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背景下团队知识共享的动力及实现机制①

2016-07-14 13:17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许金丽王淑芹李玉红
中国商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实现策略动力机制知识管理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许金丽 王淑芹 李玉红



知识管理背景下团队知识共享的动力及实现机制①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许金丽 王淑芹 李玉红

摘 要: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出团队合作的发展方向。而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团队知识就变成了团队合作中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团队知识,因其战略新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的身份,它的地位在企业的发展中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团队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开始走上了一条知识共享管理的道路。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对知识共享的研究方面也开始把关注的焦点由以前的组织间知识共享转变为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对于企业来说,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无论是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是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都存在着积极作用。因此,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不同部门和人员间进行共享,以及合理开发和运用蕴藏于组织内部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研究团队知识共享的动力及实现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识管理 团队知识共享 动力机制 实现策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管理成为研究领域的新宠,到了21世纪,随着知识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企业和学术界对其的关注热情更是持续高涨。知识管理泛指人们在提高生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创新中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获取、编码、存储、应用、转移和共享等一系列具体活动,而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识共享指在企业内,各部门成员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者沟通将自身所拥有的经验和技能等知识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和转移,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总的来说,知识共享就是指知识的贡献、传递和吸收的这一过程。但是,由于团队知识共享在组织实践中往往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动力机制和实践过程也异常复杂,导致效果并不如意。而且,随着团队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将影响团队知识共享的因素和其发挥的不同作用结果作为研究的新方向,开始形成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

1 知识管理背景下团队知识共享的动力

1.1团队知识共享动力阐述

团队知识共享的驱动力是内部员工所拥有的知识存在差异性,其共享过程有正和负两个反馈回路。所谓的负反馈回路,是指知识在一特定的领域里从知识提供者向知识接受者流动的过程,表现为知识接受方由于自身知识与团队整体存在差距,而希望获得一定的知识,当他的知识吸收逐渐增多并趋向稳定的行为。知识差异的变化大小会影响知识提供的多少,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在企业团队中,当知识接受者的知识与期望存在差距时,团队中拥有相关知识的成员将会及时为其提供补充,随着知识提供者所提供的知识增加,知识接受者吸收的知识也会增多,知识接受者与团队的差距也会逐渐减小,如此一来,知识接受者的整体知识水平就得到提高,整个团队的知识共享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正反馈回路是指在团队知识共享的过程中,知识提供者在为知识接受者不断提供其遗忘的那部分知识的行为过程。该回路的前半部分与负反馈回路基本一致,只是后面知识接受者所吸收的知识开始转变为自身所遗忘的那部分知识。因为知识接受者在接收知识时并不会完全吸收,总是会遗忘一部分,使得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吸收有所减少,但是,这被遗忘的部分到底有多少是很难被量算的。因此,在本文中,假设知识接受者所吸收的知识与遗忘的知识存在相关性,吸收越多遗忘便会越多,而遗忘掉的那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团队知识共享中又会被再次传播,供知识接受者再次吸收,如此循环,搭建起了一条知识共享的正负反馈回路。

1.2团队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的原因

企业内部之所以会出现知识共享这一行为活动,究其根本原因便是员工之间的知识差异。每个知识主体间由于个人不同的天赋、素质和努力程度等原因,造成其所拥有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为了将这一话题解释得更为清楚,可以借助于物理学中的势能原理来加以阐述。假定知识提供者拥有的知识多于知识接受者,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势能为零,通过深入地了解某一知识后,其知识势能也变得越高,且相同知识势能的人所拥有的知识也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可知,在一个特定领域中知识提供方的知识势能高于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势能。但是,光是因为知识势能之间的差异并不能够完全促进团队的知识共享发生,团队知识共享的顺利完成还需要一定的推力和拉力。所谓的推力基本来源于企业团队以及团队内的知识提供者,具体可以是企业对团队知识共享的支持和激励程度、团队和知识提供者拥有的知识多寡,以及团队知识提供者分享知识的意愿程度等。拉力的来源则主要为企业团队和团队内的知识接受者,具体指企业是否为团队知识共享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团队和知识接受者知识基础的质量以及知识接受者接受知识的意愿程度等。只有在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团队的知识提供者和接受者双方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共享。

