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开封地区黄河水患与河神信仰

2016-07-30 07:21胡梦飞
关键词:明清

胡梦飞

(聊城大学 运河学研究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明清时期开封地区黄河水患与河神信仰

胡梦飞

(聊城大学 运河学研究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摘要:中国古代河神信仰由来已久,不但在民间极为盛行,亦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明清时期,开封地区频发的黄河水患给沿岸民众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使当地河工不断。黄河水患的严重危害以及频繁的河工使得开封地区河神信仰极为盛行。在官方和民间崇祀的众多河神中,以金龙四大王信仰最为盛行。河神信仰的盛行对开封地区黄河水患的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祭拜河神成为官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要手段,修建河神庙宇则成为河工告竣后酬神报功的重要举措。河神信仰在民间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修建河神庙宇成为官民情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明清;开封;黄河水患;河工;河神信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由于先民认识能力的局限,加上黄河流域广且中下游地区不断泛滥决口,造成了先民们对黄河的敬畏,河神信仰由此而生。河神信仰在中国由来已久,是根植于传统农业社会的众多自然崇拜的一种。河神的信仰崇拜乃至祭祀,不但在民间极为盛行,亦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明清时期,开封是黄河水患的重灾区,频发的黄河水患对开封地区的农业、城镇、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对当地官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其重要表现就是河神信仰的盛行。本文依据相关史料,以明清时期开封地区为考察区域,在论述开封黄河水患情况的同时,探讨河神庙宇的地域分布及其对明清国家和地方社会的影响。①

一、开封地区的黄河水患

开封历史上是深受黄河灾害的地区。早在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 2 5年),秦国攻魏,秦军将领王贲引黄河的分流——大沟水灌大梁(今开封市西北部),开封就遭受了黄水的灾害。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史·太宗本纪》就有“七月癸未,河决荥泽、顿丘、白马、温县。闰月乙酉,河溢开封等八县,害稼”的记载[1]56。当时开封不临黄河,所说的“河溢”是泛水溢入。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史·五行志》载:“是年自夏及秋,开封、浚、仪、酸枣、阳武、封丘、长垣、中牟、尉氏、襄邑、雍丘等县,河水害农田。”[1]1322到金大定六年(1166年),黄河在阳武决口,今开封所属兰考县始受黄河之害。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河决卫州及延津等地,这是黄河第一次在开封市境内决口。此后至金明昌五年(1194年)的几次决口均未堵塞,但河道紊乱,变迁无常。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八月,蒙古军在开封城北决开寸金淀,以灌南宋军队,南军多溺死,这是黄河第二次在开封市境内决口。这次决口淹及开封、杞县、通许等县区。尤其是杞县,河水漫溢县城,分为三股,河患几乎遍及全境,灾害最为严重。

元代黄河河患更加频繁,特别是开封市境内灾害尤重。元代黄河在今开封市境内决口137次,其中在今郊区14次,开封县10次,兰考县7次,尉氏县2次,杞县102次,通许县2次[2]85。黄河频繁的改道和决溢,给开封城市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七朝帝京开封城,自元代之后,就失去了原来的政治、经济地位,急剧衰落下去。“推究其原因,既与金国政治中心转移和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不断抢劫掳掠有关,也与黄河在开封城近周改道决溢密切相联系”[3]160。

明代黄河在开封市境内共决口83次,其中郊区33次,开封县25次,兰考县16次,杞县4次,尉氏3次,通许县2次[2]88。从洪武元年(1368年)至弘治十八年(l505年)138年间,黄河决溢频繁,河患多发生在河南境内,并且集中在开封上下。这一时期有决溢的59年中,十之八九都在兰阳、仪封以上的河南各地。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初四日,河决汴梁土城,当时筑塞砖城五门,防备水袭。至初六日,风激浪涌水冲入北门,平地水深丈余,官居、民舍一空,藩府宫眷及城内官员各乘舟避于城外两处,百姓死者不可胜数。明弘治年间,河南境内黄河南北两岸堤防已形成。从正德元年(1506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139年间,河患虽移至山东和南直隶境内,河南境内决口已较少出现,但在开封市境内决口仍有十二年之多。其中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兰阳河溢,水围县城,护堤几乎溃决。万历十五年(1587年),黄河漫溢,冲决兰阳堤堰,泛水直抵仪封县城。特别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十五日,河决马家口、朱家寨两处,两股水流至护城堤外合为一大股,决护城堤,直冲汴城。十六日,先后冲破南门、北门、曹门、宋门,大水灌入城内,全城被水淹没。城内沙淤漫衍,街市、庐舍尽埋其下,城内原有三十七万多人,淹饿而死者达三十四万之多。这是历史上开封城最为严重的一次黄河水患。

