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中国顶层设计

2016-07-20 11:12高永强
2016年24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马克思主义目标

高永强

摘要: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即它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活动;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智慧、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把“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打破原来的摸着石头过河,转变到顶层设计的建构,解决当前中国实际的问题和困难,推进中华民族的“整体实践”走向深入,使我们建构的当代中国顶层设计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符合“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顶层设计; “两个百年”目标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提出及新视野

(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提出

“实践”这一概念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宣称他们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

实践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哲学中的希腊文,具有“活动的、积极的”意思。但在此基本上大家都是按照一种道德活动来理解实践。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认为,实践理性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进而使人达到自由。黑格尔吸收了康德的有关思想,把劳动、实践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论述,认为劳动是一种对象化活动,劳动产品就是人能力和潜力对象化的实现,因此实践与劳动有关系。实践是主体“凭借主观的内在本性,以规定并改造”客体的活动。黑格尔虽然提出了实践概念,但是他讲的实践从根本上是抽象理念活动,而现实的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只是这种抽象理论活动在世界实现自身的一种手段。究其实质,和康德一样,只是把实践限定在了伦理范围内。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精神性的实践,由于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是抽象的、生物学上的人,认为生活无非就是吃喝、享受对象。所以他将实践理解为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的感性活动。而且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恩格斯所讲的实践是一种人有目的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把“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

(二)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新视野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从前的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现实、事物、感性,而没有从人的主观方面,从人的感性活动方面,从实践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将实践定义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并且立足于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

1、实践基础上的新自然观

在旧唯物主义自然观中,自然界看做与人的实践活动毫无关系的直观对象,是一种人之外的纯客观自然。这种看法虽然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客观性,但是缺乏主体的能动作用,割裂了主观和客观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界构成了统一体,“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2、实践基础上的新历史观

之前的一切社会历史理论中,都把社会意识看作是社会生活中的第一性东西,并不知道社会存在的真实含义。马克思以实践为视野,以人的现实存在的范畴去理解,把人看作是处于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人,然后从这种现实的人及其他们的物质活动出发,去解释探究人类社会的本质、进程和规律,从而破天荒的把社会历史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3、实践基础之上的新认识论

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主客观、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列宁曾指出:“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的基础。”“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说明想要认识事物必须要经过不断地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也运用到认识论中,客观世界的不断运动变化发展,认识活动也是辩证的发展着,一个正确的认识必然会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

二、科学实践下的当代中国顶层设计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强调认识世界要“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出发。这一原理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事实的本身、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效率的活动。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里讲的就是“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过去我们曾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通过高收入、高消耗来拉动GDP的增加;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并未通过科学的论证、民主决策就草率的提出地区的发展规划,就产生了“四拍干部”。这就是对实践的水平和质量不加以分析的后果。

2012年8月《人民日报》的文章中提出了“顶层设计”的概念,这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统筹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要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顶层设计都是全新的实践,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梦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和模仿。“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4]《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马克思主义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