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07-18 11:50
遵义 2016年7期
关键词:贫困县贫困人口精准

打赢脱贫攻坚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任务依然艰巨。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式扶贫”如何精准实施?会面临哪些挑战?

据统计,至2014年底,全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12.8万个贫困村、7017万贫困人口,重点分布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和云南,贫困人口数量超过500万的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和四川。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这7000万贫困人口必须全部如期脱贫,一个不能剩。

扶贫攻坚路悠悠中国梦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猴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老区井冈山考察扶贫开发情况。这也是总书记连续四年在岁末年初来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体察民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到20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个时代目标已经确立——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一份历史答卷正在书写——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015年11月23日,中央召开了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的首次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央严令,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还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5年时间,7000万人脱贫。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啃硬骨头”的攻坚战,更是一场影响世界的伟大战役。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十八大后,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力度空前,皆是由习近平总书记高位推动。

在习近平的从政生涯中,对于解除贫困,他有着持久、深刻的思考。习近平说,40多年来,他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是他花费精力最多的工作内容。他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足迹踏遍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

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本个人专著,记录了他在曾主政的闽东地区对如何早日脱贫致富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

11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的同一天,《福建日报》在头版和二版发表了万字长文《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同志帮助福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纪事》,写满了他对扶贫问题的长期关注、思考和忧心。

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他在国内考察的第一站是改革前沿深圳,第二站就来到了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据统计,十八大后,习近平每年国内考察的第一站都是贫困地区:2013年是甘肃特困地区;2014年是内蒙古民族地区;2015年更是将扶贫工作作为调研重点,第一站是云南,第二站是延安。

而在2015年的六次国内考察中,有三次主要涉及扶贫。尤为重要的是,6月考察贵州,习近平专门就扶贫工作召开座谈会。他亲自带领四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七个省区市的书记深入当地的贫困县调研。这样调研考察的规格和形式在中国的扶贫历史上极为罕见。

2013年11月,习近平赴湖南湘西调研扶贫攻坚,在那里,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精准扶贫的核心是“真扶贫、扶真贫”。而贵州之行的考察成果对后来的脱贫决策影响甚巨。

习近平要求扶贫开发工作做到“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正是在贵州的扶贫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

据刘永富介绍,也正是在贵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按照现有标准,农村人口要全部如期脱贫,所有的贫困县要减贫摘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刘永富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决定》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

江西婺源县许村镇积极扶持特色种植产业,着力推进党建+精准扶贫到户,采取“公司+贫困户”的方式发展扶贫产业,并在政策上、资金上和技术上给予扶持,帮助贫困户从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中增加收入。(CNS/图)

如何“精准”扶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如何让精准扶贫更见效,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对我们来说,光给钱不一定管用,关键还得有条致富的路子。”贵州开阳县南江村贫困农民聂中华深有感触地向媒体表示。

聂中华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为给父亲治病,他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20万元外债。为了摆脱困境,当地精准施策,由蔬菜种植合作社为他提供技术指导,还协调银行贷款建成温室大棚。去年,光是种莲花白的收入就有10多万元。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一项项有针对性的举措瞄准贫困“病根”,实施“靶向治疗”,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巨大飞跃。

3月19——2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在主题为“共享发展:向绝对贫困宣战”的分会场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现在减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精准脱贫、精准扶贫,过去的减贫叫“大水漫灌”,今后应该是“精准滴灌”。

3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16年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邀请》。这是今年1月份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后第二份扶贫文件。(CNS/图)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过去35年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去年11月底,中央政府发布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一新的减贫政策蓝图,目标是到2020年,在现有的贫困标准下,农村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截止2014年末,我国贫困人口在7000万人以上。

收入是决定贫困人口的第一标准吗?答案是否定的。韩斌表示,国家的贫困标准是一天2.2美金,但是我们把它具体化为“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基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韩斌表示,贫困的识别是多维的,脱贫的标准也是多维的。2010年联合国提出要用多维的教育、医疗和食品这三个维度来衡量贫困。

“中国要给每个农户建一个档案,这就是多维的识别贫困的生动的实践。中国的扶贫政策也是以消除多维贫困这个理念为指导的。”

伴随着当前经济形势,韩斌指出,现在减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提出的战略是精准脱贫、精准扶贫。“过去中国的减贫瞄准的是贫困县、贫困地区,今后应该瞄准贫困户、贫困人口。过去叫‘大水漫灌’,今后应该是‘精准滴灌’。”

另外,韩斌指出,过去扶贫很多时候是“输血”,今后要更加注重“造血”,把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

在该论坛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也表示,我国为8512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针对性解决扶贫问题。

洪天云就“精准扶贫”如何做到精准介绍了目前所做的相关工作。一是把最贫困的人口找出来。2014年,通过组织近200万干部和农村干部群众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按照老百姓(45.990,3.61,8.52%)申请,村委会评议,公示,审核,上报乡政府,再公示,最后报到主管部门再公示的方法,为8512万贫困人口建了档。

其次,建档立卡后,关键看如何“扶”。据介绍,扶贫举措包括在每个贫困村建立3个人的工作队,在就业、产业、治病等方方面面进行全力帮扶。此外,为扶贫老百姓建立帮扶联系人,形成真实的帮扶态势。

洪天云指出,帮扶工作要做实,比如说产业扶贫首先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二是老百姓有能力,三是能动员老百姓真正干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也表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搞清脱帽跟脱贫的关系,一定是先脱贫,后脱帽;要巩固一个根基,让真正贫困的家庭通过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扶贫要扶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是让真正贫困的家庭得到阳光和雨露,真扶贫是真正的做到扶贫要将热心、同情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心相连。

