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分析

2016-07-18 09:21张超强赖春苗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二聚体

张超强 赖春苗

(龙川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广东 河源 517300)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分析

张超强赖春苗

(龙川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广东 河源517300)

【摘要】目的分析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7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降钙素原(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观察两组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CT、D-二聚体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a后随访死亡4例,存活68例,生存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水平值明显低于死亡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水平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并随着脓毒血症的病情变化而变化,通过对PCT和D-二聚体的检测能有效判断脓毒血症病情,减少误诊及漏诊。

【关键词】血清PCT;D-二聚体;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主要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1 800万人口患有脓毒血症,并且每年还在持续增长[1]。随着医学水平不断发展,脓毒血症的治疗方法不断更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对于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早发现并准确评估脓毒血症的病情,针对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通过对PCT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能早期发现脓毒血症并评估病情,但大部分学者对此观点还存在疑问,为了证实PCT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脓毒血症病情评估的价值,本研究对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值进行检测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国际脓毒血症会议的诊断标准[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37例,女35例;年龄26~89岁,平均(56.1±8.1)岁。对照组男38例,女34例;年龄24~87岁,平均(57.2±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近期药物治疗过敏者。

1.3标本采集两组人群均抽取静脉血6 ml作为检测标本,检测PCT和D-二聚体水平值。

1.4检测方法用免疫荧光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法国梅里埃VIDAS仪器对PCT进行检测,试剂为原厂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采用美国贝克曼AU2700仪器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试剂由广州科方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3]。

1.5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水平情况;1 a后进行随访,比较研究组中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水平情况。

2结果

2.1两组PCT和D-二聚体水平情况研究组患者的PCT、D-二聚体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CT和D-二聚体水平情况比较

2.2研究组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PCT和D-二聚体水平情况1 a后随访研究组死亡4例,存活68例,生存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水平值明显低于死亡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水平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PCT和

3讨论

脓毒血症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情凶险,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死亡。近几年,脓毒血症的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死亡率仍然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安全。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有效判断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情况。有研究报告显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障碍与炎症发生、发展过程均有明显作用,能有效地判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情况[4]。有研究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度关系。因此可以将D-二聚体值作为判断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5]。

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其在严重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脓毒症等情况下水平较高,而在病毒性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等疾病时,PCT变化相应较少,临床将PCT水平值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程度情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主要讲述PCT和D-二聚体在评估脓毒血症病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判断脓毒血症病情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发现,研究组的PCT和D-二聚体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脓毒血症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1 a后随访死亡4例,存活68例,研究组生存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水平值明显低于死亡患者,说明PCT、D-二聚体水平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变化而变化,PCT、D-二聚体水平对判断脓毒血症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脓毒血症患者的PCT和D-二聚体均有明显变化,对PCT和D-二聚体进行检测,尤其将两种指标联合检测,能有效减少误诊及漏诊。

参考文献

[1]张虹,喻长法,段达荣.PCT D-二聚体和IL-6在评估脓毒血症病情的临床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22-123.

[2]温海洋,李少洪,钟坚,等.降钙素原、新蝶呤与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8):987-989.

[3]张苏宁,崔琢,方玉明.老年重症脓毒血症预后评估方法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7):1103-1105.

[4]高勇,王晓静,李宁.降钙素原下降率对脓毒血症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意义[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7):768-771,782.

[5]刘永霞,范立军,赵晖.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对脓毒血症病情评估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2):297-298.

【中图分类号】R 593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23

(收稿日期:2015-11-08)

猜你喜欢
二聚体
伴OSAHS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类风湿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意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