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地方政府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分析

2016-07-15 22:07王轶群
科技传播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政府

王轶群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在微博时代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地方政府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出多元治理;提升网络舆情化解能力;建立平等对话机制,有序政治参与;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构建网络问政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 网络舆情;地方政府;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3-0044-02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开放网络社交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社交方式,微博已经成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体的重要信息平台和网络舆论阵地。

1 宁波PX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政府官本位观念尚存,社会管理缺乏危机意识

地方政府忽视了微博的强大影响力,网络舆情发生时,仍以“官老爷”的身份对已经发生的负面舆情采用粗暴的方式进行“封、堵、删”,或干脆不予回应,缺乏一定的危机敏感性。目前绝大多数的由突发的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中,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基本上都是在舆情由初起转入高潮阶段以后才开始应对。PX事件中,集体上访后官方在舆情通报中已经发现了涌动的民情,但并未第一时间进行处理,2天后才发布《关于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有关情况的说明》,承认发生集体上访,承诺“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这已经与舆情应对“黄金四小时”相去甚远。尽管做了解释效果却差强人意。而此后宁波地区的微博用户不能发送图片,“镇海”“PX”等被列入敏感词等,更加激发了民众的反感情绪,官方的“强势”和“傲慢”变成了事件的催化剂。目前,我国官、民等级观念的影响还很深,官本位的思想作风在网络舆情面前只能弱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混淆公共管理双方的主从地位。

1.2 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成为了突发事件的隐忧

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与了地方政府和基层官员一定的行政自主权,但往往容易衍变成官僚主义,使那些基层政策的制定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们“高高在上”,造成对公民权益的损害。尤其是近些年来,网络民意逐渐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高涨,这也对政府的公信力和政策合法性带来冲击,不少地方政府频现政策失误而陷入舆论的漩涡。近5年来,PX事件发生了多起,一些地方政府非但没有吸取上一起PX事件的教训,更加谨慎决策。甚至,因为有先例,更加拒绝保守,不让民众知情,意图暗度陈仓。作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PX项目从开始落地到上升为地区发展战略的决策,至始至终都没有公布相关信息,直到项目公开。这种将政府部门内部命令和服从简单地应用到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中,使得政策的受众处于被动服从地位,既容易导致政策偏离公共利益导向,也背离了服务型政府公民为本的理念,侵犯了公民的利益,为突发事件的形成埋下隐患。

1.3 不健全的信息公开机制,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随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信息公开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政府是否透明,是否信息公开,是民众衡量一个政府具有公信力的重要标准。当公共事件突发时,舆情的诉求表达是想了解真相,要求政府公开信息。建立一个沟通良好的信息互动渠道,不仅能够安抚公众情绪、澄清事实真相,还能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在PX事件中,宁波媒体集体失语;宁波官方微博“宁波发布”以及镇海区官方微博“镇海区政府”面对网友的数十万评论鲜有回复。不明真相的民众只能依赖网络了解事态进展,造成微博上舆情汹涌,谣言四起。虽然官方通过微博澄清事实,但很多民众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已经失去了冷静判断,这个时候再谈真相已变得苍白无力。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不满,不但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严重影响到了政府形象。

2 微博时代地方政府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的对策

2.1 拓展社会管理领域,实现多元治理

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已逐渐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几年的网络公共事件的发展态势来看,网络舆情并不只是单纯的网络行为,它不仅是网民现实意愿和行为在网络上的反应,更影响着现实社会。网民是集虚拟与现实于一体的网络舆情的主体,地方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虚拟网络社会和对现实社会的双重管理和建设,构建多元化的治理体系,实行统一的法律法规。要拓展社会管理领域,改变以往政府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管制的传统方式,形成社会、民众自我管理和约束与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的良性互动。

将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实现有序而不失活力的多元化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乃至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制。

2.2 优化社会管理机制,提升网络舆情化解能力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在基于Web2.0的互动传播模式下能促使舆情迅速升温,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也给政府工作带来困扰。地方政府如何优化社会管理,创新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提升网络舆情化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主动应对网络舆情,把网络作为倾听民声、体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开通政务微博,并将其打造成一个聆听民意、平等对话的舆论平台;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舆论,实现政府与网民“制度化交流”“常态化互动”;建立健全新闻发布机制、舆情检测机制、全媒体沟通机制、危机应对机制、舆论引导机制等,积极探寻内在规律;发挥网络“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民自我教育。

2.3 善用社会管理主体,建立平等对话机制,使之有序政治参与

随着网民参政议政热情的不断提升,在网民政治参与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和“放任自流”,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管制、压制甚至“打击”,要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出发,建立政府决策和网民问政的良性互动途径。地方政府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要主动营造网民政治参与的社会氛围;架设网民政治参与的通道;为网络问政提供相关的法律及制度的保障;拓宽网民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提升网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

2.4 转变社会管理观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通过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既是政府执政能力的标杆,也是构建服务性政府最直接的体现。公民的参政意识不断增强是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把信息是否公开作为衡量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公信力的重要标准。这对建设“透明政府”和政务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政府要转变原有的社会管理观念,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并将其内化为意识自觉。

参考文献

[1]曹劲松.网络问政与社会管理实践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1(4):97-103.

[2]涂章志,刘丽文.论地方政府在舆情应对中的网络问责[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5):41-44.

[3]朱四倍.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危机及应对机制研究[J].新闻界,2011(2):47-49.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舆情
舆情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舆情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