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2016-07-27 08:18省农垦局
吉林农业 2016年13期
关键词:农垦宁夏土地



宁夏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文件下发后,全国农垦系统凝心聚力,迅速行动,扎实推进农垦改革与发展。宁夏农垦改革起步早、力度大、成效比较明显,对推进我省农垦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坚持稳中求进、逐步过渡,梯次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宁夏农垦与全国各省(区、市)农垦一样,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社会性和企业性特征。按照先化解矛盾、消化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过渡的改革路径,分两个阶段梯次推进农垦改革。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历史性地提出“充分发挥宁夏农垦对现代农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其加快发展”,为加快宁夏农垦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09年,宁夏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在体制上,按照公共管理职能与生产经营职能分开、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农垦事业管理局与农垦集团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交叉任职”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社企分离,过渡期为3年。在职能上,农垦事业管理局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国有资产所有权;农垦集团行使国有资产经营权,享有国有资产收益权。在机制上,对农垦集团实施战略重组,组建了西夏王、沙湖、贺兰山三大实业公司及其36个子分公司,初步构建了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运行机制。在政策上,授予农垦事业管理局相当于地级市政府的部分管理权限,对农垦经济社会计划和建设项目实行计划单列,赋予了更加优惠的土地政策,核销了部分历史债务和不良资产,解决了农垦政策边缘化的问题,为农垦集团化、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2014年,为巩固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农垦发展活力,宁夏区党委、政府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农垦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发展定位和方向,提出了深化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内部机构、职工房屋产权制度等4项改革任务,给予了农垦享有国家和自治区各类普惠性政策、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建设产业园区、城镇建设、资本运作、垦地合作、干部队伍建设等7条支持政策,重点解决农垦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不活、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推进农垦向一流大型国有现代农业集团迈进。

二、坚持农垦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建立了集团化管理体制

按照农垦整体转企改制的要求,核销了农垦事业管理局全额预算事业编制和领导职数。本着“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将原农垦事业管理局在职人员过渡为企业职员。撤销了原农垦事业管理局、农垦集团的18个职能部门,重新设置了符合现代要求的13个部门。农垦顶层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转变成了适应市场化、企业化发展的集团化管理体制。

(二)推进母子公司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按照精简、效能原则,推行扁平化管理。将3个实业公司及33个子分公司和14个国有农场,合并重组为30个全资(控股)子公司、8个参股(合资)公司,变三四级管理为二级管理。将原国有农场与农业发展公司“两块牌子、两套班子”,转变成公司(农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压减管理人员,提高经营效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公开选拔企业负责人,调优配强经营团队,公司(农场)正副职管理人员从181个减少到135个;推行经营者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岗位绩效工资制。

(三)健全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依法修订了集团公司章程,明确了出资人、党委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和监事会职权。规范设立了董事会,内设了战略规划、薪酬与考核和审计等3个委员会,切实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完善了董事会、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基本制度。“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构建、日趋完善。

(四)加快剥离移交社会职能

农垦集团公司是宁夏唯一承担生态移民建设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共搬迁安置移民9361户40540人,提供土地12.7万亩,完成投资8.7亿元,垫支各类资金达2.4亿元。目前,整个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2016年年底前将整体移交当地政府管理。这是继农垦公检法、学校、医院等机构移交后,自治区剥离农垦办社会职能的又一重要成果。农垦原有的4个事业单位也移交到自治区归口部门管理。下一步重点将剥离移交国有农场承担的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坚持规范化、资本化,创新土地经营管理

(一)强化和规范农垦土地管理

自治区调整了农垦土地出让金政策,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实行专户储存,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农垦发展。收回了所属单位土地处置权限,交由农垦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占用征用农垦土地须征得农垦集团公司同意,并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宁夏区党委、政府还专门制定了《关于整顿和加强农垦土地管理的决定》,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清收违法违规违纪对外承包土地27.4万亩;自治区专门设立了农垦国土资源局和农垦土地执法监察支队,建立了四级土地监察体系,有效遏制土地违法和私搭滥建行为。

(二)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土地确权及其评估注资工作一直是农垦改革发展的难点所在。自治区政府为此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统筹兼顾、规范有序”原则,计划2016年9月30日前完成农垦所有土地的确权工作;农垦土地评估注资也有望年内全部完成。

(三)加快土地资本化运作

自治区政府批准农垦将118.2万亩、总价79.9亿元的土地注入农垦集团,转增国有资本金。目前,已完成86万亩、56.6亿元的土地分割办证和注资工作,使农垦的总资产达到140亿元。2011年,农垦集团采取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方式,发行宁夏第一支农业企业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8亿元,债券期限为7年,为农垦葡萄、奶牛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四、坚持产业化、特色化,培育壮大集团产业板块

