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上煌股价无厘头疯涨

2016-07-18 18:44杨现华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含税劳务高新技术

杨现华

煌上煌股价大幅上涨,但除了高送转,公司业绩并无太大变化。

在上涨超过1倍之后,煌上煌(002695.SZ)股价终于因一纸停牌自查的公告而暂时告一段落。

如果从起始于5月31日的本轮上涨行情算起,煌上煌的股价早已经翻倍,如果从宣布高送转消息的6月30日算起,煌上煌的股价5个交易日拉出了4个涨停板,涨幅也超过了50%。

从业绩上来看,煌上煌没有股价爆发的基本面支持,唯一的利好就是公司推出的高送转方案。那么,煌上煌为何此时推出高送转,而公司业绩表现平淡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市场知晓的秘密呢?

高送转催升股价

实际上,从5月31日煌上煌开始拉升算起,除去刚刚上市的次新股以及披露收购方案的鼎泰新材(002352.SZ)和四通新材(300428.SZ),煌上煌已经是两市涨幅第一的个股了,但煌上煌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利好。

从业绩上看,煌上煌7月5日发布业绩修正公告,一季报时公司预计,2016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增减变动幅度为-15%至15%,如今公司上修同比增幅至10%-30%。

公告业绩时,煌上煌的股价已经近乎翻倍,显然即便是30%的业绩增长上限也无法驱使股价有如此绚丽的表现。

唯一的重大利好便是高送转。6月30日,煌上煌公告2016年半年度分配方案,公司计划每10股送5股,并以公积金每10股转增25股,同时每10股还将派发现金股利1.25元(含税)。

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中报分红送转方案,市场由此拉开了新一轮高送转的炒作热情。虽然高送转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数字游戏,但市场始终情有独钟,这也是为何每到财报季相关公司总能迎来一轮爆炒的原因。

然而,在推出高送转之前,市场资金就已经对煌上煌开始倍加关注。从5月31日开始至推出高送转之前的6月29日,公司股价已经上涨了45%以上,这期间20个交易日仅有3个交易日小幅收低,高送转预案出炉后,股价更是一飞冲天。

2012年9月上市的煌上煌号称“鸭脖第一股”,但上市后公司业绩表现平淡,最近两年的净利润更是接连下滑,除了2015年上半年随大盘有过一次像样的上涨之外,股价一直是不温不火。

上市以来,煌上煌还未推出过高送转。2012-2015年,公司分别推出了每10股派2.25元(含税)、2.67元(含税)、2.16元(含税)和1.16元(含税)的分红方案。

对于解禁不满一年的大股东来说,此时的高送转有着实实在在的好处。2012年9月上市的煌上煌在2015年9月迎来了3年的限售解禁期,这意味着,公司在此之后实施的高送转将给原始股东带来日后减持的税收优惠。

因为根据相关规定,对限售股转让取得的收入,将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不包括限售股解禁之后高送转所得到的送转股。

截至目前,煌上煌的原始股东还未有明显的减持行为,这样的税收减免对于手握大量股份的原始股东来说,都将转化为未来减持时的利润。

虽然业绩平平,煌上煌还是有光环缠身,其中就包括高新技术资质。然而与数额不菲的投入相比,煌上煌的高新产出却远逊于同行。

高新资质悬疑

2014年3月20日,煌上煌公告称公司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将享受15%的优惠税率。

为了获得高新技术资质,煌上煌的研发投入已经翻了数倍。根据招股说明书,2009-2011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只有314.44万元、468.7万元和543.12万元,占营收的比例不足1%。

煌上煌2012年年报中并没有披露研发投入的金额,但公司表示,“报告期内研发支出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0.47%,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0.7%。”

2012年,煌上煌实现营收8.9亿元,由此可知研发投入达到622.72万元上下。从2013年开始,公司研发投入实现成倍增长。

2013-2015年,煌上煌的研发投入分别达到了2631.59万元、2887.15万元和3403.99万元。

与煌上煌同行业的周黑鸭和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绝味食品”)也都计划登陆资本市场,周黑鸭计划港交所上市,绝味食品则瞄准了上交所。

