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形态研究
——以“来吧冠军”为研究样本

2016-07-15 03:51郭鉴菲
中国市场 2016年28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受众

郭鉴菲

(天津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大型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形态研究
——以“来吧冠军”为研究样本

郭鉴菲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2016年是体育大年,前有欧洲杯、后有里约奥运会,在这些大型国际赛事的推动下,体育运动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电视节目形态多元化发展,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感与体育赛事的竞争性逐渐结合在一起,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体育题材的综艺节目长期以来都在试图寻找如何在“专业性”和“娱乐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既实现真实的体育对抗,又保证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呈现。文章以浙江卫视全新推出的大型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来吧冠军”为例,基于传播学视角,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详细解构“来吧冠军”的节目理念、环节设置和内容编排,梳理当前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形态。

[关键词]“来吧冠军”;电视真人秀;竞技体育;受众;拟态真实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8.245

1真人秀与节目“来吧冠军”

1.1真人秀节目现状

真人秀,目前在各领域均没有规范而明确的定义,根据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即真人实镜秀,是一种强调实时现场直播,没有剧本,不是角色扮演,声称是百分百反映真实自我的电视节目。也有人将其定义为“一种由制作者制定游戏规则,由普通人(明星以生活中的身份)自由参与或被选择参与已经设定了基本模式与程序的舞台选秀、婚恋相亲、智能竞技等活动,其过程被全时段、多机位现场拍摄录制,经过戏剧化的剪辑处理,在电视或者网络平台播出的节目。”[1]

在真人秀节目中,“真”是它存在的生命线,所谓“实镜”即真实的镜头记录,它是一种纪实而非虚构。“人”是它的组成核心,我们通过真人秀节目是要从个性化的角度去对一个人重新了解和认识。“秀”则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一档电视栏目,“秀”符合传播学“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目前我国的真人秀节目,虽然在整体节目设计上讲求真实不虚构,但在后期剪辑处理中,充分利用音效、字幕等技术手段,力图最大化凸显人物关系的戏剧冲突性,满足受众观赏需求。

1.2节目“来吧冠军”

1.2.1节目概况

浙江卫视和蓝天下传媒联合出品,肯讯传媒联合制作的大型励志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来吧冠军”于2016年4月3号晚20:30首播,率先吹响竞技号角。该档节目史上第一次将竞技体育比赛与电视综艺相结合,这是竞技体育真人秀领域的全新尝试,开创了体育综艺节目的全新局面。

节目采用明星与世界冠军各自组队,借助特定道具和自制比赛场景来实现颠覆性的真实体育对抗,首期节目明星队即遭遇强敌,挑战由郎平教练带领的中国女排。参与这期的中国女排运动员包括惠若琪、张常宁、张晓雅、朱婷、王梦洁和丁霞这六名即将出征里约奥运会的主力队员,明星队除了常驻嘉宾队长贾乃亮和陈嘉桦Ella之外,还包括演员陆毅、陈建州(黑人)、胡兵、超模何穗、人气偶像汪东成。

1.2.2创新模式获得业内好评

“来吧冠军”一经播出即引起热议,在技术层面,由于节目的拍摄场地是一个由体育馆改造而成的演播室,如此一来,既保留了演播室的灯光、音响等技术优势,又可以因为空间的开阔性,在机位设置上增补体育直播和真人秀两套系统,做到无缝切换。

节目中既有竞技体育真实比赛的紧张激烈,又有电视综艺的喜剧娱乐元素,不少网友评价其“好看又好玩”。首期节目结束后,中国女排姑娘和郎平指导迅速蹿上话题热搜榜,“来吧冠军”得到了包括体育学和社会传播学领域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在其微博称:“‘来吧冠军’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它刷新了人们对于综艺节目的偏见,告诉社会‘导向正确’和‘好看’并不矛盾:节目的立意决定方向。‘专业性’和‘娱乐性’并不矛盾,因为体育本身就是最好的真人秀——有悬念、有对抗、有明星、有意外。”

“来吧冠军”以冠军和明星比拼为主题,运用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道具和自制环节。虽然这是明星至上的综艺时代,但是体育冠军仍然是节目的最大主角。在欢乐的竞技氛围中,传递出无限的正能量,选手们拼搏进取的奥运精神展现出自信勇敢的精神面貌,正契合了全民体育的宗旨。

2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学解读

2.1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指受众会根据自己的特定情感和心理需求,通过主动接触和使用媒介,选取满足自己需求的内容。[2]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个人与社会互动,其二对现实人际关系的映射和思考,其三个体求胜欲望和竞争心态的满足。

在真人秀节目中,即便是参与者彼此之间并不熟悉,但是在参与过程中,个人将加入到集体队伍中,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主持人往往也十分善于活跃现场气氛,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大家共同为实现特定的团队目标而不懈努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在团队中获得归属感。观众也可以通过参与微博话题讨论等方式,间接参与到节目中来,实现了个人与社会互动的心理诉求。其次,真人秀节目构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行为框架,观众往往会直接根据参与选手在其中的言行举止来重新获取对这个人的喜恶评价,以此为镜,往往可以映射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在一份调查问卷中,参与问答的311名观众当中,52%的人表示收看了体育类真人秀节目后,增进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意识,42%的人表示有利于自己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2拟态环境中真实与虚拟的平衡

