中国式养老模式对比研究分析

2016-07-14 08:27瑶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4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李 瑶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中国式养老模式对比研究分析

李瑶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十二·五”末,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超越巴西、美国成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与之相伴随的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关心老年人的需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着力于分析我国当前存在的各种不同养老模式,通过分析研究致力于为不同类型、不同经济承受能力、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意义。

中国式;养老模式;对比研究

本论文为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校级项目(编号:XCY15Z21)“中国式养老模式对比研究”课题研究内容。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国在上个世纪末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而“十二五”时期,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5年的五年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从1.78亿上升至2.21亿,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3.3%上升至16%,平均每年增加的老年人口为860万,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人口问题的新特征。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现代化建设尚未完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尚未实现的今天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无疑会在不同程度上放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伦理道德,都让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养老问题成为当下社会最受关注和最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一、中国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养老观念和意识的改变

中华民族不仅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也在继承和弘扬优秀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着,而得以传承千年的“孝”文化对中国人更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中国,子女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更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所以,对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家庭养老就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尤其是在农村,“养儿防老”更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多农村老人甚至没有积蓄,完全依赖子女的赡养。这种长期被动的生活形态既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幸福晚年的追求,也不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和意识也不断的趋于主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意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开始积极主动的经营自己的晚年生活。

(二)养老需求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养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年人也渴望享有更公平和更高水平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同时,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断健全,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群体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之过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养老需求也逐渐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生活的满足,对身心健康的需求更高,所以如何让晚年生活更具健康性、科学性、文化性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三)养老模式的改变

在中国,赡养老人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对父母尽孝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道德要求和法律义务,所以,从古至今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地位无可撼动。然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出就像一个巨大的催化剂,促使中国的养老模式不断向行为模式转变,同时,家庭结构的改变也使得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4-2-1”、“4-2-2”的家庭规模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成为普遍,家庭养老的负担日趋加重,因此,近年来,养老模式不断改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创新的养老体系逐步建立,养老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二、不同养老模式的对比研究

养老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以下两种分法,第一,根据养老地点为标准划分,养老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第二,根据养老资金的不同来源划分,养老模式又可以分为个人养老、社会养老、政府养老等。这些养老方式是当前中国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和构成,它们有利有弊,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需求的老年人。

(一)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在全球都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在整个亚洲地区应用得也最为广泛,它是以家庭为主要载体,在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基础上,对家庭中一起生活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经济资助、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在中国,居家养老又称家庭养老,是指家庭在养老中负主要的责任,尽主要的义务,因此,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是提供养老服务的群体就相对比较分散,作为主要的服务提供者的子女或者配偶,因为工作或其它原因不一定随时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提出的要求。在中国的农村,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尤其是空巢家庭,老年人甚至完全得不到子女们的照顾和精神安慰,往往只能通过老年人双方相互照顾来满足老年生活的需要。同时,受计划生育的影响,中国家庭仍然是“4-2-1”作为普遍存在的家庭结构,对于绝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家庭经济负担相对较重。在中国这个传统的社会里,居家养老仍然占据了养老方式的主体,绝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庭去安享晚年,因此,这种养老模式还需要政府、社会的积极支持,才能在经济上、医疗服务上对老年人提供更为完善的养老服务。

(二)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结合和过渡,这种养老模式的地点仍然以家庭为主,但是社区会提供上门服务和日间照料,通过物质、设备、衣食住行、医疗护理、文化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完善对老年人给予一定的社会服务和精神慰藉,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社区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所以社区养老又称之为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不仅从心理上满足了老年人传统的家庭养老需求,住在家里颐养天年让老年人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各种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服务,基本上能够弥补纯粹的居家养老模式的不足。社区养老既强调了家庭的责任,又通过社区服务将政府的宏观政策与老年人的福利链接起来,拓展了社区养老的功能,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这种模式更适合经济条件一般,但是对晚年生活又有一定品质要求的老年人。

(三)机构养老模式

一般认为,机构养老模式是受养者依靠子女帮助、政府社保资助或者自给自足的方式取得一定的经济来源,离开家庭,居住在专门的养老服务机构中,享受无偿或者有偿的养老服务,以确保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较之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的专业性上,如:专业的养老服务和完善的养老设施,提升了养老的品质,降低了老年人意外发生的频率;专业的集体生活模式,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既充分开发了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又缓解了老年人尤其是独孤老人的孤独空虚感;离开子女和家庭的独立生活态度,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生活的尊严,也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让子女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但是今天的中国社会,机构养老模式还不太成熟,以至于它的劣势也比较的突出,比如:老年公寓的养老服务仍有许多亟待改善的地方,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医疗水平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陌生的养老环境和人际关系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局促不安的情绪,从而增加了与周围人发生矛盾的可能性;机构养老多为有偿服务,对老年人的经济要求较高,养老成本较大,受众面相对较少,只适合经济承受能力较高,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人因为经济原因将无法选择此养老模式。因此,起步晚,底子薄,发展缓慢,制度不完善,经济负担过重成为机构养老模式面临的诸多挑战。

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不断摸索完善当中,国家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养老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地方政府也应该在其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吸引更多民间资本的投入,建设更多高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而社会也应积极提升老年人的养老福利,提升老年人的消费能力,让养老市场更健康、更有力的发展。

[1]李硕.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郑州大学商学院,2015

[2]佟渝疆.深圳市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的比较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14

[3]李中秋.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4]姚远.对中国家庭养老弱化的文化诠释[J].人口研究,1998,05:48-50.

李瑶(1982-),女,讲师、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