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面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2016-07-14 21:57张晶晶陈桦峰张燕惠欧阳佩锨陈晶晶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

张晶晶+陈桦峰+张燕惠+欧阳佩锨+陈晶晶+梁婷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越来越成为的综合素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各高校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也存在很多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本文将结合广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人才培养体系现状,总结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现状中各项核心人才素质的培养情况,提出构建适合广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以三大层次、九项人才素质核心的“三面建设”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三面建设;综合素质;三大层次;九大素质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努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对最根本的社会发展动力的激发,是对最关键的社会发展主题的塑造,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需求,也是践行社会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也是高等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高等教育开始出现功利化倾向,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文凭,没素质。在人文素养,道德素养,探索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诸如“马加爵杀人案”和“复旦投毒案”。另一方面,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都要求大学生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国际世界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健全的人。高校是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摇篮,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培养能力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分析揭示出当前人才培育体系中较为欠缺的四大方面,并提出构建更为完善的“三面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对当前体系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遇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只有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才能启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工程。因此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是构建大学生培养体系的起点。

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首先需要深化“人的素质”的内涵。“素质”一词涉及人类学、种族学、社会学、生物学、遗传学、优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往往难以提出每个学科普遍接受的统一定义。而在现代内涵中,“素质”一词已经扩展到人的品格和人的社会品格领域,主要只构成一个现代社会人所具备的各种要素,核心体现在人的本质和人的质量上。人的素质内涵可界定为:个体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作用、学习内化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与质量水平。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既具有人的素质的普遍性,又具有其自身内涵的特殊性。大学生综合素质只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基础上,通过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是实践中发展起来或形成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提特征和品质,大学生综合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能力拓展与提升的结果。

而本文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政治素质、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社会活动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和文化素质(通识素质)等九类素质。

二、构建“三面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素质不可忽视,其结果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目前,高校教育中的各项任务中,往往是以知识,以成绩为考评标准,这是源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最容易进行准确测量,而素质能力的评定却不是那么直观明显。虽然高校在推动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开设一些贴近实际、注重社会实践的选修课目,增加一些操作性强的实验项目等,但最终决定学生的还是考试成绩。同时,过分偏重专业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要么被忽视了,要么没有形成系统。大学生要成为优秀人才,需要从一条腿走路变为两条腿走路,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又要具备优秀的非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成为具备成功素质的人才。

三、当前高校综合培养体系现状的分析

在当前的高校在综合素质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方面:学校方面和学生个人方面。

在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

教育主体缺位,多数高校仅仅是学生管理人员负责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未实现全员育人。

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价值引导三者未能实现统一,未形成完整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困难,缺乏相对系统、客观、完善的评价体系。

支撑大学综合素质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综合素质教育开展不畅通,效果不理想。结果导致一遍是企业缺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一边却是相关专业毕业生眼高手低就业难。

在学生个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

1.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素质存在缺陷。表现为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實际应用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招来后用人单位还要话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不能很快开展工作。

2.缺乏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意识。学历很重要,但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知识面广、性格活泼、口才好的学生在招聘会上往往能很好地推荐自己并占尽优势,能快速被社会接纳。

3.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复合型人才广受欢迎,会开车、会电脑、英语过级等技能作为附加条件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比较抢手。

4.心理素质不好。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精力,朝气蓬勃,积极进取,这样的学生成功的机会较大,取得成就高;相反,一个工作时好时坏,情绪不稳定,甚至有心理问题的毕业生,会给工作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我们也做了对一些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回收回来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在现有的高校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有两所高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做的不错的。一所是来自山东商业职业学院的“仁智合一”商科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该体系的面向对象为高职院校的商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它将高职教育有“能力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创新提出价值教育导向理论。明确了商科类专业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得内涵,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的示范作用。同时也创新性的提出了仁智素质养成一体化,构建了仁智互动、知行合一的“模块化、项目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了基于数据库的“动态化”素质成效评价体系,从不同层面和不同阶段全方位、立体化评价学生的成长成才的过程;创新性建立了“教导合一”的教书育人管理体制和“服务学习”体系。

另一所是来自河南卫生学院的以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为载体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创新性的搭建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平台和途径以五大体系作为支撑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四、“三面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思路

根据当前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和现实要求进行调研分析,本文提出构建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旨在改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盲目和单一性,为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培养更多的人才造福社会、国家,共筑“中国梦”。

本文提出在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向应坚持的三大层次,分别是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无害的人,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成为自由发展、热爱生活的人,并与培养大学生九类综合素质结合起来,构建一个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体系框架。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