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

2016-07-18 09:21麻志敏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疗效

麻志敏

(东莞市长安医院 麻醉科 广东 东莞 523800)



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

麻志敏

(东莞市长安医院 麻醉科广东 东莞5238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上肢手术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组)、超声组(U组)和神经刺激仪组(S组),每组30例,比较3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US组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均少于U组与S组(P<0.05);与U组和S组比较,US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麻醉优良率较高(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安全地应用于成人臂丛神经阻滞。

【关键词】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阻滞;疗效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成功的关键是神经定位准确,而传统多采用盲探方法,穿刺损伤较大,麻醉效果欠佳,甚至可引发严重并发症。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和超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可准确定位,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提高麻醉质量。本文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上肢手术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组)、超声组(U组)和神经刺激仪组(S组),每组30例,US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1.6)岁,ASAⅠ级20例,ASAⅡ10例;U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6岁,平均(42.1±1.3)岁,ASAⅠ级16例,ASAⅡ级14例;S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3岁,平均(40.1±1.4)岁,ASAⅠ级17例,ASAⅡ级13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ASA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US组采用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患者仰卧位,放松双肩,头转向对侧,给予局部麻醉药0.5%罗哌卡因。用超声系统对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扫描,常规消毒后,超声引导下将神经刺激针刺进皮肤,当针尖快到达目标时以1~2 Hz的频率、1 mA的输出电流刺激神经,调整针刺方向及深度,观察患者肌肉收缩情况,当电流调至0.3 mA时明显观察到肌肉收缩,注入局部麻醉药0.5%罗哌卡因,观察上肢运动反应,若确定无反应,说明阻滞成功。

1.2.2U组在超声可视下将注射针头从超声探头外侧穿刺,确认无误后注入局部麻醉药0.5%罗哌卡因,用超声观察局部麻醉药浸润情况,调整针角度及深度,注入剩下的局麻药。

1.2.3S组常规消毒后,解剖定位入路用神经刺激器(贝朗公司STIMUPLEX)进行穿刺,初始电流为1 mA,刺激产生显著的肌肉运动反应,当电流调至0.3 mA时,仍引出较满意肌肉收缩度后注入局部麻醉药0.5%罗哌卡因。

1.3观察指标观察3组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3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优、良、差。镇痛肌松完善,麻醉效果非常满意,术中无不良反应为优;镇痛较完善,但肌松效果欠满意为良;镇痛不完善,需要多次神经阻滞为差。

2结果

2.1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和罗哌卡因用量US组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均少于U组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和罗哌卡因

2.2并发症US组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U组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及神经损伤各2例,出血2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S组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2例,神经损伤3例,出血2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66%。US组与U组、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麻醉效果US组麻醉效果优24例,良5例,差1例,麻醉优良率为96.66%;U组麻醉效果优8例,良15例,差7例,麻醉优良率为76.66%;S组麻醉效果优19例,良3例,差8例,麻醉优良率为73.33%。US组与U组、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3]。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便,镇痛效果较好,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同。神经刺激仪方法需要依靠体表标志进行半盲探,并且可能误伤血管、神经,对于肥胖患者,可能反复引导穿刺均不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4]。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明显提高阻滞效果,超声技术定位准确、无痛,直视引导下可实时观察局部麻醉药的扩散情况,突破了神经刺激仪的盲目性,显著提高了麻醉效果,减少了并发症[5]。但是对于神经变异者,超声使用有一定局限性。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超声直视下可实时观察穿刺针位置及局麻药扩散情况,而神经刺激引起的运动反射能为有疑问的神经提供功能学信息,帮助识别变异的臂丛神经。两种阻滞方法优点结合,弥补单一阻滞缺点,消除或减轻了单一阻滞的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更确切。本研究结果显示,US组在麻醉效果上优于U组与S组,在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上均少于U组与S组,说明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U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U组与S组,说明此方法的安全性较高,使得神经刺激仪在超声的辅助下成功进行神经阻滞。

综上所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安全地应用于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

参考文献

[1]卢悦淳,孙健,高春霖,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7):641-644.

[2]沈文生,任志伟,陈群生,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对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6):600-602.

[3]杨光,向芮,王文璨,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改良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术用于足部手术的临床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7):836-838.

[4]邹鲁,张仁斌,商建飞,等.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62-64.

[5]叶伟光,王天龙.超声引导联合刺激导管放置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3,35(8):664-666.

【中图分类号】R 614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43

(收稿日期:2015-11-05)

猜你喜欢
臂丛神经阻滞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旋美托咪啶对上肢创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