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家畜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模式效果评估

2016-07-25 09:17特木尔巴根马立峰萨茹拉苏胜杰刘志伟戴晓光郭金贵马明忠任万仟赵福虎潘喜林毛开荣关平原赵心力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000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畜牧局内蒙古乌兰察布0800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0008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008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2期
关键词:免疫防控监测

特木尔巴根,马立峰,郝 璐,申 捷,萨茹拉,双 燕,贾 皓,苏胜杰,云 涛,刘志伟,戴晓光,郭金贵,马明忠,贾 烨,任万仟,赵福虎,白 俊,潘喜林,毛开荣,关平原,赵心力(.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000;.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畜牧局,内蒙古乌兰察布0800;.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0008;.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008)



内蒙古家畜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模式效果评估

特木尔巴根1,马立峰1,郝 璐1,申 捷1,萨茹拉1,双 燕1,贾 皓1,苏胜杰1,云 涛1,刘志伟1,戴晓光1,郭金贵1,马明忠2,贾 烨2,任万仟2,赵福虎2,白 俊2,潘喜林2,毛开荣3,关平原4,赵心力1
(1.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2.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畜牧局,内蒙古乌兰察布011800;3.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100081;4.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摘 要:为科学评估内蒙古自治区畜间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成果,掌握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的综合防控策略,对在四子王旗设立的防控试点开展的溯源灭点、免疫、监测、消毒、检疫监管等综合防控工作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开展畜间布鲁氏菌病溯源灭点的防控效果明显,但防控效果因布鲁氏菌病感染基础情况不同而有一定差距。当畜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率高时,一次溯源灭点无法达到彻底清除感染畜的目的;不开展溯源灭点,直接实施免疫,对控制畜间布鲁氏菌病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防控;溯源灭点;免疫;S2疫苗;监测

Effect Evaluation on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y for Livestock Brucellosis Control in Inner Mongolia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引起牛、羊、猪、鹿等多种动物发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人感染后严重影响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丧失劳动能力[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2]。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将畜间布病作为自治区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防控。2010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启动了畜间布病溯源灭点工作。为评价畜间布病溯源灭点效果,对下一步综合防控提出科学依据,开展了本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设立监测点

在四子王旗设立10个监测点,其中7个监测点开展溯源灭点,分别是查干补力格苏木格日乐图雅嘎查巴拉吉牧户,东八号乡小滩村、二道河村、西坊子村、巨龙太村,吉生太镇东马房子村、古营子村,共饲养羊3 491只;另3个监测点不开展溯源灭点,分别是查干补力格苏木白音补力格嘎查贺文华牧户、东八号乡东房子村、吉生太镇德胜沟村,共饲养羊1 095只。调查、监测的内容包括畜主、畜种、数量、品种、配种时间以及患病、流产情况,牲畜出售购入变动情况,免疫、检疫情况,病畜(病人)可能致病的原因等。

1.2 溯源灭点

2011年5月,对7个监测点饲养的3 491只羊全部采样检测,检出阳性126只,扑杀、无害化处理病羊及羔羊196只。采用电击致死法扑杀病羊,将扑杀的羊进行集中焚烧、消毒、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羊圈舍环境进行规范消毒,尤其对被病畜流产胎儿、死胎、胎盘、羊水、流产物、排泄物所污染的褥草和场地进行严格彻底地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1.3 免疫

2011年6月,对10个监测点饲养的所有羊逐头口服免疫布病S2号疫苗100亿活菌;2012年10月,再次对所有羊只逐头口服免疫布病S2号疫苗200亿活菌。使用的疫苗为政府采购苗。

1.4 检测

1.4.1 检测数量和试剂。一免后180天、305天、455天和二免后210天对监测点内所有羊采集血清样品进行监测,共检测血清样品13 689份。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试管凝集抗原均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1.3.2 检测方法。筛选试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筛选试验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确诊,具体操作参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 T18646-2002)进行。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一免后180天、305天、455天和二免后210天的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2.2 讨论

