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管理与分析

2016-07-21 13:31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张娴
中国商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师资校企院校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张娴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管理与分析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张娴

本文主要对校企合作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简要阐述,而后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优化校企间师资力量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管理方式,希望借助于本次研究,能够为相关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管理

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结构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高职院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与教育时,也加入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人才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既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为企业提供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实现了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双赢。据此,本文将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管理,展开相关分析与探讨。

1 校企合作的概念与特征

1.1 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就是高校和企业之间为了彼此更好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在企业中进行有计划、有监督的工作经验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内容大致包括技术与资源的融合,岗前培训,师资力量的交流合作等。它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育和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之上的。校企之间进行合作的本质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校企之间互惠互利,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1.2 校企合作的特征

1.2.1 多方合作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管理,不仅牵扯到高校和企业这两个主体,同时还涉及到政府与相关行业,是一个集政府、行业、高校、企业多方于一体的合作方式。其中,政府对其进行调控,学校和企业进行实施。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与管理,建立并完善了相制度以及学校与企业的运行流程,从而形成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最佳局面。

1.2.2 多种要素的合作

校企合作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职位要求相结合;师资力量与实习设施相结合;学校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等,多种要素之间进行动态结合,从而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并达到双赢效果。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国内外的校企合作类型有三种:(1)企业委托学校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或者对新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2)企业将学校的科研成果进行包装,使其成为产品并从中获取利润。(3)学校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目标,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将学生送去企业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上述的这三种校企合作的类型中,只有第三种是直接对人才进行培训,前两种都是主要与学校的科研成果有关。然而,像第三种的校企合作方式在技术发达国家实施的比较多,虽然我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教育培训机构,但是我国在校企合作上却十分滞后,流于表面。

2.1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制定的培养计划不相符

高职院校应该依照企业的需求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人才计划时,没有相关的企业参与发表意见或者建议,导致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相悖,出现毕业生无处就业,企业招不到员工的状况。同样,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仍旧重视专业理论,而忽视动手实践。使得学生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足,动手实践能力差。

2.2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度低

对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情况,国家给予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较少,使得很多企业对其参与度不高。绝大多数的企业对学生实习的本质认识不清,认为这是一种“产出”大于“回报”的无用功,从而拒绝接受实习生。由于学生的实习没有保障,甚至是没有经历过实习,导致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毕业后仍就是找不到工作。据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中,从中获得相关利润,调动企业的培养积极性。

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管理方式

3.1 订单式培养

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时,合作的规模一个专业有一两个班即可。参与校企合作的人数少,便于管理,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在增加人数或班级数。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根据企业的订单数量来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管理。如果一个企业的订单数量较少,且有多个企业下订单时,可以根据高职院校对应专业班级里的人数对其进行任务分配,形成“一班多单”的形式。如果一个企业的订单较多,且需要多个专业的人才合作才能完成。就需要高职院校根据订单的具体情况来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形成“一班一单”的模式。

“订单式”的管理方式,实现了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一致、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一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与企业对于员工的职位要求相一致。通过这种方式的管理,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实用性,既减少了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盲目培养,又为企业解决了职业对口人才短缺的问题。

3.2 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远远超过在企业中实习的时间,受实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的工作流程并不熟悉。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内模仿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建造一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实习基地,并邀请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来为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对于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毕竟在学校的实习与在真正的企业中实习还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即将毕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还是需要多多的走进社会,去真正的企业中实习。学校应与企业进行协商,尽量让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多去企业实习,争取做到一个月有一周的实习时间。这样,学生通过实习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才不会遗忘的过快。同时,在校企合作时应对于学生实习考虑的更加人性化一些。一般学校都在郊区,而企业却都在市区,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应尽可能的安排车辆接送学生。同时,企业也可以给实习的学生一些报酬,提升学生实习与工作的积极性。

3.3 优化校企间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之于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弱。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师资力量进行优化,尽量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职称高的老师来任课和管理学生。同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也需要安排资历较高的员工来对学生授课,给学生讲解企业文化,培训相关的专业技能,让高职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高职院校与企业间应该对学生进行同时管理,企业可以在学生在校的三年中安排一两名员工来培养、管理学生。这样做既可以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能力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又有助于企业对员工的选择及岗位的安排。同时,在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时候,学校也需要安排一两名老师跟随学生实习,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管理学生。教师跟随学生去企业实习,也可以了解到企业中对于相关专业设备的使用以及专业技术的要求。教师可以对此来进行新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师资力量。

4 结语

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管理,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针对校企合作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制定的培养计划不相符以及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度低的现状展开了深入探究,并进而提出了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优化校企间师资力量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管理方式。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相关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管理,提供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与建议。

[1] 王芳,倪勇,任聪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7).

[2] 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育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13 (5).

[3] 李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研究,2012(3).

F069

A

2096-0298(2016)07(b)-168-02

猜你喜欢
师资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