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外资邮轮物资供给模式创新探索

2016-07-15 03:53刘乐
中国市场 2016年28期
关键词:母港解决路径

刘乐

[摘 要] 国际邮轮产业协会(CLIA)年度分析报告认为,世界邮轮经济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邮轮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邮轮物资供给业作为附属产业与邮轮经济相伴而生。文章以上海港的外资邮轮物资供给为主要研究对象,寻找到一条属于上海港外资邮轮物资供给的发展道路,为国内邮轮母港更好地发展邮轮物资供给业开创一种“上海模式”。

[关键词] 邮轮物资供给;母港;上海模式;解决路径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01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邮轮旅游行业,需求带动消费,消费促进发展。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是“十二五”的重点工作,发展邮轮产业、邮轮经济已经列入规划纲要,并制定了专项发展规划,提出了“到‘十二五末邮轮产业成为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确立的重要力量,上海基本建设成为继新加坡、香港之后的亚太区域前三大国际邮轮中心,并成为东亚地区一流的国际邮轮枢纽港”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上海港对外资邮轮的供给尚在起步阶段,潜力巨大。

1 上海港船供物流发展的现状

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海港的发展情况对于港口发展战略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 2014年中国邮轮发展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邮轮产业亮点闪烁;2015年,将维持快速增长。报告还预测:上海作为邮轮母港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将成为真正的“亚洲邮轮中心”,并有可能超越纽约成为排名前八的世界级邮轮母港。虽然邮轮物资供给业在上海港的发展暂时落后于世界其他著名邮轮母港,但是上海港改变现状成为世界级邮轮母港的梦想已经是近在咫尺了,这就需要邮轮船供企业为上海港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上海港毗邻辽阔的太平洋,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也是亚洲大陆的开放性门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区位,其邮轮物资供给业的发展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港船供市场虽然发展得较快,但仍存在未形成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上海港相对于香港港等国际性集装箱大港来说,在港口环境和效率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且邮轮物资供给企业对于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重视也不够。

2 上海港外资邮轮物资供给存在问题

2.1 邮轮船供企业非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上海港邮轮船供市场总体呈现“企业数量偏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的状况。现有上海港邮轮船供企业有400多家,大都是小企业。邮轮船供行业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一般立足于传统的船舶物资供应的模式。如作为上海地区为数不多拥有进出口贸易资质的船供企业之一,上远集团经营范围仍局限于船用各国国旗、航海用品、船用报表、救生消防器材等传统船舶供应物品。捎带进行邮轮消费品的销售,很多时候往往是靠执照挂靠来经营相应业务。邮轮消费品物资供应专业化无从谈起。专业化模式的不突出,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导致经营举步艰难。例如,上远集团属于上海港邮轮船供最大的企业,注册资本仅5000万元。虽然大企业在不断扩张,但是只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存量资金,企业更新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的步伐较缓慢,年产值一般不超过亿元。

2.2 邮轮船供物流体系缺失

上海港船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与新加坡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上海港船供物流联盟程度低、自动化程度较低。据上海嘉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统计,采用嘉软MTS-船舶物料供应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船供企业不超过10家。MTS是现今较为先进的针对船舶物料和食品供应公司研发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其余300多家中小企业的管理系统并未形成一致管理系统,在物流体系联盟化对接上造成障碍。

2.3 复合型人才匮乏

邮轮的国际化运营必然导致船供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它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物流、仓储、食品检验、食品冷藏及运输等各种服务。对外资邮轮的供货又涉及对外出口贸易和出口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程序以及员工登外轮的边防纪律,口岸监管复杂、严格。整个业务活动国际化程度很高,必须熟练地应用英语和其他外国语种。现有邮轮船供人才并无标准,培养细则无从下手,并未形成体系化专业化人才培养,与香港相差甚远。

3 上海港邮轮物资供给困境解决路径探析

3.1 积极发展“船供物流中心”建设

上海港邮轮船供企业应在现有体制下,积极进行信息的整合、相互协作,形成完整的邮轮船供行业产业链与合力效应。中国游轮游艇协会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共享机制。

现有船供企业可以依托吴淞口船舶供应物流中心,在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增值服务、延伸供应链管理、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建设现代化物流加工配送服务体系,向着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集聚化方向发展。吴淞口要建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船供物流中心”,首先,要建立公共仓储、运输物流系统,让船供企业租赁适用的库位、车辆,不必自行筹资建立独立的仓库和车队,设立货物贴牌、分装、拆拼以及园内外运输业务。其次,建立大型冷库和冷藏货物运输车队,实施公共服务。再次,设立货物检测检验区,方便需检测检验的物品进行第三方的检验检疫。在船供产业资源的整合和船供产业链有效连接和优化后,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和经营,变“小船供”为“大船供”,最终向新加坡港口的船供物流优势迈齐。

3.2 优化船用物资供应公司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船舶供应行业已经进入了服务质量竞争的时代,船舶物资供应企业的管理及运营模式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船舶供应这个特殊行业和市场要求,开展专业化经营、实现一站式服务是船供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邮轮运营周期固定,航线固定,挂靠港口时间严格,采购物品种类繁多,邮轮方在上海港一次性完成所有物资供给即为接受一站式服务,交易成本将大大缩减。邮轮船供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尽可能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特长,围绕邮轮船舶供应及其派生市场开展优质服务。

3.3 加强邮轮船供复合型人才培养

首先,船供企业应派员工实地去新加坡、香港、日本等邮轮船供港口学习企业管理经验,培养从业人员创新思维能力、洞察力、观察力和决策能力。引进船供行业精英人才,尽快完善我国现有人才体系。

其次,应加强行业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的基础,探索建立持证上岗的制度及进一步推行行业培训和岗位培训工作。建议委托上海港口行业协会组织岗前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并将该证书作为核发“岗位证书”的前提条件。协会还要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和企业需求,不定期地开展法律法规、技术业务等专业培训以及有关岗位的技能和业务培训,逐渐完成邮轮船供人才的构架体系。

3.4 积极推进完善政策支持

针对船舶供应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完善、监管不力等现状,为促进船供行业的发展,首先,应积极完善和优化船供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市场准入细则进一步优化,让更多的企业进入邮轮船供行业,避免行政权力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打破垄断利益格局。其次,应利用上海自贸区带来的利好信息,积极探索邮轮船供保税政策。例如,负面清单带来的开放的政策优势、优惠的税收金融措施和实验性的各项条例规定,都可以积极被船供企业用以争取到政策的红利。最后,邮轮物资船供企业之间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合理范围内,组织行业协会自行研究讨论适合船供企业发展的政策,经国家许可批准后实行。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各船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可以弥补政策颁布与施行时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现状需要的漏洞,从而使得船供企业获得更多的红利。

参考文献:

[1]殷翔宇.国外邮轮企业经营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2]王诺.邮轮经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宋德星.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状况和政策措施[J].中国水运,2010(6).

[4]吕方圆,郭萍.法律视角下的邮轮经济析论[J].社科纵横,2014(1).

猜你喜欢
母港解决路径
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返回母港
高中语文散文审美性阅读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蛇口太子湾将崛起世界级邮轮母港
美国海军海外母港的效益和成本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