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畏惧症儿童吸入笑气后行为改善评价

2016-07-21 01:28龚小兰查春红
护理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舒适笑气镇静

龚小兰,何 涛,查春红



牙科畏惧症儿童吸入笑气后行为改善评价

龚小兰,何涛,查春红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治疗中牙科畏惧症患儿吸入笑气(氧化亚氮)后行为改善情况。[方法]从2014年3月—9月就诊患儿中选取48例牙科畏惧症患儿,术前均采用语言及注视法辅助镇静,其中4岁~12岁儿童(38例)采用冲击法吸入笑气,13岁~14岁患儿(10例)采用滴定法吸入笑气,应用温哥华互动镇静量表及舒适评估量表评价患儿配合行为改善情况。[结果]48例患儿温哥华互动镇静量表得分手术前后差值为-31.90分±6.50分(P<0.001);舒适评估量表手术前后差值为-12.63分±5.97分(P<0.001)。[结论]牙科畏惧症患儿采用笑气吸入并结合语言及注视法辅助镇静后行为改善显著,配合度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牙科畏惧症;笑气;行为改善;舒适;镇静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患儿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焦虑等心理状态,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情绪失控,耐受性降低[1],烦躁、哭叫、挣扎,甚至逃避或抗拒治疗。因此,越来越多的口腔护理人员重视儿童行为的科学管理。随着笑气(氧化亚氮)在口腔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儿童牙科畏惧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如何进行笑气吸入的护理配合及效果评价,长期以来是不少学者的困扰。自2014年3月我科对48例牙科畏惧症患儿行笑气吸入结合语言及注视法镇静,观察患儿的行为改善情况,以期为广大口腔护理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儿童行为管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3月—9月因各类龋病、牙体牙髓病、牙外伤来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患儿1 200例,按进行口腔检查时测得脉搏、肌肉紧张度、皮肤反应及配合程度来筛选出轻度、中度牙科畏惧症儿童,结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达Ⅰ级[2]患儿共48例,排除笑气吸入禁忌证,年龄4岁~14岁。其中,2颗以上牙髓炎行根管治疗共28例,2颗~4颗牙龋坏直接充填患儿12例,牙体缺损面积大经充填后行预成冠修复患儿8例。根据年龄与沟通困难程度关系,将4岁~12岁患儿38例(男22例,女16例),采用冲击法吸入笑气;13岁~14岁患儿10例(男6例,女4例),采用滴定法吸入笑气。

1.2干预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评估患儿全身状况,禁饮、禁食2 h,与直系亲属签知情同意书,告知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核对患儿基本信息,完成术前评估,确认患儿ASA评分Ⅰ级、禁饮禁食时间≥2 h,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采集术前温哥华互动镇静量表及舒适量表的相关数值,根据治疗项目准备口腔治疗器械,根据患儿年龄准备合适的面罩或鼻罩以及笑气吸入设备、术中监护设备。术前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10 min并记录,然后由护士对患儿实行有效呼吸训练并结合语言及注视法诱导镇静5 min(对于中度以上牙科畏惧症并且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儿童可不做该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患儿取舒适体位,护士手持笔的任意一端在患儿双眼正上方20 cm处以每秒摆动一下的速度进行左右摆动20次后,嘱患儿闭双目,采用温柔的语言引导患儿进入假想的安静场所,使患儿注意力充分转移。

1.2.2术中护理48例患儿术前均吸入纯氧3 min后,4岁~12岁患儿采用冲击法(即初始笑气浓度为50%)。待患儿情绪相对平稳,心率波动在术前值的±10%,弯曲手指渐渐放松,笑气浓度逐渐下降至最低有效量并进行维持。13岁~14岁患儿采用滴定吸入法(即笑气浓度由20%开始逐步上升有效治疗量后进行维持)。所有患儿均在口腔治疗结束前3 min~5 min记录生命体征,停止笑气吸入,吸入纯氧3 min。1.2.3术后护理患儿静卧5 min~10 min,并采集温哥华互动镇静量表与舒适量表的相关数据,评估患儿全身状况并向患儿及其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复诊时间。

1.3临床评价温哥华互动量表由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于2000年编写,包括互动与镇静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有5个条目,每个条目有6级评分,从完全不同意(1分)到完全同意(6分)[3]。量表总分为60分(即为最高分),最低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互动与镇静效果越好。舒适评估量表由Ambuel等于1992年编制,近年来有学者对其进行修改调试,用于评估1岁~18岁患儿疼痛及镇静状态,在原有6个条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应、心率2个条目[3],共有8个条目。8个条目总分40分(即为最高分),最低8分,分值越小,镇静效果越好。

2结果

本组患儿未做任何处置前48例患儿温哥华互动量表得分为16.96分~24.96分,经过语言及注视法辅助镇静、笑气吸入后得分为46.33分~59.37分,处置后较处置前提高115.56%;48例患儿舒适评估量表平均得分处置前得分24.31分~35.39分,处置后为12.88分~21.58分,处置后较处置前下降43.01%。详见表1~表3。

表1 手术前后温哥华互动镇静量表评分情况(各项总得分) 分

表2 手术前后患儿舒适评估量表得分情况(各项总得分) 分

表3 48例患儿手术前后温哥华互动镇静量表与舒适评估量表总分比较 分

3讨论

牙科畏惧症具有以下危害:降低早期就诊率;降低诊疗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恶化医患关系;导致不良的外延效应[1]。有资料显示:牙科畏惧症发病率在40%[4]左右,女性高于男性,儿童高于成人。另有调查显示:约44.6%的医生经历过因儿童行为问题放弃原定治疗计划[5]。所以,口腔治疗中儿童行为管理引起广大口腔医护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随着笑气的广泛应用,儿童牙科畏惧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对于躁动型儿童,单纯使用笑气吸入镇静,效果不尽如人意。有学者提出言语交流、注视分散辅助镇静具有一定诱导镇静效果。

如何衡量笑气吸入及护士语言交流、注视法镇静效果,确定病人通过一系列处置后行为改善效果是广大医护人员的困扰。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采用温哥华互动镇静量表及舒适评估量表评价重症病人镇静情况,后经学者不断完善应用范围更广泛,本研究利用温哥华互动镇静量表及舒适评价量表对48例行笑气吸入患儿进行镇静前后行为改善效果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儿童牙科畏惧症采用笑气吸入结合语言、注视法辅助镇静具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5-216.

[2] 郭曲练,姚尚龙.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13.

[3] 周越,李明凤.镇静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5):1161-1163.

[4] 张国良,张惠.口腔笑气镇静技术[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29-86.

[5] 陈静涛,周志斐.178名儿童口腔医生对笑气镇静及全麻认知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杂志,2013,23(2):125-128.

(本文编辑李亚琴)

Evaluation on behavior improvement in children with dental fear after nitrous oxide inhalation

Gong Xiaolan,He Tao,Zha Chunhong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Jiangxi 330006 China)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编号:20151083。

作者简介龚小兰,主管护师,本科,单位:330006,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何涛单位:330103,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查春红单位:330006,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9.020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7A-2384-03

(收稿日期:2015-09-15;修回日期:2016-06-13)

猜你喜欢
舒适笑气镇静
让人失去笑容的笑气
为什么吸入氮气会使声音发生变化
荷兰讨论公共场所禁笑气
不算毒品的笑气,怎么管
未来城市居住建筑的发展
五味子叶保健绿茶镇静及催眠作用研究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基于幸福指数的公路勘探设计研究
右美托咪定在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分析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重症急性酒精中毒的镇静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