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地区探索发展新格局

2016-07-18 11:31文丨辛
遵义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试验区上海改革

文丨辛 明

内陆地区探索发展新格局

文丨辛 明

如果说2013年创立的上海自贸区“一枝独秀”扩展为4个是自贸区的2.0时代的话,那么,即将到来的7个新设自贸区,将使得中国的自贸区改革进入3.0时代。新设立的7个自贸区地方特色尤为鲜明。

中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

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成为中国实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探索高地。

8月31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披露了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至此,中国自贸区的数量,从4个急速膨胀到11个。自贸区覆盖区域的布局,也从东部沿海省份,向广袤的内陆纵深地区推进。

如果说2013年创立的上海自贸区“一枝独秀”扩展为4个是自贸区的2.0时代的话,那么,即将到来的7个新设自贸区,将使得中国的自贸区改革进入3.0时代。随着内陆五地首次获批自贸区,中国经济有可能从最初的三极走向多极发展。

上海开端 “苗圃”效应显现

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改革,上海自贸区始于2013年。

2013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考察,他鼓励上海积极大胆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在这次考察中,李克强召开了相关座谈会,提出要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带动新一轮改革。他还在会上讨论了上海自贸区的命名问题。

李克强调研之后,上海很快就按照要求启动了自贸区总体方案的研究。在这一年的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行,首份负面清单也正式对外公布。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的要求,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投资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推进贸易和监管制度创新,以及深入推进金融创新。

但在试验之初,各方也有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2013版负面清单几乎没有引起外商的注意。

不过,上海很快就从贸易便利化、投资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改革难度更大的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由于涉及与中央相关部委协调的问题,进度要慢一些。

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在对上海自贸区一周年进行总结时就说,一年来的试验成果好于预期,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成果主要有四大方面,即“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有序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基本制度业已形成”,其中最大的难点是事中事后监管。

韩正指出,上海自贸区是国家的试验田而不是自留地,自贸区的关键是要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同时符合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

韩正说,在自贸区成立之初,上海对制度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并没有一年后这么深。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表示,作为国内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承担着很多先行先试的任务,整体上进行的是比较综合性的改革,需要确定整个改革的框架和体系,因此也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在运行一年之后,上海公布了2014版的负面清单,相对第一版有进一步瘦身,减少的管理措施达到51条,调整率达到26.8%。

从第一年的情况来看,上海自贸区内新设企业1.2万家,超过原保税区20年的总和,外商投资同比也有较大幅度增长,自贸区所试验的负面清单、企业信息公示、海关监管和质监等超过36项制度将可在全国或地方复制推广。

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贸区,目前上海自贸区推出的31项制度创新中,已有2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苗圃”效应达到预期目的。下一步,以“前所未有的便利化和有效管控”为目标,改革还需要推动跨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优化升级现有的贸易监管服务模式。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认为,上海自贸区是此前边境开放扩展到境内开放的突破口,也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亮点和集中体现。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再次来到上海自贸区考察调研。他说,要让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不仅站得住,而且活得好,赢得大未来。上海自贸区有大未来,上海有大未来。

扩围四大自贸区,2.0时代开启

在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三个月之后,自贸区试验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201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决定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设立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并扩展上海自贸区的范围,将陆家嘴片区、金桥片区和张江片区纳入其中。常务会议要求,以上海自贸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色,充实新的内容。

这也意味着自贸区改革由上海一枝独秀进入到四方竞合的局面。专家认为,这可以达到良性竞争的效果。

2015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广东、天津、福建和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各自的总体方案,新版本的负面清单也随之发布。

从总体方案来看,天津自贸区的特色在于推动京津冀战略协同发展,广东的特色在于粤港澳之间的对接,福建则是对台优势。

尽管各有特色,但是总体上,投资、贸易、金融和政府职能转变仍然是四个自贸区主要的试点任务,也都承担着可复制可推广的任务。

从各地发布的“成绩单”和第三方评估报告来看,各个自贸区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广东在2015年推出首批27项改革创新任务后,今年9月又公布了39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今年4月21日公布的广东首份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广东自贸区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在金融领域开放方面取得了若干突破,在服务国家战略、新型高端业态集聚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在投资便利化水平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截至今年3月,福建自贸区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经成功实施145项,其中63项属全国创新举措。

天津自贸区挂牌至今,两批175项制度创新举措已有141项落地,占总量的81%。为更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自贸区拟增设河北省曹妃甸片区。

即使是表示“有压力”的上海,也在扩区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与浦东新区合署办公,在金改政策落地、FT账户、功能平台建设、境外投资备案制和企业准入“单一窗口”等方面都有所进展。

自贸区大力助推区域经济

随着自贸区的开放,对于地区经济的助推作用也在逐步显现,自贸区所营造的营商环境也受到企业欢迎。

以上海为例,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外资项目1231个,合同外资226.72亿美元,实到外资23.99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46.1%、65.9%和27.7%。

此外,今年上半年,上海自贸区进出口呈现逆势上扬态势,同比增长5.7%,占全市比重为41.3%。上半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34.6%。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冯伟称,扩区后的自贸区,以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浦东四分之三的生产总值,以五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

上海统计局总经济师汤汇浩表示,自贸试验区在上海当前的改革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年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正在持续显现。

在福建自贸区,截至今年2月份,福建自贸区新增企业近2万户,同比增长4.2倍;注册资本约3483.07亿元,同比增长6.73倍。

2016年上半年,天津自贸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12家,增长2.6倍,占全市也达到59%。

