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公园在深圳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体现

2016-07-19 02:40孟祥庄刘洋
山西建筑 2016年9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文化建设公园

孟祥庄 刘洋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莲花山公园在深圳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体现

孟祥庄刘洋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研究了城市文化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分析了公园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历史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论述了莲花山公园在深圳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体现,有利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形成城市文化特色。

关键词:城市文化,公园,文化建设

1 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改造自然建设城市、提升社会形态及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和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及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改善。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愈加强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融合成为群众对城市家园建设的美好愿望,城市文化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被引起关注。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思想观念、市民的精神面貌和行为规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文化—经济一体化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想要正确引导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视,形成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

2 公园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公园是现代化城市的一张绿色名片,而公园的文化建设是公园的灵魂所在,只有加强公园文化内涵的体现,才能建设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价值的城市公园。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公园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放松、健身娱乐、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所,公园的环境与文化建设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公园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城市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它是展示城市历史底蕴和城市发展进步的窗口,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城市形象。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据估算,到2020年城镇化程度将达60.34%,城镇人口将达8. 37亿[3],因此提高全民素质、加快城市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城市公园内平等、自由、包容的氛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距离,使刚到城市的人们减轻心理束缚慢慢融入城市,在改变他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同时将其影响、熏陶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人,以达到城镇与农村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效果。

深圳在“文化立市”战略的推进下,深圳城管部门自2006年起每年市、区级市政公园举办“公园文化节”[2]。自“公园文化节”成立至2015年已成功举办11届,每年公园文化节期间接待游客平均300万人次。实践证明,深圳举办公园文化节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丰富文化内涵、拓展服务功能的同时,满足了市民精神和文化需求,为全面打造公园之城、文化之城,探索了新的方式、方法。

3 莲花山公园在深圳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体现

3.1莲花山公园概况

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中心区的北端,因七个山头相拥,形状如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公园筹建于1992年,1997年6月对外开放。全园面积181 hm2,以自然、绿色、和谐为基调,以端庄、质朴的风格吸引着广大市民及游客,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地的同时更成为展示深圳文化和风采的名片。2008年9月莲花山公园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邓小平铜像被评为“深圳十大历史建筑之一”,景点“莲山春早”被选为深圳八景之一(见图1)。

3.2莲花山公园在深圳公园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莲花山公园建在深圳南北中轴线上,毗邻会展中心、CBD商务区和市民中心,中轴线南连香港,北穿龙华拓展区,形成香港、深圳中心区、龙华拓展区三个重要的节点[3]。深圳特区风景园林规划组提出打造“1 + 16”特色公园的计划,其中“1”就是莲花山——深圳最中心的一个公园。

20世纪70年代伟人邓小平将目光投向了南海的深圳湾畔,他提笔潇洒地画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圈,而这个圈的中心点就是莲花山。她是深圳新征途的里程碑,是新时代起点的标志。2000年江泽民同志为邓小平同志铜像题词揭幕,小平铜像广场成为缅怀伟人、饱览深圳中心区美景、感受特区的建设成就的必到之处,更成为接见市委、市政府、国家领导人及海外贵宾的重要场所。2010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经过精心的规划,以“园中园”的形式建立了“纪念园”,与山顶的邓小平铜像遥相呼应,从此莲花山被标注了纪念改革开放历程的标签。莲花山公园的建成对于深圳城市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及政治意义。

3.3莲花山公园在深圳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体现

莲花山公园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园林景观、浓烈的人文气息及丰富的文化内容深受市民及广大游客的喜爱,被认定为深圳历史文化及城市形象的“活的博物馆”;在深圳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3.3.1提高市民素质

莲花山公园内拥有莲花湖区、棕榈椰风林及连绵的山峰等多种景观构成,多达13处景点,可选择爬山、戏水、健身等休闲方式。其中东南区域的风筝广场以其微微起伏的地形和宽敞碧绿的草地深受人们喜爱,每逢假日游客聚集在此放风筝、聚餐等,更有学校、社会机构和团体组织在此举办公益活动和表演,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形式,充分发挥了公园的公共服务功能。

