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医专学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7-14 10:47严璨陈媛玲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应用

严璨 陈媛玲

摘要:目的:研究PBL教学模式在医专学生I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级医专学生中4个班级作为研究组(120例),同时选取4个班级作为对照组(120例),研究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的教学效果相关指标相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专学生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流行病学教学;PBL教学模式;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将教师作为中心,单向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为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比较枯燥,不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Ⅲ。目前,PBL教学模式是国际医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是将问题作为基础,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学中心为学生。本文就对PBL教学模式在医专学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级医专学生中4个班级(共120例学生)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4个班级(共120例学生)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在性别、年龄、课程学习情况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2.方法

研究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安排学生自由进行分组,每组人数在7至9人间,且需选取一人作为小组长,组长任务为:分配学习任务与安排小组发言等。教师在授课前需依据本次课程的讲课内容及要求、目标等,选取其对应的典型案例,依据内容研究分析出多个相关的问题,并在本次讲课前5天左右,将选取的案例及问题均发放给学生,使其在课外时间能够通过小组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收集资料可采用教材、网络资源及相应期刊等,小组间需对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小组的观点,且需将相关内容制作成为PPT,对PBL教学的实施有帮助。教师在授课开始需根据本次教课内容,将其相关的基础知识与病例对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再提出本次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以相关问题作为中心进行集中的讨论,讨论完成过后小组选取一名学生对本小组的讨论内容、观点等进行总结阐述。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引导,对讨论时间及范围程度进行控制。讨论完成后教师还需对本次讨论进行总结,并还需将重点及难点内容再进行详细的讲解。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课件、多媒体及板书等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

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生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对于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等。

4.数据处理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相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团结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及对于教学方法满意度等指标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三、讨论

临床流行病学主要是对病患的疾病史、诊断情况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评价的一门学科,是醫学专业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且其为一门方法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及实践性。传统教学方法在流行病学的教学中往往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PBL教学模式为一种将学生作为中心,问题作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能够使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及思维能力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指标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PBL教学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还能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知识拓展能力等。

综上所述,在医专学生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PBL教学模式应用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