1.3团队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势能变化

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物理学势能的原理来进行解释。当知识提供者对知识接受者提供知识时,知识在二者流动中会产生知识势能减少、知识势能不变和知识势能增加三种情况,即因为知识接受者所接受的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理解吸收,导致与自身原有知识混淆使得知识势能反而减少;又或者因为知识接受者所接受的知识并没有真正吸收或被遗忘掉,使知识势能没有任何改变;又或者因为知识接受者对所接受的知识仅仅吸收了一部分,或者全部吸收,再与自身原有的知识进行汇总和创新,衍生出新的知识来,使得自身的知识势能得到增长,从而超出了知识提供者的知识势能。团队知识共享中的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受者双方在自愿进行知识共享的条件下,由于双方的知识势能可能长期存在着差异,需要通过动态互动等手段来进行团队的知识共享,如此一来,可以从理性上分析得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几种知识势能状态,即知识提供者的知识势能始终高于知识接受者、双方的知识势能相同、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势能高于知识提供者等。首先,当知识提供者的知识势能高于知识接受者时,知识将会从知识提供者处向知识接受者处进行流动;然后当知识流到双方的知识势能达到相同的状态时,知识共享的双方将会中止之间的知识流动,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局面;然而,当知识接受者完全吸收了所接受的知识后,并从中创造出新的知识来,这样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势能将会高于知识提供者;最后,甚至会因此而出现知识提供者与知识接受者位置互换的情况。虽然最后的情况并不会时常发生,但一旦产生则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下一次两者的知识势能相同时,这种知识共享才会完全停止。而这时,原本的知识提供者的知识势能相比之前来说又得到了增加,又可以向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新一轮的知识共享。

2 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水平提升原则

提升企业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水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为此,企业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2.1识别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水平中各条件的主要作用

因为企业知识管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所以针对团队内部知识分享的各种影响因素及作用条件也成为了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团队内部知识共享在不同的情景下其主要作用条件会不同,因此,企业应更好地识别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提供方、接受方、共享手段以及共享双方关系四个维度在不同情况下所出现的各种作用条件,使其在相应的情景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2把握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水平各构成维度的不同作用

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共享对象间接影响着知识共享水平的提升,而知识共享的提供方、接受方、共享手段以及共享双方关系四个维度则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前三个维度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提升知识共享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把握好各构成维度的不同作用,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变得非常有必要。

2.3对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水平进行评估和比对

企业应该制定专门的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水平的评估机制,用以对其和其各构成维度在不同阶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还可与其他同行作对比,从而得出自己团队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发扬。

3 团队知识共享实现机制

3.1提高知识提供者对接受者的信任度

团队知识提供者方面,企业进行知识共享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一切有用的知识来壮大企业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个体或者组织,都不可避免地对自身的隐性知识产生一定的排他性,这样知识主体就容易对知识造成垄断现象,使得其隐性知识无法顺利共享。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团队知识提供者对接受者的信任度,建立起知识共享的反馈机制,了解知识接受者是否真正掌握了共享而来的知识,以克服知识提供者共享困难的问题。

3.2保证团队知识系统性

团队知识接受者方面,企业必须保证在团队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参与各方在知识背景、所学技能和相互关系上是具有相似性的,如此知识共享的过程才会变得顺畅。同时,还应确保共享双方对所共享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进行沟通和互动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将所传递的知识结构系统化,使知识更容易被接受。当然,培育好共享双方的关系和沟通渠道也是企业应当确保的。

3.3建立知识共享奖惩体系

团队知识共享手段方面,企业知识共享的物质、制度、管理和文化支持都依赖于团队知识共享手段。对企业来说知识共享属于一项全新的管理活动,它的开展与每一位员工的观念和心理以及行为上的支持和配合分不开,为了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企业管理层积极参与的前提下,为其建立起一套切实有用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定严厉的奖励和惩罚制度来提高员工的参与性,通过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保护体系,来降低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阻碍力。

3.4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团队知识共享双方关系方面,企业必须在团队内部建立一个良好的共享氛围,保证共享双方间存在一种坦诚和信任的亲密关系,特别是在隐形知识方面,因隐形知识属于个体,基本不为外人所道,共享本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更应该注重共享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从共享双方的角度出发,拉近双方关系,如此,共享双方才能进行无芥蒂的知识交流和沟通,更好地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同时企业还应打破知识信息流动的界限,建立起开放的共享环境,使团队知识共享成为一种常态,让知识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得到创新和共享,以驱动知识共享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滢,邓春平,郭馨梅,卢奇.移动社交媒体对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作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1).

[2] 赵红丹.本土研发团队内社会阻抑与团队知识共享[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12).

[3] 文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从团队归属感角度出发[J].科技风,2014(22).

[4] 李玉红,关默琳,关劲秋.信任导向下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的创新效应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8).

作者简介:许金丽(1994-),女,满族,山东省巨野县人,本科,在校大学生,主要从事工商管理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①佳木斯大学科技处2014年校级青年基金项目:信任导向下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创新效应及实现机制研究(2014WQ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a)-167-03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动力机制知识管理
初中数学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