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2016-07-15 16:55杨家辉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运动能力心理因素体育课

杨家辉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究其根源,我认为除了学生身体素质有差别之外,其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搞好体育教学的方法、步骤,对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收获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课;心理因素;运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07

心理因素是运动、变化着的心理过程。人是有思维能力的,在做某种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来自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心理作用对事情的进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心理因素包括: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志状态等等。这些心理因素积极或消极的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运动能力,造成差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结合本校生员、场地、设备等实际状况,选择、更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以此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学生心理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一)注意状态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例如,学生在注意听课时,他的视觉、听觉、思维等活动都指向和集中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如果注意力没有放在听课上,这时候就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具有这种心理倾向的学生,表现为不顾细节、急于求成。在练习中,常常不重视动作技术规格要求,疏忽动作练习的程序与形式,导致动作练习失败。

(二)情绪状态

在学习活动中,如果能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状态可以促使学生更顽强地学习。如果要有负面情绪产生,则会大大地影响学习效果。例如,在练习中恐惧器械;在考试、比赛中出现焦虑心理;等等,由于这些负面心理一旦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情绪紧张,语无伦次;在动作练习中,动作僵硬、不协调,从而影响运动的效果。

(三)意志状态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学生如果要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需要种种的意志努力,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尤其是如此。但是,意志力薄弱的同学,一般表现为做事只有几分钟热度,往往半途而废。在动作练习中,表现为不愿意吃苦、怕脏、怕累。在困难面前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常常知难而退或总想依赖同学和教师的帮助等。如在进行中长跑练习中,个别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在达到“极点”后不能继续坚持跑下去,而是中途退出练习,使练习受挫。

二、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合理安排体育教学

学生的心理因素具有两面性,为了让每一节体育课都能达到锻炼学生运动能力的目标。我们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要在体育教学中,从精心备课,设计上课环节上下工夫。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一)以学生为主体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环节,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既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状况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对技术动作的设计尽量做到先分解后综合,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甚至可以降低技术动作的难度要求,体现人性化标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悉心设计

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阵地,体育教学从开始部分到结束部分都必须遵守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即上升—稳定—下降)、认知活动规律和适应运动负荷的规律等。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教学任务来决定的,把已选定好的教材内容通过教学工作,使之既能发展身体素质,又能掌握技能;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开发智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这些都有赖于课堂教学的合理安排。因此,教师应在各环节教学中,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乐学”“好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评估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成绩和身心发展情况。因此,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教会他们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基础。

三、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究其根源,我认为除了学生身体素质有差别之外,其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因素是运动、变化着的心理过程,学生心理因素包括: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志状态等等。这些心理因素积极或消极的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运动能力,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结合本校生员、场地、设备等实际状况,选择、更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在体育课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紧抓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课标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锻炼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运动能力心理因素体育课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体育课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