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红利时代传统金融行业转型的研究分析①

2016-07-21 13:31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郑昊楠
中国商论 2016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郑昊楠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露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江春华

“互联网+”红利时代传统金融行业转型的研究分析①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郑昊楠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露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江春华

“互联网+”红利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推动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和改革。传统金融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传统金融模式的改进已经有了许多实例。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最后为实现传统金融行业的成功转型,我们应如何把握时代机遇激活市场,以及如何借势发力从容面对金融脱媒,提出了创新性建议。

互联网金融 发展现状 金融脱媒 长尾市场

“互联网+”红利是指过剩的供给和旺盛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网络实现供需匹配,从而产生的利润,这里的供给包括产品物资和信息资源。在金融行业,“互联网+”红利可以理解为客户个性化的理财、投资、融资、支付等需求和便捷多样的理财产品、金融服务相结合,从而产生的利润。“互联网金融”一词在2014年急剧升温,从此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制订,“互联网+”红利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传统商业银行转变运营观念和思维,加速开展金融产品和盈利模式的创新与转型,不断为中国传统金融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传统金融行业成功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和实现顺利转型是时下热点问题,因此展开对传统金融行业转型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机构实现资金互融、支付,以及投资理财等一系列新型的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地在传统金融业务中添加互联网通道,而是在保证移动互联、信息安全等技术前提下,真正被广大用户熟悉和接受的便捷又高效的金融服务与需求,从而形成的现代金融运营模式和金融服务项目。

2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使得金融资源不断得到高效配置,推动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创新,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服务领域已经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网贷、众筹、虚拟货币、电子商务等众多领域,使理财产品和服务平台层出不穷。

2.1 网上银行领域

对于90后来说,“网银”这一名词并不陌生,网上银行业务是在1996年由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的,是互联网与传统银行业结合形成的金融服务,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客户提供金融交易服务的银行业务,网银业务和手机银行在网络银行领域的整体使用率逐年上升,其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银行上升比率更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网络意识和信息意识不断增强,与时俱进,积极参与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对账、办理信息查询、银企转账、代发工资等金融活动。人们已经不再完全依赖银行实体办理金融业务,因此有利于商业银行网络自助业务的扩展,不仅为银行节省了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也使得客户节省了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服务效率大大提高。此外,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网上银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业务开展的大量契机。基于网上支付功能,网络资金流迅速壮大。发展网上银行成为传统金融领域中金融机构竞争客户的有力武器,这些网络金融服务可以有效地留住客户,吸引客户,增强传统银行竞争力,是传统金融行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2.2 P2P网贷领域

P2P网贷平台是当代很流行的借贷方式,很多企业在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时都会选择这一平台,获得高效、短期的周转资金。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和民间借贷结合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964.46亿元,比2013年下半年增加363.82亿元,增长了60.57%,同时平台数量也呈现井喷式增长。但是由于金融风险存在和监管力度不够,随后原动天与零壹财经联合发布了国内“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报告,截至2015年末,P2P平台的坏账规模在425亿~638亿元之间。因此,我国P2P借贷领域发展迅速的同时,风险控制的要求不断显现,尤其是e租宝事件发生以来,投资者不断得到“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提醒。

2.3 民间众筹领域

众筹领域最大限度体现了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强大作用。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作用促进了民间创意文化产品、科技创新产品、演艺活动、奇异思想等新兴标的的价值实现,既是一种新兴投资模式,也是一种知识发现与保护模式,同时使得民间闲散剩余资金产生了额外价值。目前在我国众筹主要是“团购+预购”模式,同时加入了分期付款的方式[1]。众筹在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中属于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缺乏相关政策条例的保护和引导,当前发展不够成熟,与其配套的担保机制和信用体系不够完善,风险较大,并且容易导致非法集资。

2.4 第三方支付领域

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有两大类: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和依托于自身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众所周知的支付宝和财付通将“第三方支付”推向了发展高潮。2015年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0386.4万亿元,其中大部分基于支付宝平台。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购物节都会发布庞大的交易规模数据。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功能的不断齐全,保险信用机制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升级,第三方支付将会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主要支付方式。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网民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由2014年底的39.0%提升至57.7%[2]。

3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3.1 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充分运用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实时挖掘并分析客户交易信息、消费习惯或信誉指数,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的全方位信息,提高金融服务平台网络营销和风险控制的效率。“互联网+”红利时代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高效利用,比如闲置的私家车资源与附近乘客需求进行数据处理,出现了优步;庞大的网络信息经过一定的算法处理实现了数据结构化,产生了谷歌,百度;过剩库存与大量商家和消费者丰富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对接,出现了亚马逊和淘宝等。大数据资产在金融领域变现速度更快,通过客户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明确客户需求,预测客户行为,推荐理财产品和推送金融服务。