广东省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广东自贸区成立一年来,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亮点,去年有56000家企业在自贸区注册,形成GDP超过2000亿,增长速度超过40%。三个自贸片区合同利用外资在整个广东省超过了40%。

群雄逐鹿 争相进入“自贸区”

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创新最火热的“试验田”,看到自贸区如此大好前程,越来越多的中西部省份正在加快申报自贸区。

8月29日, 江西当地媒体报道,该省已经向国务院申报申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全国第19个向国家申报自贸区的省市。

此前8月16日,陕西省省长胡和平主持召开省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该会议提出,陕西省将按照“边研究、边申报、边改革、边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申报工作。《方案》将按程序上报国家有关部委。

8月11日,河南全省对外开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完善开放平台,重点发挥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高端国家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申建河南自贸区。

目前,中西部很多省份提出的自贸区概念已有所变化,比如陕西省本次提出了全省概念的自贸区,与最初的西安自贸区不一样。

而更早的时候提出的昌九(南昌九江)自贸区、武汉自贸区,近期都有较大的修改。比如昌九自贸区变成了江西自贸区,武汉自贸区与宜昌、襄阳自贸区,一起作为湖北自贸区申报。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认为,中西部更多省市自治区加快申报自贸区,显示了地方加快改革开放的决心。

在地方积极申报自贸区的同时,复制推广现有自贸区经验的步伐也在加快。此前商务部介绍,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已会同有关部门及4省市总结形成了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建议,将在经过第三方评估,并履行必要程序后,推广实施。

另外,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日前透露,在自贸试验区试点的基础上,商务部正在研究把负面清单推广到全国实施的可行性。

而最终,此次自贸区新增加城市定在了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7个自贸试验区。这7个横跨沿海内陆、贯通东西、兼顾东北的新自贸试验区将会推动国内“两横三纵”格局的统筹,体现了对区域战略布局和区域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进一步宣誓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决心和部署。

自贸区3.0 探索发展新格局

与之前四个自贸区最大的不同是,新设立的7个自贸区地方特色尤为鲜明。

从城市群概念看,四川、重庆共有成渝城市群,湖北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念,河北为中原城市群,陕西则是关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五个内陆自贸区,均处于中国内陆的中心地带,每个内陆省(市)之间至少为两两接壤,如四川省与重庆市和陕西省接壤,湖北省则对接了陕西重庆、河南。而陕西省和其余四省市皆有共同的地理边界。

从定义来看,五省市在自贸区上的发展定位有相似,同时也强调了差异化发展。其中,位于西部的三省市,陕西、重庆和四川省,均提及了“西部大开发”概念,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用在了陕西省和四川省上,“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则同时赋予了陕西省和重庆市。

“一带一路”定义,用在了河南省和陕西省上。河南省在自贸区上,关键词是“交通枢纽”,而陕西省则在要求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外,还特别提到了探索“人文交流”。而从总体来看,湖北省在自贸区上定位,和上述4省的差别最大,作为中部省份,湖北省主要围绕“产业”来做文章。

中山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谈到,新自贸区的设立,应该说得益于原来四个自贸区取得的成果试点经验,尤其是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制度创新、贸易便利化方面,都有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毛艳华指出,这也是第三批自贸区个性更加鲜明的原因所在,在四个自贸区的试验之下,改革的框架已经确定,新设自贸区的改革迫切性并没有那么强,不必要再将改革贸易便利化、投资制度创新等作为重点,更主要的是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所在区域转型发展。

在国家战略方面,河南提出要着力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湖北提出要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陕西则是要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重庆和四川则是落实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而在区域转型发展上,辽宁的着力点主要在于东北区域的结构调整和市场机制改革,东部地区的浙江则是围绕舟山自由港区的建设,探索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和提升全球配置能力。中部地区的湖北主要着眼点在于承接产业转移和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西部地区的重庆和四川则主要围绕内陆城市的开放力度做文章。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表示,新设自贸区都是在各自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等方面走得比较前的区域。自贸区战略应与12个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布局结合来看,在2018年可能会将所取得的改革成果在全国进行推开,进而完成“十三五”期间开放型经济改革的相关目标。

《自贸区蓝皮书》认为, 下一步从区域布局上来看,根据国家总体战略,自贸试验区还将继续扩容,重点布局在能够与“一带一路”对接的枢纽城市。

首先,“一带一路”是新一届政府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及开创全球外交新局面的重要战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应服务于这一国家战略。

其次,中西部的新疆、广西等地的一些城市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中转站,边境贸易经济发展活跃。而重庆作为重要的西南经济中心,对于繁荣中西部国际贸易具有重要作用。

《自贸区蓝皮书》谈到,在这些相对发达的中西部城市设立自贸园区不仅有利于西部经济的崛起、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而且对于我国政治经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副院长夏杰长称,下一步经济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主要在于服务业领域,所以自贸区需要在科技、信息、文化教育、金融、专业服务、旅游、健康教育等领域加快开放。

自贸区除了有可能改变成渝两地的内陆贸易格局,还有可能改变的是中国经济的走向。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曾经提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概念,认为除北上广三极外,中国经济的第四极有可能在西部的成渝,以及中部四省市之间出现。

而对于目前五个西部内陆城市获批了自贸区,易鹏认为,最终的演变过程,是中国经济从三极走向多极方面,“成渝、中四省,以及浙江,都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极核”。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表示,新设立的自贸试验区既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又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布局相一致。

猜你喜欢
试验区上海改革
上海电力大学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18个自贸试验区
改革之路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