表1 开展溯源灭点的监测点检测结果

表2 未开展溯源灭点的监测点检测结果

2.2.1 一免后第三次的检测(455天)结果显示,开展溯源灭点监测点的羊群布病平均阳性率(0.75%)低于未开展溯源灭点监测点的羊群布病平均阳性率(2.81%),说明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溯源灭点行动效果逐步显现,该防控措施效果明显。

2.2.2 布病感染水平较低时(低于1.5%),实施以溯源灭点、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效果明显,免疫后305天检测,未发现感染动物(表3)。

表3 免疫前个体阳性率低于1.5%监测点检测结果

2.2.3 布病感染水平较高时(1.5%~4%),实施一次以溯源灭点、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不能完全清除所有感染动物(表4)。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感染群内有潜伏感染情况,免疫后有些潜伏感染表现为抗体阳性;二是免疫后随着时间延长,感染抗体逐渐降低,说明感染受到免疫的抑制,而不再进一步发展。

2.2.4 布病感染水平很高时(高于4%),实施一次以溯源灭点、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效果不显著(表5),需要花费更长的预防控制时间。

表4 免疫前个体阳性率1.5%~4%监测点检测结果

表5 免疫前个体阳性率高于4%监测点检测结果

2.2.5 未开展溯源灭点的畜群,直接实施免疫,对控制畜间布病有一定效果(免疫前未监测)。只采取免疫的3个监测点,一免后第一次检测平均阳性率为9.59%,一免后第二次检测平均阳性率为3.11%,一免后第三次检测平均阳性率为2.82%,有一定的下降。

2.2.6 开展溯源灭点和未开展溯源灭点的畜群,二免后210天阳性率比一免后455天(二免前)略有升高,可能原因:一是由于一免后455天检测出的阳性羊未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羊群存在继发感染情况;二是由于二免采取每只羊双倍剂量口服免疫措施,免疫后210天羊群中存在免疫抗体阳性羊。

3 结论

监测数据表明,通过溯源灭点,扑杀病羊,有助于提升综合防控效果,但如果疫情底数不清,会影响综合性防控措施的准确实施。在全面防控工作开展的初步阶段,溯源灭点对于快速降低疫情程度有着明显的作用,但由于感染率高的畜群中存在潜伏感染羊只,一次溯源灭点无法达到彻底清除感染畜的目的;不开展溯源灭点,直接实施免疫,对控制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伟兴,狄栋栋,黄保续.发达国家根除家畜布病的主要措施[J].中国动物检疫,2013,30(4):68-70.

[2] 任洪林,卢士英,周玉,等.布鲁氏菌病的研究与防控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9):139-143.

[3] 黄保续.兽医流行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 张士义,朱岱,江森林.中国布鲁氏菌病防治50年回顾[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18(5):347-350.

(责任编辑:朱迪国)

Temuerbagen1,Ma Lifeng1,Hao Lu1,Shen Jie1,Sarula1,Shuang Yan1,Jia Hao1,Su Shengjie1,Yun Tao1,Liu Zhiwei1,Dai Xiaoguang1,Guo Jingui1,Ma Mingzhong2,Jia Ye2,Ren Wanqian2,Zhao Fuhu2,Bai Jun2,Pan Xilin2,Mao Kairong3,Guan Pingyuan4,Zhao Xinli1

(1.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20;2.Siziwangqi Animal Husbandry Bureau of Wulanchabu City,Wulanchabu,Inner Mongolia 011800;3.China Veterinary Drug Inspection Institute,Beijing 100081;4.Collage of veterinary,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18)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trol measures on brucellosis in Inner Mongolia and to further polish control strategy, an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on different control measures that being implemented in Siziwangqi county.The targeted control measures included tracing and culling strategy, vaccination, surveillance, quarantine and so on.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racing and culling strategy has distinctive effect in general, but the effect might vary along with different infection statuses.Single tracing and culling was unable to remove all the infected individuals when the prevalence was high, while “vaccination without tracing and culling strategy” had a certain effect on brucellosis control in that situation.

Key words:brucello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tracing back and stamping out at infected point;vaccination;S2 vaccine;surveillance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44X(2016)02-0012-03

通讯作者:郝 璐

猜你喜欢
免疫防控监测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运动与机体免疫能力关系研究综述
谣言袭来,我们如何“免疫”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