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长征,读懂信念

2016-07-18 11:31文丨徐辉冠
遵义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中国工农红军血肉丰碑

文丨徐辉冠

读懂长征,读懂信念

文丨徐辉冠

没有灵魂的血肉只是一具臭皮囊,没有精神信仰的躯壳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长征,信仰的丰碑、理想的灯塔,跨越时空的人类壮举,绽放信念的力量,照亮每一位鲜活血肉,并赋予了精神灵魂与存在意义。

信念,对党无比忠诚的写照。信念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本之木。对党的忠诚,为信念注入了丰富内涵,也注入了生机活力。在长征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对党的忠诚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奋斗个体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信念,对革命理想追求的生命自觉。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征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勇往直前。高昂的革命理想随着舍生忘死,一心为民的生动事迹在中国得到有力传播,唤醒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赤贫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的产业工人等千百万劳苦大众,给予他们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并让他们懂得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不受压迫和剥削。唤醒的希望转化为革命的理想信念,成了生命里不可撼动的自觉行为。

信念,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内生动力。正是内心存有信念,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的儿女们才会不断演绎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1935年12月22日,红二、六军团在绥宁瓦屋塘与敌章亮基第十六师和钟广仁第六十二师发生激战。红五师师长贺炳炎手持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战斗中,贺炳炎的右臂被敌人炮弹炸毁,骨头全碎,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没有任何麻醉,医生用开水消毒木工锯子,就开始了截臂手术。手术持续了2小时16分钟,贺炳炎把嘴里的毛巾都咬烂了。手术后,贺炳炎见到贺龙的第一句话是:“老总,我的胳臂没了一只,但是我的心还在,我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继续跟狗日的老蒋干!”凭借着信念的力量,贺炳炎仅在担架上休息了6天,便又重返战斗岗位。没有坚定的信念,许许多多像贺炳炎上将的中国工农红军儿女便不会在长征路上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为信念塑造一个个鲜活动人、感天动地的生动“丰碑”。

长征,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其信念的力量不仅感动了国人,国际友人也无不为之动容。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来到中国,带领全家重走长征路,在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上,感受两岸的险峻,回想红军突围的惊险,他被震惊了,并不时发出感慨无论是哪个民族,无论持何种意识形态,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不畏艰难,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信念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具有“灯塔”的意义与价值。在新时期“长征”路上,这种价值会因为与时俱进而焕发出更多迷人的风采。

猜你喜欢
中国工农红军血肉丰碑
黄显声:血肉长城第一人
今夜
丰碑
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血肉相依
丰碑
丰碑颂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