(一)推进优势产业转型,着力提高经营效益

坚持“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加快优势产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一是推动葡萄产业由扩面增量转向提质增效。依托贺兰山东麓独特优势,建成了宁夏最大的葡萄苗木繁育中心,累计提供种苗5000万株;在贺兰山东麓建成优质酿酒葡萄基地10万亩;新建了西夏王玉泉国际酒庄、国宾酒庄和暖泉酒庄,葡萄酒产能达到4.5万吨;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宁夏农垦西夏王酒业公司生产的外交使节干红干白葡萄酒,作为外国驻外领事馆等专用酒走出国门,西夏王品牌入围2014年“亚洲品牌500强”、“中国品牌100强”。二是推动草畜产业由扩规模转向降本增效。全面推行“十统一”管理模式,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成母牛平均单产9.3吨,最高单产达10.7吨。农垦奶牛存栏稳定在3万头,发展青贮饲料16万亩,紫花苜蓿留床4万亩。主动参与宁夏精准扶贫,与固原市共同建设50万亩优质牧草基地和1万头优质种畜肉牛养殖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推动旅游产业由生态观光游转向特色精品游。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着力构建以沙湖旅游为龙头的集生态游、葡萄文化游、农业休闲观光游等竞相发展的旅游格局,沙湖景区被评为“2015中国年度休闲养生度假胜地”;建立旅游客源市场联合营销体系,形成了国内外景区间互联、互通、互利长效机制,年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四是推动粮食产业由保供给转向安全优质。良种覆盖率、优质化率和商品率均超90%,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用占全区3.6%的耕地和1.94%的农业劳动力生产了全区10%以上的粮食。积极推进蔬菜、水果、水产等“三品一标”认证,努力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着力实现农产品安全优质、可追溯。五是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宁夏农垦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直引领着宁夏现代农业的发展。建成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吸收最新科技成果,促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贮玉米品种和全区第一个玉米雄性不育杂交种。大力推广现代农业高效节水技术16万亩,亩均节水500立方米、降本400多元;率先开展农机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率达95%以上。

(二)推进开放融合发展,着力加快资源转化

秉承合作共赢、开放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农垦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一是“走出去”发展壮大清真牛羊肉产业。抢抓中澳贸易协定机遇,着力推进“澳洲—天津—宁夏”三位一体的肉牛养殖加工贸易生产格局。目前,已在香港、澳大利亚完成了公司注册,在澳签订了合作协议;天津项目的选址、活畜进口资质、种畜经营许可证等手续均在加紧办理当中。二是“引进来”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依托农垦土地资源集中连片优势,编制了《农垦生态新能源产业园区规划》,利用农垦未利用荒地建设光伏能源基地。与江苏协鑫集团在新能源、现代农业、旅游、产品销售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目前,350兆瓦光伏发电产业园已经开工建设,光伏农业示范园区业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三是积极开展联合联营联盟。与重庆、陕西农垦共同组建的中垦乳业股份公司,在陕西渭南建设的30万吨乳制品加工项目计划于今年11月投产运营。实施农垦“互联网+”行动,与淘宝网组建了宁垦电商公司,正在发起组建中垦电商(西部)股份公司,培育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

(三)推进经营机制创新,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围绕产业、项目、股权投资,发起组建了宁夏农垦金融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即将开展农业合作金融、贷款担保、产业基金、证券投资等业务。力争用3~5年的时间,打造成为农垦集团的投融资平台和金融产业板块。二是加快优势企业挂牌上市。沙湖旅游股份公司今年年底前实现在新三板挂牌。对成长性较好的茂盛草业公司拟通过股份制改造和规范化管理,作为后备企业力争明年在新三板挂牌。三是积极探索经营机制改革创新,今年共开展了农业经营机制改革、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强参股公司管理等10项改革试点。力求通过试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营管理模式。

通过这几年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农垦集团资产总额从2008年的21.9亿元增加到139亿元,增加了6倍多;企业利润由570万元增加到1.21亿元,增长了21倍;农垦生产总值由10亿元增加到23亿元、上缴税金由8000万元增加到1.9亿元,均翻了一番多;职均收入由不足1万元增加到3.09万元,增加了2倍。农垦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良性、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省农垦局供稿)

猜你喜欢
农垦宁夏土地
我爱这土地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宁夏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宁夏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新疆农垦科技》2014年(1~12期)总目次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