1922年,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即“传媒所构建出来的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具有一定差距,受众对于客观真实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困于媒体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

在我国,真人秀节目是伴随着消费文化而逐渐兴起的,在此背景之下,电视节目的发展不免要迎合商业利益,追求更高的收视率。这就要求真人秀节目的“真人展现”要做到最大化迎合观众需求的“秀”出来。受众往往对于他人的生活具有猎奇心理,真人秀节目采用“纪实的全方位镜头拍摄”,在后期剪辑中再通过细节刻意放大某些人物的特定个性,扩大节目的矛盾冲突和戏剧张力,这些是参与者无法控制的。因此,真人秀节目是将纪录片与剧本式人物再创作相融合,由此一来,在真人秀节目中展现出来的“真人”就是片面化的,是媒体想要观众看到的“拟态真人”。

3解构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

3.1人物和竞技项目选择的话题性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如何选择参与嘉宾和比赛项目至关重要。

“来吧冠军”在项目选择上颇具技巧,12期节目均聚焦在大众熟悉程度和接受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上,例如足球、篮球、游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观众基数,契合了全民体育的宗旨。具备较强的观赏性是这些项目被选择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团队参与的足球、篮球和排球项目中,队员众多,由于个体差异而产生的戏剧冲突也会大大增强节目的可观赏性。再加上,每期都有不同的高颜值明星参与进来,提升了节目的视觉美感。除了根据受众追星特点以及比赛项目需求选取适合的明星参与之外,节目所邀请的专业运动员也自带粉丝效应,例如李娜、孙杨和邹市明,前两者除了非凡的冠军实力之外,自身就具备姣好的外形条件,孙杨的新浪微博粉丝数量更是高达2700万,赶超众多娱乐明星。而邹市明在2015年参加录制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展现出不同于拳台之上的呆萌奶爸形象,深受观众喜欢。

3.2节目环节设计推陈出新

尹鸿教授认为在真人秀节目中,悬念是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竞争是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5]这二者是一档真人秀节目能够热播的必要因素。

“来吧冠军”在环节的编排上,尤其注重竞争和制造悬念。世界冠军与业余的明星选手之间毕竟实力悬殊,即使借助新奇的道具和规则,也无法弥补竞技技能力上的差距。职业运动员最终取得比赛胜利是大部分观众能够想到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在节目中观众关注的焦点并不是最终谁赢谁输,而是比赛过程中双方的表现。节目通过自制比赛环节规则、启用特殊道具等方式,力求增加比赛的悬念性,实现了业余明星选手挑战职业冠军在实力上的“平等性”。

3.3内容编排凸显戏剧张力

“来吧冠军”在节目内容编排上,注重专业和娱乐相融合。真正的竞技体育比赛是严肃而紧张的,然而当竞技体育走进电视综艺节目,必须要考虑两者如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即激发冠军们的专业技能,同时促使明星参与体育项目的综艺娱乐细胞充分释放。

“来吧冠军”启用了资深综艺节目主持人何炅担任比赛仲裁,实则担任了整体节目进度的掌控者。在正式比赛环节中,他自然担任了比赛的解说员。综艺节目主持人对于节目的趣味性表达明显增加,他们比职业的比赛解说员更加轻松活泼,例如在讲解比赛中带入了更多网络语言、调侃语言,符合了电视节目的娱乐效果需求,观众在观赏比赛的时候不会产生疲劳感和乏味感。语言更加直白简单,浅显易懂,方便观众更好的阅读比赛,了解比赛细节。

3.4角色塑造立体而鲜明

在过去,对于职业运动员的纪录片和访谈,绝大多数都是聚焦在他们的刻苦训练上,讲述荣耀背后的心酸和努力,因此,我们看到的是运动员严肃紧张的生活状态、高强度的训练安排。明星方面,偶像崇拜更是当今社会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明星身上的光环让他们变得神秘而有距离感。

“来吧冠军”在人物角色和个性展现方面,进行了深入挖掘,让偶像明星摘下光环,变得更加亲民,让运动员适度脱离严肃的竞技状态,展现生活中活泼的一面。他们都在节目中自由地展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4结论

在如今真人秀大行其道的中国电视节目中,采用适当的娱乐化方式,符合传播学理论,可以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来吧冠军”将明星、竞技体育比赛和综艺元素相融合,是体育综艺节目的全新尝试。通过明星效应引发社会关注,选取大众项目进行全民推广,精心设计节目环节,进行内容编排,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缩小了观众与竞技体育之间的距离,增强对体育项目的认知。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对突破自我的追求,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当前的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如何让其保持长期的活力需要体育人和电视人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充分挖掘竞技体育的特点,使其生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吕,雷雨晴.真人秀节目创作的原理与原创[J].中国电视,2016(2).

[2]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探究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