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乡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素材及其开发利用

2016-07-14 13:17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魏自涛
中国商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乡村旅游利用

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自涛



大幕乡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素材及其开发利用

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自涛

摘 要:本文分析了咸宁市大幕乡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资源类别,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幕乡发展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问题,最后提出大幕乡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对策,希望本文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资源 乡村旅游 利用

文化是旅游之灵魂。乡村旅游是旅游者对优美的山水田园环境与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韵味相结合的乡村文化的追求。从本质上讲乡村旅游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乡村文化不仅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乡村旅游保持自身特色、提高旅游竞争力的关键。乡村文化可以说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大幕乡位于咸宁市东南部,幕阜山北麓,属低山丘陵地带,亚热带气候。境域内蕴藏有开展乡村旅游的丰富的文化资源。

1 文化资源的类别

大幕乡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丰富,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别。

1.1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指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大幕是鄂东南的重要革命根据地。这里有80多年前咸宁苏维埃政府旧址,鄂南特委所在地、红十六军和红三师驻扎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咸宁县委、咸宁县苏维埃政府就设在大幕。1930年3月,中共咸宁县委在菖蒲塘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咸宁县革命委员会,建立工农武装,实行土地革命。1932年3月,中共咸宁县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咸宁县苏维埃政府,地点决定设在菖蒲塘村湾,下辖黄仁、廷和、振常3个区苏维埃和30多个乡苏维埃。同年4月,咸宁县苏维埃政府制定并公布《土地法》,掀起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热潮,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为咸宁革命斗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1938年8月,中共鄂南特委在菖蒲塘村湾成立,何功伟任书记,菖蒲塘村湾成为鄂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首脑”机关。在50多年的风风雨雨里,有无数生与死的搏杀曾在这里发生,千万英雄儿女在这里抛洒热血。在大幕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建了鄂东南红军根据地,记载了我国军民游击抗日胜利的篇章。在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幕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谱写了光辉的历史,那血与火交织而成的一幕幕悲壮画面将永载史册。

1.2山水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山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概念。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感叹道出了人们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大幕乡林地面积广袤,森林覆盖率在65%以上,山间泉水众多,塘堰密布,溪水纵横,水系发达。其中较大的要数仙女湖。仙女湖水面宽广,环绕于群山之中,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犹如人间仙境。四周的环山长满楠竹,密密匝匝,竹林中点缀着杉树、松树、枫树和各类灌木。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野生红豆杉万余棵,有极具观赏价值的野樱花10余平方公里,红色、紫色、粉红色等,色泽鲜艳。春天,杜鹃花姹紫嫣红,枫叶青翠欲滴,竹笋破土而出,百鸟嬉闹争鸣;夏天,林内凉风习习,涧底青蛙咕咕,山沟流水飞泻,树梢作响高歌;秋天,霜叶流动似火,野果挂满枝头;冬天,林海宁静幽深,银装素裹漫天。

就山而言,则是古老神奇的山峰——桃花尖。相传,东晋时期,当地百姓在山峰周围栽满桃树,每年春天,一树树、一朵朵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漫天遍野,花香扑鼻,赏心悦目。故此,人们将此峰取名为桃花尖。这里风光旖旎,山川秀美。众峰巍峨,高险幽深,气势磅礴。胜景有石镜、桃花洞、桃花观、桃花泉等。石镜位于桃花尖南面,是一块天然大青石,石壁面平如镜,光可照人,人们称之为“石镜”。桃花洞位于石镜东侧山腰,洞口呈三角形,高8米,底宽6米,深30米。洞口旁巨石巍峨,洞内钟乳倒悬。洞深处,有两块巨石,平滑光洁,面积各有4平方米,人们称之为石桌石床。相传唐朝北海太守、诗人、书法家李邕随祖父举家迁徙这里,幼年时在此洞攻书习字达10年之久。桃花观在桃花洞下面,明朝洪武年间建造。桃花观周围,有一泓桃花泉。泉水甘冽,冬暖夏凉。

1.3神话文化

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它是中国先民的一种生存观念,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想象意识和民族文化性格的表现,是早期人类的文化心理与思想智慧的结晶。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神话传说,给予了一个地方、一种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千古传诵的文化精神。大幕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是关于嫦娥的传说,据说在远古时期大幕境内有一对姓常的夫妻,恩爱有加,缺憾是五十多岁还没有生儿育女,这引发了在大幕境内桃花尖上修炼的凤凰的同情怜悯,决定帮助这对老夫妇。一天凤凰变成大蛾扑倒在老夫人怀中,不久老夫人便怀孕,并在次年生下一女婴。由于姓常,又是飞蛾扑怀而受孕,于是老夫妇便给女婴取名为嫦娥。老来得女,老夫妇对嫦娥疼爱有加。伴随着父母疼爱成长的嫦娥貌美心善,后与她家对面睏龙山上居住的后羿萌生爱意,两人商定八月十五成婚。传说,婚礼上他们对着家中的老桂树叩头拜高堂时,桂树顿时开花,香气弥漫。后来又衍生出嫦娥飞天、吴刚伐桂等一些美丽传说。嫦娥是中国神话故事里的著名人物,深受人们喜爱。境内有关嫦娥的传说代代相传,有关嫦娥的遗址遗迹、民风民俗、歌谣谚语十分丰富。人们把嫦娥比作美丽、团圆、光明、积极、进取、向上的象征。

2 大幕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大幕乡拥有极其丰富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并以此为基础,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促进大幕乡乡村旅游的发展。

2.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大幕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地处偏僻,养在深闺,外界知晓度不高。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中要注意整体旅游形象的打造。因为乡村旅游中的每个文化组成元素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无关的,各个文化元素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旅游美景。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钟爱,也并非是单一出自对某一文化要素的偏爱,而是出于对整体氛围的享受。因此,在旅游形象的打造宣传中,应该着眼于整体,让乡村文化中的每个文化元素都能体现出乡村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从而塑造出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整体旅游形象。大幕乡在打造乡村旅游形象中要凸显绿之生态美景,同时,其中要注意融入红色文化中革命者的坚定信仰、神话文化中嫦娥奔月所蕴涵的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要素。

2.2完善配套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旅游是一个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配套建设和服务。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的一支新兴领域,更需要搞好配套建设和服务。它们大多远离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主要是乡村青年,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进行过系统、专业的旅游接待、服务培训和学习,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整体接待服务水平难以让人满意,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就需要搞好相关的配套建设和服务,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旅游设施的卫生水平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状况,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对乡村居民尤其是乡村旅游在岗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提升其服务能力。从业人员在服务中对待游客要做到细致、热情、真诚、周到,最大限度地将浓厚的乡土味传达出来,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从而使游客流连忘返。

2.3加大监督管理,强化生态意识

良好的生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大力提倡“绿色经营”的观念,决不能唯利是图,只顾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搞过度开发,毁坏树木、破坏生态,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对村民进行生态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态素养,将乡村打造成具有优美环境、清新空气、良好生态环境的乐土。同时,在景区景点增设垃圾桶、引导牌等必要的旅游设施,劝导游客文明游览,保护环境、爱惜资源,防止不良行为(如随意采摘、乱扔垃圾)的发生,营造出良好的旅游氛围,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参考文献

[1] 魏自涛.通城县塘湖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文化素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8).

[2] 魏自涛.咸宁市咸安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文化素材及其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

[3] 赵敏.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2015(11).

作者简介:魏自涛(1964-),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①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项目(14zd052);湖北科技学院(2014)创新团队项目。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a)-118-02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乡村旅游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