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节·析人物·品语言

2016-07-18 08:58杨万会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纤夫二嫂小说

杨万会

从课标要求上看,小说的教学目标,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阅读和学习,学生能够感悟形象,体验情感,进行评价,说出体验,品味语言,获得美感。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将小说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小说的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人生思考,碰撞出绚丽夺目的智慧火花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小说阅读教学的重点,即情节、人物和语言。

一、知情节,感知小说内容

初中课文中的小说作品,篇幅一般不长,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教师要立足文本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情节。

第一,可通过复述故事、概括要点的方法,明确小说的主要事件。如《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学生在通读全文之后,基本能够在把握小说的内容,并概括主要事件。

第二,找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一般而言,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例如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写杜小康在历经磨难之后,长大了,坚强了。杜小康对家乡的思恋,对伙伴的依恋,与前途的不可知形成一对内在矛盾冲突;另如杜小康个人力量的渺小与万重大山般的苇荡的矛盾,内心的孤独、恐惧与苇荡的空旷、广漠的矛盾,小康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就是克服孤独,战胜恐惧的过程,其心理、情感的变化,构成了情节的主要线索。通过抓住情节线索,有助于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第三,赏析情节结构的巧妙之处。如《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可以这样引导:课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准备,作者都没有点明,而是着力描写杨志与众军汉一行,等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读者也如坠云雾中。最后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这样安排妙在何处?(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强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全盘端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的机智过人)

二、析人物,了解作者意图

“文学是人学”,对人物的认识、感受、分析,是实现文学作品教学目的的重要内容。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如《蒲柳人家》中有关一丈青大娘的描写文中详写了一丈青大娘横扫撒野纤夫的一个片段:

一丈青断喝一声:“站住”……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转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几个纤夫呼哨而上……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颗碗口粗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纭落水。

在对一丈青的描写中,作家对其性格进行了具有喜剧色彩的夸张,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一丈青”疾恶如仇、刚烈正义的性格特征。

三、品语言,领悟文章主旨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的教学。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生动之中,这些言辞在很大程度上描绘出了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等。所以,只有把语言与它所表现出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考查,才能说出它的真正好处,可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如鲁迅的《故乡》一文表现了“我”与故乡人隔膜的境遇及生存的悲凉。文中的一个次要人物杨二嫂总共讲了六句话,含义却十分深刻,很值得品味。

①“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②“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讨好巴结)

③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巴结不成,心生恼怒)

④“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强人所难,生拉硬拽)

⑤“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无中生有,信口开河)

⑥“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恶意中伤,巧取强夺)

通过品析杨二嫂的语言,学生不难发现其为人的尖酸、刻薄,其性格的恣睢、泼辣。她的过去与现在可谓有天壤之别,这是否说明了杨二嫂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那又是什么让她不顾传统社会对女性对妇道的要求而一反常态地算计别人,四处占别人的便宜?

通过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同学们对西施杨二嫂形象的认识更加清晰、完整和深刻。理解杨二嫂由一个美丽的女子变为一个庸俗、自私、刻薄的人的深层原因:这不仅是作者对当时中国农村生活现实的深刻的思考,也是对统治中国农民的思想的历史文化的不满。进而领会“我”要“逃异地,走异路,去寻求别样的人生”,并希望年轻的一代有“新生活”的社会理想。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感知作品撼人心魄的魅力,让学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与作品产生共鸣。生命有各种各样的姿态,这些姿态蕴于心,萌生于心,惟缘领会与感动而后被引发、被展开,并被枝叶婆娑的呈现。

(作者单位:安徽省繁昌县平铺初中)

猜你喜欢
纤夫二嫂小说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闻香抢钱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暮秋,想起嘉陵江的纤夫
“喇叭”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