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 不忘初心
——2016首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遵义市汇川区举行

2016-07-18 11:31
遵义 2016年19期
关键词:汇川区遵义市农民工

文丨记者 汪 溪

创业创新 不忘初心
——2016首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遵义市汇川区举行

文丨记者 汪 溪

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嘉宾解释嫁接工艺(汪溪/摄)

时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奔涌。然而一些地方的创业创新有点“嫌贫爱富”,他们更青睐科技精英,更热衷扶持“互联网+”、“大数据”等高大上的项目。相比之下,农民工的“草根创业”受到冷落。

近年来,我国已有20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他们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格局已经呈现。“走出去、引进来”、“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劳务经济发展成效已经凸显。当前我国正着力培育“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期经济发展引擎,形成“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经济发展格局。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已达2.96亿,理所当然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中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的群体,扶持农民工群体实现创业创新自然也就成为了国家、政府、社会最热的关注点,可以说,农民工创业创新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9月10日到11日,2016首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举行,200余位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返乡民工创业创新代表等齐聚遵义市汇川区,为促进农民工创新创业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三农”织梦者

近年来,遵义市汇川区政府十分重视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通过合理引导、带动,不断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激发农民工返乡干事创业热情,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汇川区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逐年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汇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

目前,汇川全区已有5261户农民工返乡创业,为21570个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涌现出了不少先进典型,在论坛前的观摩活动中,200多位参会嘉宾就参观了其中两位的创业项目。

1991年初,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村民张明富带着在广东打工积攒的6万元钱,回到遵义创业。他从副食品批发店做起,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梦润”化妆品品牌,生意红火。在2005年,他又以“梦润”商标品牌创办了“贵州梦润鹌鹑有限公司”。他以“服务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壮大企业”为宗旨,逐步建立起了一个集鹌鹑养殖、种苗孵化、饲料生产、蛋禽加工销售、有机肥生产、绿色种植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在张明富的带领下,贵州梦润鹌鹑公司率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全自动标准化鹌鹑养殖示范基地,其设备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为首个国家级鹌鹑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解决了当地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年产值8000多万元,示范带动了周边8000多户农民种植优质饲料专用玉米、辣椒和加入鹌鹑产业链而增收。

张明富的典型不仅在于发展自己、带动他人。作为团泽镇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他更是一个“三农”的织梦者。

2007年春节,张明富以一个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身份,给时任总书记胡锦涛、总理温家宝写了一封信。信中叙述了自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观察和思考,同时还剖析了目前回乡创业者遭遇的困难,并提出了“希望国务院制定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对回乡创业者在发展初期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以帮助解决”等建议。3月14日,张明富接到了中央办公厅信访处的电话,电话告知温总理已经收到了他的来信并已经作出了批示。2007年6月,《关于引导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见》形成讨论稿。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张明富的一封信,就此成为了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出台的“催化剂”,汇川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农民工政策发源地”。

“农民”也走科技路

除了土生土长的农民能人,在汇川区风起云涌的农民工创业大潮中,也不乏有学历、有知识的“高手”。

虽然喜欢自称农民,但遵义市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中敏其实拥有博士学位。黄中敏是遵义市播州区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厦门一家嫁接苗企业从事种子培育技术管理工作。经过七年打拼,她从一名普通职员成长为该企业子公司经理,年薪20多万。在遵义市政府的热情邀约下,也怀抱着支持家乡发展的梦想,2009年黄中敏返乡创业,把沿海已经发展成熟的嫁接苗技术引进到家乡,让当地农民就近就业,不再背井离乡到沿海城市打工。

几经努力,黄中敏融资创办了集蔬菜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蔬菜嫁接育苗为一体的现代高效龙头企业,总投资共3亿元,占地300亩,蔬菜标准园255亩,工厂化蔬菜嫁接育苗中心45亩。这是贵州省首家从事输出嫁接苗工厂化生产经营的企业,以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产品经营模式,主要从事果蔬种苗研发与工厂化嫁接生产、基地种植与加工,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2015年该公司共实现产值1500万元。

在劳仑丰公司嫁接车间,参会嘉宾观看了车间工人嫁接种苗的过程,当知道嫁接技术为黄中敏自主研发、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时,都赞叹不已。

为助推劳仑丰做大做强,汇川区挥出一套“组合拳”,整合2100万元项目资金,为该公司建成育苗大棚9000平方米、嫁接车间3400平方米,完成植保田间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园、水肥一体化项目和水电路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该公司每年吸纳贫困农户50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14400元,带动3000余人脱贫致富。2015年5月,劳仑丰公司被妇联、科技部、农业部评为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群贤毕至话创新

在进行了一天的观摩参观之后,2016首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国家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在会上透露,近五年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左右。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约占农民工总数的2%。截至2015年底,创业的农民工累计注册个体工商户2505万个、农产品加工企业40多万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7万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50万家。

孙中华表示,随着全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之农民工长期在城市打拼,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积累了诸多经验。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的想法应运而生,且大有可为。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三农短版的问题,是破解城市病,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的一剂良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符合发展规律,是促进全国农村发展进程的新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卢中原作了论坛主旨发言。他说,这次论坛是意义非凡的,大家不要小看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首先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对中国的城镇化带来新的挑战。就是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农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不可回避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的精准扶贫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的认识,他们在精准扶贫当中作用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推动和服务全国农民创业创新工作,汇聚各方力量,凝聚大众智慧,实现共同发展。本次论坛发布了成立全国农民创业创新服务联盟的倡议书。

倡议书倡议,在农业部领导下,由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牵头,广泛联合知名农业企业、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大专院校、投融资机构和其他各类组织,成立全国农民创业创新服务联盟。为广大农民在现代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物流、电商以及农村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推广、融资支持、品牌培育、经验交流各方面的帮助。

在国家大建设、大开发的号召下,内陆广大地区的普通农民主动走出家门,投身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形成了一支农民工队伍,在经济建设最前沿的战场成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纵深推进,昔日孔雀东南飞的队伍凤还巢。从找到就业岗位到为他人创造一批就业岗位。从一个人创造财富到组织一批人创造财富。新常态下的农民工,肩负了西部大开发创业、创新发展的新使命。

正如遵义市副市长田刚说的,此次论坛的目的就是共同研讨新常态下新三农的发展思路,一起求索农民工创业创新之道,解决农民工返乡的过程中从扶上马到送一程,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的系列问题。在资金、政策、服务等系瓶颈上广集智慧,从而更好地为农民工创业创新架桥铺路做好服务,助推农民工返乡发展。相信2016首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发展论坛的举办,必将推动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必将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环境。

猜你喜欢
汇川区遵义市农民工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2020年汇川区关工委工作硕果累累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中国少年先锋队遵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
源头活水 活力汇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汇川区委离退局举办“老干部为党的事业发挥正能量”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