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僚张集馨的“两头真”

2016-07-25 03:20刘诚龙
文史春秋 2016年4期
关键词:张氏巡抚官场

刘诚龙

张集馨,江苏仪征人。进士出身,先在翰林院供职,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受道光皇帝“特简”,外放为山西朔平知府。此后30年间,在山西、福建、陕西、四川、甘肃、河南、直隶、江西等省任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也算是大清高级干部吧。

在大清高干中。张集馨名气算是很大的。并不缘自其级别。大清高官,不知凡几,多碌碌辈,其时或身世显赫,后世却籍籍无名。张集馨从中脱颖而出,众生爱拿他说事,其中有故。

因防御太平军北伐“出兵迁延”。张氏遭至弹劾。后著了一本《道咸宦海见闻录》。此书堪称自传体“官场现形记”,鬼蜮情形,刻画入微,贪腐细节,历历在目,明潜规则,怵目惊心,后世要知大清官场内幕者,此即第一参考书,或竟是第一教科书。别的不说,单说是送礼送贿,张氏此书,便穷形尽相,把官场龌龊勾当翻了个透。如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张氏补授陕西督粮道,他是这么送礼的,“今得此缺,向来著名,不得不普律应酬。因托龙兰簃编修在广东洋行借银九千两,九厘行息:又借包怡庄观察千两:又借汪衡甫同年五百两,二分行息;江翊云同年五百两:又借西人项五千两……余京中连买礼物数百金,共用别敬一万七千两。”有好事者算过账,晚清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如今的两三百人民币。如此一算账,那么张氏此次升官所费别敬一万七千两,那相当于如今几百万的巨款。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张氏升任四川按察使。大概也要任前谈话,他一面受教,表态(时谓请训),一面到处打点,“又别敬军机大臣,每处四百金:上下两班章京,每位十六金,如有交情、或通信办折者,一百、八十金不等;六部尚书、总宪百金,侍郎、大九卿五十金,以次递减;同乡、同年及年家世好,概行应酬,共用别敬一万五千余两。”若说补授陕西督粮道时节所贿,多是向人借钱,向银行贷款,那这回升四川按察使,则多是陕西督粮道上所挪的公款了。

据说,陕西粮道衙门内有一副楹联:“问此官何事最忙,冠盖遥临,酒醴笙簧皆要政;笑终岁为人作嫁,脂膏已竭。亲朋僮仆孰知恩?”这或许正是张氏生活的真实写照。

张氏在官场的日常腐败用度惊人。什么别敬(赴任前向京官告别时致送礼金)、程敬(以路费名义送礼金)、炭敬(送领导的防寒费)、冰敬(送领导的防暑费)、三节(春节、端午、中秋)两寿(领导与其正房生日——后来是N寿:二奶三奶至N奶)等,都哗啦啦如流水给花掉。而公款吃喝。大宴会无月无之,小应酬无日无之,七大姑八大姨与狐朋狗友也来蹭公款饭局酒局,更是无餐无之。张氏在其《道咸宦海见闻录》云,他在陕西任上,“皆戏两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每次宴会,连戏价、备赏、酒席杂支,总在二百余金。”张氏盖是抓财政的常务副巡抚,从他手上花出去的国库银子,显然惊人。

然而,张氏自称花销是蛮少的。有人封张氏清官高帽的,理由是前任后任,在陕西一年吃喝与行贿所费是三四十万两。呵呵,贪腐虽有不同级别,还是且慢称张氏为清官吧。

当今也有人赞颂张氏“两头真”的,说他没进入官场前,不隐恶;退休之后,他不虚美,著了这本《道成宦海见闻录》,把官场龌龊勾当揭了出来,有良心,是反清英雄:唯有在当官这一段时间内,他不真。

老记者杨继绳曾用“两头真”一词来形容这样一些敢于讲真话的老同志:青年时曾经立志要为“真理”而献身,中年时代却迷失了方向,到如今进入耄耋老年,倒“觉醒”了,又想要为“真理”而斗争了。

张氏入清廷之前,说不定是愤青,对大清腐败与腐朽,口诛过笔伐过,此真应该是真的。张氏退清之后,已是愤老,单看这本《道咸宦海见闻录》,便见端倪。

退职后的张氏是不是真心反清制,存疑。他把官场烂事,撕裂给我们看,其中有个原因,他本来“可望升巡抚”的,只是因遭了弹劾,巡抚当不了,一气之下。不再“甘心降气,为人属吏”了。不再为人属吏,便大胆地把属吏那些恶浊事。一一揭露在群众面前。

但若细探究,张氏若真个真,在其最有权力时候,可做真人说真话?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热血惜壮年否?张氏对官场腐败固有看不惯,却多半是随波逐流的。行贿受贿,请客送礼,公款吃喝,唯上媚上,张氏可曾掀过桌子?不敢掀桌子也罢,可曾向上写过“内参”?官场的腐败,他大都享受了。

张氏在任职时候。背叛了人民,赚利;在退职之后,背叛了大清,赚名。这样的“两头真”,成色几何?

猜你喜欢
张氏巡抚官场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一字一师
陈县令拍错马屁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遥远的道德箴言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