云计算平台的出现使得大数据更为强大,基于大数据研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和信息安全问题,将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大数据能够通过“爬虫”等技术收集海量数据,经过计算分析,进行金融领域相关核查和评定,增加风险的可控性和管理力度,对于风险发生的规律性有精准的把握,减少坏账和不良资产的发生。大数据金融的模式促使银行开始对沉积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不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和精准服务。因此,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模式可以提高客户的转化率。这样一方面,增强了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力,因为了解客户需求能够实现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和高标准的精准服务,增加客户黏性;另一方面,安全风险问题和征信要求不断得到满足,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征信系统,实现信用管理的创新,有效降低坏账率,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比例,降低了服务成本。

3.2 互联网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为金融产品的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作为第三方提供证券、保险、理财产品的信息咨询、价格比对、购买服务的平台。互联网金融推动了传统金融行业不断创新和转型,全面信息化、网络化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实现了传统金融机构运营模式的改造,出现了金融信息化平台包括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以及社交网络这些第三类平台的金融服务正在成为传统金融业务的增值点和发展方向。目前,银行通过建设电商平台,积极打通银行内各部门数据孤岛,形成一个“网银+金融超市+电商”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金融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各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如手机APP,无论是转账、生活缴费、还是投资理财,只要触摸屏幕就能完成。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促进了互联网金融门户的发展,大家汇款转账、领工资不用跑银行,炒股、投保、理财不用去营业厅。

3.3 金融脱媒

随着传统金融行业改革发展的深入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推进,金融脱媒现象逐渐显现。“脱媒”一般是指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进行的交易。“金融脱媒”是指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不通过银行等中介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又称为“金融非中介化”。金融脱媒趋势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脱媒弱化了银行社会融资中介的地位,对银行的业务和管理带来了深刻影响[3],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由此产生的社会融资方式开始向直接、间接并重的方向转换,不在完全以间接为主;另外就是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收入的不断提高导致居民更倾向于高投资回报率和多样化的资产投资方式。最后是信贷、利率、外汇管制加剧作用。企业为追求融资渠道的便利和融资成本的降低趋向直接金融方式等均会导致金融脱媒。因此,金融脱媒是“互联网+”红利时代金融行业网络化推进的产物,大家需要接受的事实。

4 建议

4.1 积极激活长尾市场,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率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关注重要的人和事,比如在金融行业中,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只关注了一些大企业和大资本家,忽视了一些草根企业和普通公民,因此没有积极地去为这些群体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个群体,他们就是处于曲线“尾部”的群体,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但是在“互联网+ ”红利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应用给激活长尾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为开辟新的融资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建议充分调动分散的闲置资金,产生红利。余额宝、天天基金等金融产品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提高了闲置资金的利用率。从经营观念转变角度来说,如今互联网可以解决众多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为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合作搭建服务平台,有利于开拓长尾市场,增强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能。

4.2 促进金融体系现代化,积极应对金融脱媒

我国应当促进金融体系现代化,充分考虑直接融资比重增大、传统储蓄资产减少、金融脱媒趋势等内容,积极推动传统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传统金融机构应该面向当前的资本市场做大量转型工作,明确转型战略,拓展业务渠道,细分客户市场,比如提供小微贷款,种植业贷款,积极拓展金融业务,向客户提供主动服务,发展多样化金融产品,从容面对中国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国家应该适当放松利率管制,科学调整利率政策,加强利率市场化,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积极应对金融脱媒。

4.3 健全相关法制体系,加强安全风险控制

我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相关立法缺失,传统金融行业转型难以得到法律保障。我国存在的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如《银行法》、《证券法》等都是面向传统金融行业制定的,并不完全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求,这就造成部分互联网金融业务如众筹融资、P2P贷款等新兴金融模式无法可依,虚拟信用卡支付和二维码支付等领域存在管理缺失。专门、明确的法律法规缺失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经济纠纷严重,导致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谋取非法财富,造成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同时投资者的应有权益没有得到法律保障也会降低投资热情。除了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保监会、央行、证监会和银监会等部门也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全面配合的协调机制,联手推广互联网金融业务,积极参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进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特性决定了需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多渠道获取信用信息来交叉评估交易的信用等级和计算交易成本[4],因此为了保证互联网金融的有效风险控制,我国应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管理系统。有了具体的系统核查这样才能减少如P2P网贷平台准备金不足等违规行为,避免互联网金融风险加大。因此加强安全风险控制是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措施。

4.4 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促进金融产品创新

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在金融架构创新的同时要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一方面自主研发互联网金融监管系统和建立用户信用档案,提高针对电子交易过程中数字签名和电子凭证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不断增强技术支持,降低其风险机率,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保障其顺利平滑的转型;另一方面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可以推动金融产品的研发、升级和提供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这是“金融脱媒”趋势下不可回避的问题。

[1] 霍敦.互联网金融中众筹模式发展的研究[J].金融市场,2015 (25).

[2]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601/t20160122_53271.htm.

[3] 王洪亮,施国华.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6).

[4] 刘阳.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

F724.6

A

2096-0298(2016)07(b)-085-03

2015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78 600)。

郑昊楠(1993-),男,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主要从事投资学方面的研究;

陈露(1994-),女,安徽安庆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

江春华(1994-),男,安徽歙县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