“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目前,全国国家级贫困县还有500多个。对此,陈章良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当脱贫变成了硬指标后,就容易弄虚作假。一些地方官员可能为了政绩,宣布脱贫。贫困县的帽子是摘了,还有很多贫困问题依旧没有被解决。

“原来能够争取到一个贫困县的名额,全县都要敲锣打鼓庆祝,因为贫困县会享受一些政策的优惠,包括特殊政策的支持、经费的支持,还有其他的一系列优惠的条件。但是贫困县的帽子丢了,待遇没有了,或者少了,那些贫困的家庭就不能接受了。”陈章良表示,要求精准扶贫,首先就要搞清脱帽跟脱贫的关系。要先脱贫,后脱帽,只有真正地让县里的贫困家庭脱贫,才可以宣布脱帽。怎么真正做到产业扶贫?陈章良建议,要巩固一个根基,让真正贫困的家庭能够通过产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程度不断提升,将使农民能更便捷优惠地获取生产资料,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新需求与供给侧有效衔接,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互联网+农业的效果非常好,已经展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目前互联网在农业利润最大的就是农产品的销售。通过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终于实现了从最偏僻的地方生产的食物,直接端上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的无障碍跨越”。

陈章良说。同时,他认为,互联网+农业还有三个可以大力发展的空间。第一是农资市场,即农业市场资料,一个是化肥,一个是农药。“这是农资中很重要的方面,如果互联网再发达的话,农民完全可以自己上网购买所需的化肥和农药,不会有层层的流通系统,导致农民手里农资一增再增。”第二是种子,农民每年都要买各种所需的种子,但是不知道在哪里去买,如果村里通互联网,农民就能够直接到厂家的网站选购。第三是农机。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典型标志就是农业机械特别强。

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

精准扶贫,是对我国过去扶贫战略、思路的一次重大调整。目前,我国实现精准扶贫,面临着诸多挑战。

今年两会期间,分管扶贫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谈及扶贫工作坦言,只有统一认识以后,各个部委、各个主体才能真正加大力度;只有统一认识以后,扶贫资源才能整合好,“认识不一致,分而治之是很难整合的。”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看来,这或将仍是未来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难点问题。“各个地方希望通过对现有各个部门及社会上的扶贫资金进行整合,来解决扶贫中所需要的资金问题,但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存在着,现在看来,这些问题还将是问题。”吴国宝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当然,首要问题仍然是要解决扶贫资金的投入问题,“因为增长速度在放缓,中央财政在接下来的几年,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政府资金投入目前来看很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

但从这两年的情况看,各级财政普遍加大了扶贫投入。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省级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60亿元,比上年增长8%。

还有一个难题则是减贫效益递减问题开始突出,减贫幅度从2010年的26.1%下降到2014年的14.9%,要在2020年前如期实现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刘永富说,以前出台一个政策一项措施,一下能解决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脱贫,现在出台政策,就没有这么大的边际效益。“越往后越难,怎么办?我们就要调整扶贫思路。”

如今,中央的扶贫思路已经转向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习近平有关扶贫工作最重要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扶贫的基本方略,且正在转化为各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实践。

如期脱贫已是当下重大的政治任务,这是一场必须要赢的“战争”,没有商量的余地,而倒计时已经开始了。

另外,外媒称,中国在减贫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没有人会对此表示质疑,甚至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典范。从改革初期至2014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大约6亿,是这期间全世界脱贫人口的70%以上。到2012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9899万,比上一年减少逾2300万人。现在,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所有重点县全部减贫摘帽的目标。

据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2015年10月18日报道,但现在,减贫工作看起来并不像过去那么简单。首先,当前很多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偏远地区和环境艰苦地区,这就需要重新打造一项成本更加高昂的扶贫政策,而且扶贫有可能会与保留具有社会文化特色的生活方式产生冲突。另一方面,城市贫困呈现出另一种生态,需要不同的政策操作。

报道称,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富豪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又进入了另一种形势。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减速,但根据今年的胡润中国百富榜,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新增加了242名亿万富豪,这使得亿万富豪的总人数超越了美国。现在,中国有亿万富豪596人,美国有537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富豪人数增长了约20倍。

虽然近几年富豪人数持续增长,但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却排名全球第91位,这显示出当前中国严重的结构性不平等。2012年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是0.47,而不少专家认为真实数据应该是0.61。人均收入差距(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1%最富有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要求中国政府进行更深入的改革。

评估中产阶级真正的规模比认定中产阶级的性质更难。瑞士信贷银行认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有1.09亿人,超过美国的9200万人。但是中国人自己认为这个数字不可信。

总而言之,如果接下来的减贫工作没有得到配套的消除不平等措施的补充,那么最初的胜利对于后续工作而言是代价极大的,并且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成就也会被严重掏空。

精准扶贫思想,源自总书记对贫困的切身体会、对百姓的深切牵挂,读懂这份深邃的思想,须躬行大地,感知百姓冷暖,用心、用情、用功在实践中体味。亿微媒体同仁表示,带着总书记的《摆脱贫困》一书,在阴冷潮湿的冬天里,沿着总书记走过的乡间小径,感受浓浓的乡愁;在民族村寨里,听乡亲们诉说“穷山鸡”变“金凤凰”的奇迹,分享他们脱贫后的喜悦;在走街串巷中,看到社保兜底、安享晚年的老人,与他们一起笑对贫困。

愿中国式脱贫战能变成最靓的世界“脱贫样本”。

猜你喜欢
贫困县贫困人口精准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隐形贫困人口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