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架起幸福路(外一篇)

2016-07-26 09:25蒋才林
永善文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网老家公路

蒋才林

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前夕,久居县城的我接到老家亲戚的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让我兴奋很久的消息——我的老家黄华镇任坝村农网改造彻底完工了,村民点上明晃晃的电灯,彻底告别了电压不稳定的历史。放下电话,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里也在默默念叨着党的恩泽,农网改造工程,为我的老家铺就了光明幸福之路,指引村民建设美丽的小康生活。

为了感受农网改造给村民带来巨大的变化,我决定回到家乡作一次探访。翘首等待日子终于定格在2012年10月10日,这天我向领导请了假,回到了家乡。汽车沿着崎岖的乡间小路一路颠簸,不知不觉就到了家乡的地界,透过车窗看见如蜘蛛网架设在村落的电线,同一规格的电线杆点缀在山间,我仿佛觉得自己是走错了地方。

看着、听着村民们说着家乡的巨变,我的记忆又回到十五前。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高中生,也许是读书生活枯燥的缘故。我特钟情于看电视,总认为电视能打开我想象空间。但那个时候看电视成了一种别样的奢望,特别是要想享受像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盛宴就变得特别困难。那些岁月,我的老家没有稳定电源,而且更谈不上用上“村村通”了,仅有的电源是村民合伙修建的简易小型发电站,用于供照明和偶尔看看电视。依稀记得1998年是特别漫长的寒假,那年恰逢家乡的“母亲河”铜厂堰打三面光,没有水发电,看电视的愿望煎熬着我,缺乏文化盛宴的我彻底变得“营养不良”。为了赶上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得提前几天背上十来斤的蓄电瓶步行到四五公里的集镇上去充电。这件事情,让我深刻感受到生活里我们对电的依赖性有多强。两年后,村两委积极争取协调解决村民通电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4年拉上了四川一家电厂的电源,但是由于这家电厂供电范围广,受水流流量等因素的影响。隔三差五的断电成了家常便饭,而且电压极不稳定,村民没法用上电磁炉、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甚至村民为了加工粮食通常要凌晨起来加工。

2010年全县加快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给家乡人民带来了福音,村民盼望已久的“三通”问题得以顺利实施。全村农网改造争取国家资金投入750多万元,村民筹劳折资321万元,架设输电线路3700多米,兴建变电站2座。

2012年11月8日,是党和国家的谋划未来政治生活的大喜日子,当十八大报告通过卫星信号传到乡村的时候,乡村沸腾了,村民们奔走相告,纷纷停下手里农活,围坐在电视前收看十八报告。如今,通水、通路、通电的实现和村两委谋发展、调结构的思路日益彰显,农网架起幸福路正快速延伸。

村民感概万分,联想到村里的今昔巨变,村民们说,是党改造了旧世界,换来新生活,历经改革开放的洗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展现未来宏伟的蓝图。

油路通往“小康村”

2015年春节前夕,归心似箭的我踏上开往老家黄华任坝的乡村客运车。几个月前就听说现在回任坝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了,原因是现在通村油路竣工了。坐在车里我一直在畅想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家乡的地界。透过车窗放眼望去,一条蜿蜒的乡村油路如玉带铺设在山地之间,弯弯曲曲地从金沙江边一直延伸到半山腰。“精明”的村民已在油路两旁沿路建起不少别致的乡村民居,砂仁、花椒等经济林果点缀其间,好一幅殷实的乡村幸福画卷。

感受着通村油路带给村民出行的快捷,听着村民诉说着通油路后谋发展、绘蓝图的愿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前,农网改造给村民铺就了光明幸福之路,现在通村油路给贫瘠的乡村筑起小康幸福之路。随着油路的畅通和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契机的到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油路将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将沐浴在党的阳光里幸福快乐地生活。

回到老家后,听着村民们说着家乡通水、通电、通油路之后,村里经济社会生活变迁的喜事,让人不禁心潮澎湃。二十五年前,我还是一名黄坪中心校的小学生,说来也不怕大家笑话,也是连汽车是什么样都不知道。1992年,黄华到黄坪的公路修通了,通车典礼那天,我和其他小伙伴们远远地驻足观看,当一辆辆汽车驶来的时候,我终于见到我心目中的“怪物”。当我第一次坐上汽车,看着一面面山岚我向我倒来,鸣着喇叭的汽车呼啸而过时,心里是百感交集。是党和政府的关心,是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披星戴月修通了通村公路,圆了我们村的通车梦。

上小学的岁月,是艰辛而充满乐趣的。没有公路、步行上学的往事我一直铭记在心。为了上学,我们总是早起,打着手电筒去上学。后来,我到黄坪中心校上学,虽然不用早起赶路上学了,但每个周末需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回家。可以说,那个时候,能通公路是我最大的愿望。就在黄华到黄坪的公路通车的几年,国家投入部分资金,发动我们村民修通了鹦哥咀至任坝村公所的简易乡村公路,这段公路就是现在通村油路的雏形,是按当时家庭人口数量划分到户,由农户依靠简易修路工具完成的。当公路修通那天,我望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心里涌起是喜悦。

通村油路的竣工,标志着我的老家走进了油路时代。过去行走在公路上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村民发展产业、扮靓乡村的底气更足了。一幅幅通往小康之路的幸福画卷正缓缓展开。

(作者供职于永善县财政局)

猜你喜欢
农网老家公路
“播放”音乐的公路
我的老家
家乡的彩色公路
浅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
农网改造的质量管理措施
退路
在老家过年
农网配电线路线损成因及降损措施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Olympic Venu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