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兄弟”唱响“蘑菇曲”

2016-07-19 21:21宋本金
中国扶贫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宣州区猴头菇菌棒

宋本金

致富人物:5位“90后”小伙

致富项目:种蘑菇

致富效果:1个大棚纯利润3万元

技术关键:错峰销售,菌棒利用

安徽省宣州区洪林镇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里,5位“90后”小伙携手唱响了新时代的“采蘑菇曲”。

归园田居种蘑忙

5位小伙都毕业自同一所大学,此前都曾是企业中的高薪员工。2014年,为了大学期间的共同理想,他们同时辞去工作,来到宣州区当农民,携手创办了洪林食源生态农业园,在菌香弥漫的食用菌大棚内,种菌菇,上演了现实版“中国合伙人”。

今年27岁的鲁德迅是宣州区朱桥乡人,大学期间的专业是生物与食品工程研究,一直希望能做出一种以绿色食用菌栽培及技术改良为主,生态养殖为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项目。毕业后,一次聚会让鲁德迅和4位朋友坚定了这样的想法。于是,搞创业,种植珍稀食用菌的决定开始落地生根。

说干就干,没过几个月,5名年轻人纷纷辞去相对稳定的工作,共同来到宣州区洪林镇创业。初期,附近的老百姓都对这群“黄毛小子”的行为很不屑。“90后能吃多少苦?肯定干不长!”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当地人的不信任。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从厂区搭建到做排水系统,5人自己动手,亲自拌水泥、搬砖头、砌围墙……

2015年3月,他们建成了占地100多亩、建有6个食用菌大棚的种植基地。

错峰上市赚大钱

食用菌种植基地的“看家”菌类,当属猴头菇和秀珍菇。

低矮狭长的菇棚内,一排排支架上,密密麻麻的菌包垒成壮观的“兵阵”状。不少菌包上都长出一个个肥头大耳,外形酷似猴头的猴头菇。

“猴头菇原产地在东北,5月份的时候早就不出菇了,但是我们这里不一样。”鲁德迅的合伙人阮栓随手拿下一个布满白色菌丝的菌包说:“我们特意研发种植的是中温型猴头菇。”

这意味着,普通猴头菇适宜的温度在16℃-18℃,而这里猴头菇的生产温度则在18℃-25℃。出菇时间比原产地的猴头菇要往后延长1多月。

“这种做法就是想打反季节这张牌,提高经济效益。”阮栓算了一笔账。 “这个棚里有6000多个菌棒,平均每根菌棒产猴头菇1斤左右。进行反季节销售后,每斤菇子能多赚4元左右,1个大棚就能产生纯利润3万多元。”

和猴头菇情况类似,他们对秀珍菇也进行了错峰销售。秀珍菇是中低温型食用菌,以前只能冬天生产。在5个年轻小伙的努力下,反季节秀珍菇试种成功,下一步,食源生态农业园的秀珍菇将有望源源不断地送上当地市民的餐桌。

废弃菌棒做肥料

如何处理废弃的食用菌棒,一直以来是不少农民面临的大难题。通常,农户会将其焚烧或扔掉,这样不仅占地方,还污染环境,处理不当,产生的有害菌还影响食用菌的产量与品质。

食源生态农业里的5个小伙子,一直在为此事动脑筋、想点子。“利用微生物制剂处理菌棒后,菌棒可以广泛用于无土栽培。”另一位合伙人王广维指着实验室内的一些碎屑说,这就是废弃的食用菌棒,上面可以直接种植植物,成为植物的天然有机肥,并且后续不需要进行人工灌溉和浇肥,具有节肥的优点。“经过技术加工后,废菌棒就‘变身为最受欢迎的肥料,还能实现二次增收,改变种植食用菌产生的生态环境危害,实现我们的生态农业梦!”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宣州区委宣传部)

资料链接

食用菌的栽培要领:.

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会大大增加菇农的种植成本,也会增加污染机会。且菇房因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品质降低。其关键栽培措施是:

1/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需要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气温达到二次发酵,可降低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为宜,再用石灰粉调pH值至7.8~8。再在料堆四周用竹竿搭成一个简易框架,距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接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

料堆在薄膜的严密封闭中,会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持续6~7天结束发酵。最后降温至45℃以下时,即可搬料入棚。

2/铺料与播种 在培养料进棚前两天,需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喷雾杀虫。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的含水量宜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为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

料铺好后,须用温度计测定料温,料温在28℃以下可播种。播种前,操作人员须将手、工具和菌种瓶以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后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3/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便可覆土。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出土缝时,要喷一次重水,以促使蘑菇迅速长大。 开春后,气温回升,这时要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此外,菌渣也是很好的有机肥,可增加农作物产量,减少化肥的施用。

猜你喜欢
宣州区猴头菇菌棒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宣城市宣州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粮食烘干机性能评价与效益分析
宣州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
猴年吃点猴头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