各地的群众到莲花山感受改革开放对深圳的巨大影响,恰逢节日公园组织主题活动及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公园文化节为游客呈现了花展、草地音乐节等文化盛宴,丰富的文化内容及灵活的形式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市民们在怡然自得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公园的文化活动具有群众自发性强,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特点,加强公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3.3.2提升城市形象

莲花山公园内以山林溪谷、草地花木等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高大浓密的林带隔离城市噪声、净化空气;藤蔓和气根植物营造宁静宜人的绿色世界;丰富的花灌木种类绽放色彩缤纷的花朵;整座公园充盈着清脆的鸟鸣和五颜六色的蝴蝶,形成了清净优雅、健康自然的生态环境。公园的自然景观为城市增添了色彩和时尚感,使城市风格多元化,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扩大经济辐射范围,使其成为了潜在的经济产业,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莲花山公园全景见图2。

图1 莲花山

图2 莲花山公园全景

3.3.3展现城市历史文化

莲花山公园的城市规划展室内陈列了深圳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照片及介绍,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造的公园主入口大门——“红门礼赞”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纪念园”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了“深圳人”与“深圳精神”在改革开放历程中的成长与变化足迹,使每一位游客直观的了解深圳的城市历史(见图3,图4)。

图3 “红门礼赞”南门入口

图4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纪念园

莲花山公园被评为“国家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市党员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山顶广场的邓小平铜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捧着鲜花的市民、部队官兵、宣誓的学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缅怀之情,它像一条纽带,连接着深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展示着改革开放对深圳的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是深圳的一笔伟大的文化财富,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公园中呈现出的浓厚的历史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情感的连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3.3.4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在不断的丰富,广场舞、徒步等群体性活动日益受到大众欢迎。莲花山公园每年举办各种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文化、公益活动,满足市民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增强市民的文化修养(见图5,图6)。

图5 公园文化节中展示节目的市民

图6 莲花山草地音乐节

公园是一个开放的舞台,个人和社会群体在公园内组织表演和活动,为市民带来高雅的视听享受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更为公园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对丰富群众生活、繁荣社区文化起促进作用。

以“文化立市”带动“文化兴园”,公园有了文化,文明就有了深厚的底蕴。在传统的公园文化形式的基础上,推广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新意、有特色、有实效”的群体性活动,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起到丰富城市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作用,为市民搭建一个互动交流、共享文化的平台,提高群众文明素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4 结语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提升城市品位与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公园文化是城市历史进程与发展建设的缩影,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如今深圳的公园文化已成为了市民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区人民突显精神面貌的舞台。莲花山公园作为深圳城市公园的建设中心,担当着提升市民素质、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角色。今后为更好的服务大众,“莲花山”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游客至上的服务宗旨,为游人提供和谐自然、舒适安全的公园环境。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完善自然景观和加强公园的文化创新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与专业素质,以用心务实的态度,为民众构建更舒适、更具文化特色的休闲场所,努力发展成为深圳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地标”。

参考文献:

[1]朱玉明.城市形象浅论[N].济南日报,2005-11-14.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290700100xie6.html.

[3]黎国健.深圳公园文化节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园艺文摘,2009(8):91-93.

[4]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发布会暨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座谈会[Z].

[5]朱俊成.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以南昌市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6]李丙发.城市公园中地域文化的表达[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7]陈晓丽,孟兆祯,蔡灜,等.花园深圳再创未来深圳特区风景园林创新发展论坛[J].风景园林,2010(6):58-59.

On functional demonstration of Lianhuashan Park in urban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Meng Xiangzhuang Liu Ya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meaning and influence of the urban cultural construciton on the urban development,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k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urban culture,and indicates the functional demonstration of Lianhuashan Park in urban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citizens’quality,the promotion of urban images,the reflect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and the enrichment of cultural activities of the citizens,so as to enhance the urba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form urban cultural features.

Key words:urban culture,park,cult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09-0216-03

收稿日期:2016-01-20

作者简介:孟祥庄(1967-),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刘洋(1990-),女,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文化建设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