从已披露信息来看,“鸭脖第一股”煌上煌的收入和净利润都只能屈居行业第三名。虽然收入和利润颇丰,周黑鸭和绝味食品都不是高新技术企业。

周黑鸭2013-2015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20万元、250万元和260万元,但公司已经取得了4项发明专利、25项外观设计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绝味食品2015年的收入是煌上煌的2.53倍,其研发投入与煌上煌却相差不大。

2013-2015年,绝味食品研发投入分别为2003.87万元、3422.6万元和4454.61万元,作为研发的回报,公司目前已经拥有了16项专利技术,其中包括2项发明专利。

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同行都拥有了数十项专利技术,那么研发投入占比更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煌上煌呢?

答案是否定的。上市时,煌上煌仅有7项专利技术,且没有任何发明专利;截至2015年年底,公司也只有1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

煌上煌投入了不菲的研发费用,取得的成果却远不及同行。公司研发投入是实实在在的投入了呢,还是为了满足高新技术的底线要求呢?

满足高新技术资质的要求,除了投入不低于营收3%的底线外,还要求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不低于10%,煌上煌是怎么满足这个标准的呢?

违规增长的劳务派遣

年报显示,煌上煌2013-2015年的员工人数分别为564人、742人和796人,而研发人员分别达到60人、76人和82人,符合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10%的最低比例要求。

但是,在煌上煌内部却有着大量的派遣员工存在,且派遣员工几乎与正式员工人数相仿,2013-2015年的劳务派遣员工分别为475人、519人和770人,与公司的正式员工人数相比并不差,尤其是2015年几乎各占一半。

对于大量使用的劳务派遣员工,煌上煌在招股书和年报中的解释是,由于公司屠宰、清洗等使用人员具有季节性、辅助性和可替代性特点,公司对上述岗位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形式。

而职能管理人员、生产车间主要生产作业人员、技术研发人员等均为正式职工,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员工社保及住房公积金。除此以外,煌上煌在每年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重大传统节假日的销售高峰,会短期(不到1个月)聘请非全日制工作人员。

原本使用劳务派遣员工无可厚非,但在国家出台新政后,公司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使用大量劳务派遣员工就不能用上述理由来搪塞了。

根据人保部2014年1月公布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用工单位在本规定施行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数量超过其用工总量10%的,应当于本规定施行之日起2年内降至规定比例。

只有在劳动法修改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期限届满日期在本规定施行之日起2年后的,才可以依法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

显然,从不断增加的劳务派遣人数来看,煌上煌并不符合这种特殊情况,在新规出炉后,公司应该减少对劳务派遣员工的使用而不是增加,煌上煌的做法与政府的规定背道而驰。

并且,与煌上煌同样采取加盟商经营模式的绝味食品却没有任何劳务派遣员工,煌上煌为何却越来越依靠劳务派遣员工呢?

供应商之谜

成立于2012年年底的南昌金辉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南昌金辉”)从2013年开始就成为煌上煌的前五大供应商,并且在2015年以8383.31万元成为公司第一大供应商。

工商资料显示,2015年,南昌金辉收入9739万元,即煌上煌为其贡献了90%的收入,但是南昌金辉当年亏损38万元。

最大供应商甘愿亏损仍不断向煌上煌供货,究竟是南昌金辉自身经营问题还是煌上煌将原本属于供应商的利润占为己有呢?

安徽省九成加工厂是煌上煌2015年的第二大供应商,金额为3240.12万元,而在工商信息网站上,这家公司却难觅踪影,只有一家名为“安徽省九成加工厂第二门市部”的公司,但登记状态为“吊销”,核准日期是2012年10月11日。

在2015年年报中,煌上煌预计2016年实现收入12亿元、净利润6500万元,与2015年相比并无明显变化。在股价翻倍面前,公司的业绩还能支撑这样的股价到多久呢?

猜你喜欢
含税劳务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劳务派遣转向劳务外包的分析与思考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
劳务派遣策略思考
劳务派遣,面对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