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需全民参与,对公共场所吸烟者说“不”

2016-07-27 08:28金金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吸烟者公共场所条例

金金

烟是人类第一杀手,中国是烟草生产、消费大国,吸烟者有3亿多人,占世界吸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国每年吸烟死亡100万人。因此,控烟不仅仅是一种对社会消费的规范,而且是事关社会文明和国民身体健康的大事。

最近,一則公共场所吸烟的消息引人关注:演员文章于4月初在一家明确标有“禁止吸烟”的火锅店包厢吸烟。5月6日相关卫生执法人员来到店里检查,并对这家火锅店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其限期落实控烟条例,并立即整改。目前,该火锅店已安排专人在店内巡查,文章也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接受批评,严于律己!”在控烟令满一周年之际,演员文章吸烟事件的曝光再次让控烟话题成为舆论热点。

最严控烟令实施一年监管仍需加强

如今,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已经一年了,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诸如幼儿园、中小学校、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违者将被处以个人最高200元,单位最高处10000元的罚款。为了推动该条例的实施,北京市动员上万名志愿者参与控烟监督和劝阻、宣传,并于2015年11月底全面启动“每周三、来控烟”志愿行动。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自去年6月1日实施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市公共卫生服务热线共受理控烟投诉举报16976件,卫生监督员共发现不合格单位7395户次,有376家单位因整改不到位被行政处罚,有1331名违法吸烟者被处罚,共计罚款105.47万元。

据中国控烟协会对《条例》实施前后三个月暗访对比显示,《条例》实施后,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从11.3%下降到3.8%。其中,餐馆发现吸烟现象的比例明显下降,由原来的40.3%下降到14.8%;吸烟现象变化最明显的是餐馆大厅,发现吸烟现象的比例由32.4%下降到5.1%。公众对控烟满意度增加,由原来的42.26%提高到81.30%。另外,市烟草专卖局会同工商部门已对北京市38起在幼儿园中小学周边新办售烟申请作出不予许可决定,346起到期不再延续。经劝导,未到期主动放弃在幼儿园中小学周边经营卷烟256户,自动歇业7户。

可以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自实施以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频率还是比较高的,也比较普遍、比较严重。有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西三环的部分饭店并采访了部分市民,有采访对象表示,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确实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也有人对“控烟条例”的作用表示质疑。根据相关部门在开展控烟治理工作中的反馈,一些网站售烟行为成为监管难题,机场候机区控烟也是执法难点之一。

北京市监督检查结果显示,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内部控烟管理制度不健全、控烟巡查记录缺失或不完整、禁止吸烟场所无举报投诉电话、缺少禁止吸烟标志。

公共场所控烟难吸烟者缺乏文明自律意识

导致公共场所控烟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毫无疑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吸烟者自身缺乏公德意识和文明自律意识。“从大的环境看,中国民众对于烟草危害的认识仍然欠缺,有些人甚至视而不见,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好的控烟氛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研究员杨杰表示,虽然控烟行动已正式开展,但是,中国的控烟仍然面临社会认知上的问题。

杨杰的上述观点有着更为直观的数据支撑,根据原卫生部在2012年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3/4以上的中国人不能全面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中国人不了解二手烟暴露的危害。大多数人通常只是将吸烟当做一种“自愿选择的不良习惯”。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为了营造无烟环境,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措施,甚至不乏极具强制性的“禁烟令”,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说实话,对个人不良习惯进行立法规范,本身就难度不小,而且很容易被“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现实掣肘。要想让不文明吸烟者自觉熄灭手中的香烟,仅仅靠规章约束并不容易。在这种现状下,真正起作用的是唤醒吸烟者的公德意识和文明自律意识。

这样说似乎很空泛抽象,但从文明修养角度而言,这并不难理解,也不难做到。因为随着烟草危害知识的普及,如今大多数吸烟者已意识到吸烟对自己,特别是对他人造成的危害,只是由于习惯使然一时难以戒除,所以在不断健全法规、完善控烟措施的同时,应大力加强控烟宣传,不断提高个人文明素养和认知。如此双管齐下,才有助于解决公共场所控烟难题。

控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禁烟条例必须辅以最严格的执行,否则还是会功败垂成,但人手不足,经费不够,取证不易,罚款困难,这是各地控烟执法遇到的普遍难题。据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王本进介绍,在执行控烟监督工作时,执法和取证都相当困难。“你要现‘逮一个抽烟的市民,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烟掐灭了,对方可能就不承认了。”而随着控烟令实施进入常态化,场所吸烟反弹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控烟带来更大挑战。据介绍,北京市全市共有1100余个卫生监督员,他们在负责控烟工作的同时,也要负责例如检查非法行医等日常工作。“1100多人要管约420万烟民的吸烟行为,可想而知其中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控烟。”

诚然,面对庞大的烟民群体,控烟执法仅凭主管部门的几队人马难免显得乏力。当前中国控烟的监督之难,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控烟监督缺少公众参与,如果大家都认为别人吸烟跟自己无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么公众只能在沉默中继续成为受害者。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社会公德心的增强,公众会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公共场所吸烟行为不是与己无关的事,而是危害到大家共有的健康环境。不单控烟员、执法人员,所有人都应该勇敢站出来说“不”。

自控烟条例施行开始,北京市设立了统一的举报电话12320,可许多市民对举报电话的认识是有误区的。“举报电话举报的是线索,并不是一打电话就派人去执法。其实条例赋予了每个人对于吸烟问题劝阻的权力和义务,控烟是个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王本进表示。

公共场所吸烟已成社会文明的一大顽疾,禁烟之路任重道远。期待大家共同努力,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持续不断地为公共场所禁烟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吸烟者公共场所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吸烟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
每天1根烟,心脏病风险增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