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如何发挥作用

2016-07-21 13:31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卫生计生监督局王明先
中国商论 2016年20期
关键词:企事业内审审计工作

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卫生计生监督局 王明先

浅析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如何发挥作用

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卫生计生监督局 王明先

本文以阐述内部审计对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开篇,认为企业应在建立内部审计组织和配备审计人员的基础上,提高内审人员素质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在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大型设备、工程维修、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年终决算审计等方面提高资金效率,降低风险和损失。

财务管理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我国自实行内部审计制度以来,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企事业单位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促进企事单位的健康发展,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起到了强力的推动作用。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企事业单位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1 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小组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正常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单位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效果、保证经济业务合法合规及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资产总额较大,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应该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单位成立审计委员会,设立总审计师,实行审计科长委派制,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人员少、资产总额低的企事业单位可成立内部审计小组,为企事业单位董事会(党委会)负责,日常工作由党办或者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安排。

2 优化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人员配置单一化,审计观念、审计方式落后。内审人员多为财务背景,对业务和信息系统了解不够,缺乏风险意识等情况普遍存在。要优化内审人员结构,吸取医疗、经济管理、计算机、工程、法律等专业人员加入内审队伍。重视内审人员的聘用和管理,选聘年富力强、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德才兼备者充实审计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在巩固原来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派出内审人员学习经济运行所涉及的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无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审计事项,内审人员都能依法审计,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树立新的审计理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对内审人员的科学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相关审计责任的教育,树立创新意识,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内部审计队伍,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审计事业成功的保障。但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与审计工作发展必须素质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行业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评价必要素质差距比较明显。要切实履行好审计职能,发挥审计的免疫作用,现阶段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一要有高度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清晰认识做好审计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要把做好审计工作当作自己终生的职业追求,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途径。二要有始终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三要善于学习,自觉保持和提高专业素质,不断充实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为领导经济运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机构,特别是单位小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成立内部审计小组的单位,要依托单位财务部门,向财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财务角度,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如大型设备购置制度、差旅费报销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制度,使内部制约机制贯彻于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单位各部门,使企业单位经济运行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规定内部审计机构或非独立性质的内部审计小组的地位、职能、作用,以便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4 多领域、多层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围绕单位工作重心,转变内审工作方式和方法,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升级,逐步由注重审计监督向开展审计服务转变,从侧重查处向提出审计建议转变,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转变,找准风险点,多头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为单位顺利开展工作保驾护航。

4.1 大型设备采购审计

企业生产设备、医疗卫生单位大型医疗设备、预防检验设备在单位所占资产比重很大,单位价值也较高,如何发挥好内部审计职能,买好、管好大型设备,既能有效控制贪腐行为,又能促进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年度预算特别是大型设备项目预算的编制,内审人员要参与,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及将来为单位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避免为了买而买,造成质次价高、闲置不用的设备购入。内审人员应该参与大型设备采购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启动申请、职能部门审核、设备论证、政府采购审批、招标、公示、合同、付款、验收等,及时监督,随时提出改进意见,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堵塞漏洞,预防腐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2 工程维修审计

工程建设和维修在企事业单位支出较大,在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中,工程建设资金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由于工程建设投资较大,建议外请审计师事务所来审计;小型零星维修工程由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对于大型基建工程审计,要通过招标形式,委托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审计,企业内审部门全程参加,并进行协调管理。对基建工程,从招投标文件制定,到招标、公示、合同签订、合同实施、付款进度、工程验收等强制实行基建工程事中审计。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基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与监理履职程度成正正比关系,从审计发现的问题看,分包、转包、偷工减料、偷梁换柱等违规行为,不是监理不知道,而是监理不作为。遏制监理失职行为,应当采取釜底抽薪之举措,一旦发现监理失职,必须要扣减监理费用,提高违规成本。为此,建议对基建项目应建立强制事中审计制度,增加对监理履职情况的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与监理费相挂钩,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审计治理”效果。当前,很多审计结果之所以没有得到充分整改,关键是整治腐败力度不够,很多问题不了了之。2013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特别是纪检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出手快、出手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肯定。因此,提高内部审计的“审计治理”效应,应建立审计与反腐败调查联动机制,所有的审计报告必须抄送纪检等部门,从反腐败的高度强化审计报告的后续治理效应,震慑和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4.3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单位,尽管规模大小不一,企业性质特点不同,都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内部控制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所发挥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例如医疗卫生单位,2012年,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原则和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规范》要求,根据单位业务流程,结合廉政风险防控点,建立适合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为实施内部审计奠定基础。同时,依托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将传统的内部审计逐步向信息化审计方式转变,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对本单位以前制定的现在正在实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其次要参与本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4.4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应审查和评价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采用现代以风险为导向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应以资产管理风险为导向,审计已经设计完成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是否有效控制了资产管理风险;已经设计有效的资产管理各控制点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实施,是否有效防止了各控制环节的风险;是否根据业务、环境等变化持续改进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

4.5 单位年终决算审计

年终要定期对单位决算进行审计,通过决算审计,考察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年度预算是否完成,特别是项目预算完成情况,项目执行进度和资金支付进度是否一致,以及项目没有按时完成的原因。内审人员要参与项目的绩效考核,并作出正确的效益评价。

[1] 李平,洪学智,戴力辉.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5⑴.

F239.45

A

2096-0298(2016)07(b)-040-02

猜你喜欢
企事业内审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浅谈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