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6-07-14 09:53李武歌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保税区

李武歌

摘要:经历20年的发展,我国保税区已经形成以沿海和沿边为基础、逐渐向内陆西部延伸的局面。但当前我国保税区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保税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研究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对策,以利于我国保税区高效,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保税区;保税区立法;保税区监管职能

一、我国保税区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自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见的对外进行开放,在进一步的扩大沿海沿边地区,并有计划的推进中部地区、逐渐辐射边境地区开发保税区的过程中,正在一步步的实着现“向西部开放”的战略目标,借此来加强与亚欧大陆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联系。我国要实现以开放促发展、西部开放促进西部开发战略、兼顾与发达国家与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从而加速拓展外部市场空间,因此我国亟需更多综合保税区来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沿海省份、中部省份和西部的陕、新、宁等,基本上各省都已经建立各自的综合保税区。截止到2013年1月,我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已达31个。包括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等在内,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已经超过100个。2013年,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经营总收入447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实现工业总产值18235.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商品销售额和物流企业经营收入23812.5亿元和59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和9.7%。

二、我国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保障欠缺。保税区要想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法律是基础,只有在法律地位上给于保税区一个完整统一的定性,在法律层面上对我国的保税区功能、性质与宏观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可是在我国,目前国家立法机构并没有对保税区的定性进行明文规定,由此导致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对保税区的性质认识不能统一,也容易给造成许多外国投资者误解,对于我国保税区的招商引资产生负面的影响,也是造成多头管理的基础,不利于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2.保税区行政政策环境不完善。我国保税区在行政政策环境不完善这一点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多头管理,而是政出多门。首先,多头管理造成责权不明、权力分散,保税区管委會、海关、边检等数量众多的部门以各自的方式对保税区进行着分割的管理,导致谁也不服谁的局面。

3.保税区的监管模式不匹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税区先试先行的特点再加上区域间的发展不匹配、缺乏联系,监管一直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下。缺乏主管,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要经过过多的部门、过多的不相匹配的监管流程,造成了这一混乱的局面,比如海关出的规章对别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约束,以至于出现类似于“达芬奇家具造假”这样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对于保税区的发展而言,良好的监管环境不仅能够保障保税区商品的质量,还能够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效率保障。

4.管理模式跟不上市场发展。政府与企业在管理运作上有许多相似、相同之处:都有共同的生存逻辑、都根据自身在环境系统中的示例决定交换行为和生产行为。我国政府部门具有鲜明的特色,在集权制下政府部门势力强大,因此主要精力集中于交换行为,疏于管理,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形式。而放在我国保税区的发展中来看,政府的管理模式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市场适应性不强、职权分散不够系统等,当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保税区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保税区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完善保税区的立法。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应当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法制软环境,因此要充分的借鉴国际上的通用规则和当前的国际惯例。我们应该将其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予以贯彻。我国保税区本身是参照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做法而设立的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因此吸收国外保税区相关法律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快速建立保税区的法制软环境的重要途径。

2.统筹协调、建立统一管理职能部门。设立高等级的中央机构,来专门保障保税区的发展。高级别的中央机构不仅能够体现国家对于保税区发展的重视,更使得我们能在国家层面对我国保税区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保障我国保税区的稳步发展,建立适应各管理层级的垂直主管部门保障中央机构各项政策的落实。

3.改变现有监管模式。改变现有监管模式,理顺现有监管方式,将分散于不同部门的监管职能集中起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监管机制。就是建立由中央监督部门直接领导的监管机构,并建立统一监管报送平台,这一方法在国际上有比较成熟的先例,比如英国仅设立一个监管机关来实施对保税区的监管职能,这样做的好处。

4.寻找能有效促进保税区发展的管理模式。保税区的管理应当遵循制度化、系统化、灵活化的管理模式。首先,制度化,是为了保证保税区的管理稳定积极、有据可行;其次,系统化,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管理机制的建立必须适应系统化思维,确保各管理职能部门行程有机的整体;再次,灵活化,是要保障保税区的管理适应性,要在现实的应用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保税区
天津保税区航空再制造的崛起——天津海特客改货项目顺利运营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简介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 助力“渝桂新”南向通道 共绘“一带一路”宏伟蓝图
新时期保税区和自贸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