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以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2016-07-29 09:20龚立雄周康渠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业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龚立雄,周康渠

(重庆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以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龚立雄,周康渠*

(重庆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摘要:工业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制造业基础理论和管理工程知识。分析了重庆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以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修订方案为例,结合该校实际情况,科学修订了其课程体系,为相关高校开展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工业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0引言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推进,工业工程在绿色制造、数字化设计、生产调度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1-2]。工业工程学科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制造和管理知识以提高资源运作效率、取得最大收益的学科,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5]。而我国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却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教育部于1993年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开设“工业工程”本科专业[6]。此后,工业工程专业逐步发展,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有300多所。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制造业非常发达,尤其是汽车、摩托车和装备制造业处于全国前列位置,这一优势给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重庆市有重庆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2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其他高校开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等类似专业,但暂未开办工业工程专业。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位于第一梯队行列。研究方向集中在制造系统工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等方向。重庆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院,以“机械工程”结合“管理科学”为特色, 拥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硕士点和“工业工程”自主设置二级硕士点,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2015年,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改革,重庆理工大学对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修订,下面以重庆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修订为例,探索交叉学科——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1重庆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基本情况

重庆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专业目前已成为以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为依托的特色专业,形成了“机械”和“管理”相结合的特色学科[7]。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以“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点为核心,面向汽车及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兵工行业,依托重庆市高端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在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工程、能效管理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在对外交流方面,采取聘请美国密苏里大学WU BIN教授作为兼职教授、支持教师出国访学等多种形式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广泛建立合作关系,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与长安汽车、重庆力帆、机电控股集团、重庆建设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建立实习基地,以锻炼教师队伍,提升学生的工程背景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进入重庆理工大学核心课程建设行列,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教学项目20余项,教师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学术论文30余篇。该专业毕业生(含研究生)就业率达95%以上,大都进入长安汽车、富士康、重庆力帆等大型制造企业或上市公司工作。在2015年的就业反馈和就业报告中显示,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认同度较高。

2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修订方案特色

2.1纳入学院招生大类,加强机械工程基础理论教育

为顺应时代发展并提高生源质量,重庆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依托重庆市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实行大类招生。一方面,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以“机械”作为基础理论支撑,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制造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抱团取暖,不至于被学院边缘化。为此,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多次到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调研。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对第1学年的课程进行了大幅度修订,在实验室建设、课程体系构建、能力培养等多个模块中增加了相应内容。工业工程专业第1学期课程设置与机械大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完全一致;第2学期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1门工业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第2~4学年,重点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理论。采用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机械工程基础理论教育质量,为学生从事工艺改善、质量控制、质量设计等相关职业打下了坚实理论基础。

2.2融合经济与管理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工业工程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因而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融合了经济与管理知识,重点加强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引导和构建,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多学科融合复合型人才。其中管理学、会计学、企业经营统计学、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3,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学生既可以选择制造型企业就业,也可以选择服务型企业就业,还可以从事市场营销、会计、经济分析等领域的职业。由于采用了多学科、多行业相融合的课程设置,我校工业工程专业有多名毕业生毕业后到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传统和新型金融机构就业,拓宽了就业渠道。

2.3夯实实践课程,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工业工程属于应用型学科,其人才培养方案侧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工程应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的能力。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需加强机械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此,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实践课程学时。除了机械类实践课程外,在人因工程、物流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质量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中都安排了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选题均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企业生产实际,让学生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训练过程中掌握知识、领会要点,同时与就业工作岗位自然衔接、过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结合人才培养修订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最终需要市场来检验,因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面向市场需求。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必须围绕市场需求,侧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创业精神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8-9]。在2015年的修订方案中,对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均进行了修订。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科前沿知识,特开设了精益制造与管理、制造系统能效管理、工业项目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新设课程,我校工业工程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优化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工业工程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优化框图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框图如图2所示,该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相应实践环节,其核心课程主要由基础工业工程、物流工程、质量工程学、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学等课程组成,着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对生产及服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仿真的能力,以提高生产系统、服务系统的效率。实践环节主要由工程训练、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部分组成,并且在专业核心课程里设有对应的课程设计,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特定实际领域问题的能力。因而,该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生产工艺改善、产品质量控制、物流规划、生产计划调度、制造业信息化等岗位的要求。

图2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框图

4结束语

由于工业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进,如何加强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是值得每一位工业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融入机械工程大类招生为契机,阐述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置的特色和重点,指出工业工程作为机械和管理结合的交叉学科,应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杨丽颖,赵秀霞,昃向博,等.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工业工程,2004,7(5):61-64.

[2]贾雨,肖忠海,谷水亮.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218-219.

[3]蔺宇,齐二石,史英杰.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148-149.

[4]罗宜美,齐二石,毛照妨.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工业工程,2005,8(4):106-109.

[5]齐二石,霍艳芳,刘亮.21世纪我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应用的战略思考[J].管理学报,2004(1):103-106.

[6]齐二石,汪应洛,卢岚.中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业工程,1999,2(1):1-4.

[7]宋李俊.面向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83-84.

[8]余建国,冯梅琳,黄鹏鹏,等.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94-96.

[9]余力,付艳,李世其.工业工程专业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41-145.

(责任编辑高嵩)

收稿日期:2016-01-04

基金项目:重庆理工大学重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龚立雄,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质量控制与测试、先进制造及信息化、能效优化。

*通讯作者:周康渠,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先进制造、工业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4565.2016.03.01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565(2016)03-0065-03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Taking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2015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 CQUT

Gong Lixiong,Zhou Kangqu*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4)

Abstract:Industrial engineering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involving manufacturing's basic theor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nd proposes some advice on scientifically revis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by tak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2015 industrial engineering,which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other universities.

Key words:industrial engineering;interdisciplinary;talent training;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工业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音乐学副修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高层论坛」评述
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