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6-07-18 09:21宋孝福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后效果高血压性脑出血

宋孝福

(柘城县人民医院 河南 商丘 476200)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宋孝福

(柘城县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4762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降压,治疗组患者行早期强化降压。观察两组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血肿量、mRS评分、FIM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降低血肿增加率,改善预后,不额外增加并发症,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强化降压;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效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血压若急剧波动或过高,容易造成脑出血,甚至出血后发生血肿扩大,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早期积极控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卧床休息等,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1]。有报告显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行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降低血肿增加率,提高预后,不额外增加并发症[2]。为验证这一观点,本研究对来柘城县人民医院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并与常规降压相比,观察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37~84岁,平均(60.1±9.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8~15.7 h,平均(9.09±2.43)h;脑出血部位:丘脑出血24例,基底节出血7例,脑干出血5例,颞叶出血4例,枕叶出血3例,小脑出血3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36~85岁,平均(60.4±9.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5~15.9 h,平均(9.12±2.65)h;脑出血部位:丘脑出血23例,基底节出血6例,脑干出血6例,颞叶出血4例,枕叶出血4例,小脑出血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均实行常规治疗,包括测量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肿清除等。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降压,选择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选择注射呋塞米、乌拉地尔控制收缩压,在收缩压高于180 mm Hg时进行降压,患者在入院24 h 内控制血压在160/90 mm Hg左右。治疗组患者行早期强化降压,选择药物与对照组相同,患者入院1 h内,控制收缩压在140 mm Hg左右,并维持24 h,以后控制血压在160/90 mm Hg左右。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颅内血肿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血肿量采用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残疾程度、运动功能。残疾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满分6分,分数越低表示残疾程度越轻。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巴氏(Barthel)指数评估,FIM总分126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Barthel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基本能力越好[3]。

2结果

2.1血肿量治疗后,治疗组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mRS、FIM、Barthel评分治疗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IM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比较±s,ml)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0.05,bP>0.05;与治疗前比较,cP<0.05,dP>0.05。

表2 两组患者mRS、FIM、Barthel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eP<0.05。

2.3并发症治疗组共有17例(36.96%)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共有19例(41.30%)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一般采用对症治疗联合血压控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对于早期强化降压的可行性存在争议。血肿压迫是脑组织损伤及神经元细胞调亡的重要病理原因,相关文献报道,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 h内容易引发血肿,而高血压是导致血肿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早期积极控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的减少血肿量,从而减少神经元细胞调亡;治疗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IM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改善预后。分析原因为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降低再出血率,减少血肿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提高远期预后效果,且在患者发病24 h后即放松血压控制,对再灌输并不产生影响。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症治疗后两组均得到有效缓解,提示早期强化降压并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降低血肿增加率,改善预后,不额外增加并发症,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薇薇.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8):20-21.

[2]伏兵,王三敏,谭玉,等.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4):3603-3606.

[3]许济.年龄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22-3423.

[4]梁士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治疗对短期预后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75-1776,1778.

【中图分类号】R 544.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84

(收稿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欢
预后效果高血压性脑出血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手术原因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内科保守治疗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