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春酒”几多情

2016-07-18 09:08黄莎莎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春酒乡愁家乡

黄莎莎

台湾作家琦君在《春酒》中通过写家乡过年时喝春酒、喝会酒的习俗,给我们读者展现了故乡的风俗人情。自去美国后,再也喝不到这蕴含着道地家乡味的春酒了。这一杯薄薄的春酒,浸润着童年的幸福与娇羞;这一杯薄薄的春酒,满载着作者的情与愁。作为离家五十多年的游子,其思乡之情是如此之浓厚。但不同于其他文人的“乡愁”,琦君素淡、宁静、蕴藉、温润,以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诉说着对童年、家园的深情。因而,我将“情感”作为主线串联教学,通过导入铺设情感,品味语言探究体悟情感,了解作者激发情感,体验反思表达情感,让学生也好好品一品这杯薄薄的春酒,以及蕴含在其中的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的浓浓的情感,并引起学生对于琦君,对于自身童年生活的独特体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一、激发兴趣,导语入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堂课,如果在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那么,它就成功了一半。

课堂以“诸多传统佳节中,同学们最盼望和最喜欢的是哪个节日”导入,激发兴趣。这是一个人人都有话可说,兴趣十足的话题,而且,每个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春节”——这一个带给我们童年很多快乐的传统节日,以此引出同样在描写儿时过年快乐的《春酒》。但这不是我的最终目的。这一导入的设置,是基于整堂课的情感的铺设。童年是快乐的,美好的,是我们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一角。

二、品味语言,探究悟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通过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作为教师,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研读文本,必不可少的就是研读语言。语言,承载了每一位作者的细腻而真挚的情感。

在感知环节,设置了“文章题为《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问题,力求学生在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琦君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人情,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初步将情感确定在“乡愁”的基点上。琦君的散文大半以她的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语言自然淡雅,亲丽委婉,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故乡美好的人情的回味,这如同醇醇的春酒一般,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的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去找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读一读,品一品,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做好批注。在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同时,既感知了母亲的善良热情,“我”的调皮可爱,以及乡邻的热心,也为深入体会琦君的“乡愁”延续了情感。

三、了解作者,感受激情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创作源泉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渗透于其作品的某种情感,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家乡的八宝酒原料很简单,不简单的是酒中承载了太多单纯而美好的感情。琦君,作为离家五十多年的游子,其“乡愁”之浓重不言而喻。光阴荏苒,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她按照母亲的方子泡了八宝酒,却没有了道地的家乡味,“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鸭鱼肉是家乡的鲜”,家乡,是在外游子永远的牵挂。她曾说:“像花草树木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补充琦君的这些背景资料,是为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更好地感受深深扎根在琦君骨子里的浓浓“乡愁”,引发情感共鸣,为下一体验反思环节的设置铺设情感,激起蕴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对于童年,对于母亲的浓浓情感。

四、体验反思,交流表情

语文的学习是听说读写的一个整合过程,学生的练笔训练也很重要,在情感被唤起的当下更容易情动于中而发于言。通过对琦君的“乡愁”的认识,课堂上,我顺势推出了余光中、席慕蓉,这是和琦君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有着相似的情感的乡愁作家。由于时代的特殊性,他们远离祖国,漂洋过海到了台湾,可是他们魂牵梦萦的永远是祖国,他们的浓浓思乡之情透过文字洋溢在纸上。还出示一位读者仿照余光中的《乡愁》改写的《春酒》,希望学生也可以带着《春酒》的余香,诗意地写一首小诗或几句话。可以送给琦君,感谢她为我们营造的一方宁静祥和的精神家园,纪念这颗善良美丽的灵魂;也可以送给自己,纪念远去的童年或对亲情、乡情的眷恋。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比较好地体现了“学的活动”主题。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内心的情感一旦被触发,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交流体验环节,学生了纷纷回忆起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抒写了心中对于童年的无比美好的怀念。

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能动作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首先是自我的融入与感悟,主体的角色得到认同,主体精神得到主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的展开。很多学生采用的示例的格式,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现实的忙碌和无奈,童年的温馨与欢乐。有一个学生的练笔训练让我惊叹不已:“一井古老清冽的石井/捞上童年和欢笑/老人也暗自忧伤/却从此告别童真的梦想/一缕闷热干燥的夏风/吹来了青春和烦恼/大人也扶额叹息/却挽留不了倔强的希望/一杯流逝远方的春酒/载着母亲和故乡/游子也在徜徉/却再也不见彼方的念想/一封不起眼的手稿/哭诉上一代人的遗忘/小一辈也在向往/便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春酒已在学生心中,琦君的乡愁也已烙在了学生心中。

一杯薄薄的春酒,承载了琦君对母亲、对童年美好而温馨生活的回忆之情,承载了琦君对乡邻乡亲和睦融洽关系的怀念之情,也承载了琦君对于故乡绵长而深远的思念之情,更承载了琦君对祖国大陆割舍不下的血脉之情。本堂课,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的活动,就是想引导学生在感知几多浓浓“春酒”情的基础上,珍惜童年生活,感受家庭亲情,激发爱国热情,以达到对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树立和培养。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学习,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

一杯“春酒”,如一阵温柔和煦的春风,吹开了琦君的记忆之门,再次品尝了这令人垂涎的甘美八宝酒;一杯“春酒”,如一泓滋润清凉的泉水,唤起了孩子们的思维之泉,勾起了对美好往事的无限遐思。语文课堂,因情感的滋润而变得春意盎然。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高风中学)

猜你喜欢
春酒乡愁家乡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小小回春酒帮你赚大钱45岁残疾大哥卖回春酒一年赚一套房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
如此铺排意何在——《春酒》教学价值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