清代黄河在开封市境内共决口78次,其中郊区16次,开封县18次,兰考县44次[2]93。持续发生的黄河水患不但破坏了开封赖以发展的农业基础,还摧毁了大量的城市建筑,使开封失去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导致清代开封城市的衰落[4]。在众多黄河水灾中,以道光二十一年的水灾最为严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十六日,黄河水涨,在城西北七里的祥符上汛张湾三十一堡决口,直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初八日才堵口合龙,前后历时达八个月之久。*有关此次黄河水患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应对情况详见痛定思痛居士著,李景文等点校《汴梁水灾纪略》(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年);田冰、吴小伦《道光二十一年开封黄河水患与社会应对》(《中州学刊》,2012年第1期,141-144)。

频繁发生的黄河水患给开封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洪水吞没了农田和城镇,夺去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制造了无数惨痛的悲剧。黄河沿岸的民众对洪水充满了恐惧,他们出于对水患的无奈,便转而求助于神灵,对河神顶礼膜拜,隆重祭祀,以祈求黄河能够风平浪静,生产生活能够顺利进行。频发的黄河水患使得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大工屡兴、河工不断。官方在治理黄河水患的过程中,往往也会通过祭拜河神,借此唤起民众的呼应,增强治河的信心,获得心理慰藉。频繁发生的黄河水患无疑是造成明清时期开封地区河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

二、河神庙宇的构成及分布

“豫州当河之冲流境内且千里,始折而入于海。禹迹既淹,爰历周汉,迄今于元明,世戴其患。数千年以来,殚一代之财贿智力保而治之,仅以无事。盖豫之州土浮卤而势衍,下易为败。当河之决湍悍横溢,万命争呼,卒无所施,及其既工,若有神助,故河之神亚于海而灵尤著云。”[5]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原因,明清时期河南是黄河水患的重灾区,其中又以开封最甚。黄河水患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得河神信仰在开封地区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成为官方和民间共同的信仰。下表便是笔者依据相关史料对明清时期开封地区河神庙宇的分布情况所做的简要统计。

表1 明清时期开封地区河神庙宇分布情况表

续表

资料来源:阿思哈,嵩贵,纂,修,续河南通志卷十三《舆地志·坛庙一》(齐鲁书社,1996年,160-166);陈梦雷,蒋廷锡,辑.《古今图书集成·开封府祠庙考》(中华书局,1986年,11150-11155)。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开封境内共有河神庙宇26座,其中以金龙四大王庙宇数量最多,共有14座,占河神庙宇总数的54%。金龙四大王本身即为黄河神,黄河水患越严重,其信仰就越盛行。河神庙宇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地域较为广泛。河神庙宇的分布深受黄河水患的影响,其数量的多少与黄河水患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离黄河较近、河患严重的祥符、陈留、兰阳等州县河神庙宇数量较多,离黄河相对较远的尉氏、通许、杞县等地河神庙宇数量则相对较少。

三、河神信仰的功能及影响

明清时期开封地区黄河水患频发,故河工不断。河神信仰的盛行对明清国家的治河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有形的影响不同,河神信仰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对治河官员和沿岸民众精神、心理层面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科技落后,迷信思想盛行。在面临险工时,治河官员通过祭拜河神,借助神灵的力量唤起民众的响应,借此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治河信心,获得心理慰藉。当决口合龙或工程完工后,由于最后的结果与当初祈求的愿望相符合,更会强化官民对河神信仰的笃信。官方和民间也会通过修建庙宇、颁发匾额、隆重祭祀等方式表达对神灵的感激。

水患来临时,治河官员祈求神灵的帮助,河工顺利完成后,则修建庙宇以酬谢神功,这在相关史料中多有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祥符上汛三十一堡河水漫溢,道光帝命大学士王鼎、侍郎慧成堵筑,于次年合龙后,建庙祀金龙四大王、黄大王、朱大王等神。东河总督钟祥撰《新建大王庙碑记》云:“壬寅正月四日,正在金门挂缆,碎遇风狂雪骤,大溜夹冰而下,壅注中流口门,埽占因之走失。下南河同知王渼,方亲督兵夫拯救抢护,竟没于水。一时人心复发,均有难色。幸赖执事诸君飞章入告,不动声色,另请钱粮,董率在事员弁,鹄立风雪中,昼夜趱办,逾月而功以成。官民欢呼夹道,万口一声,谓非神功黔助曷克臻此。……合龙后,奏请立祠,以崇报飨。”[6]304光绪七年(1881年)闰七月,河东河道总督李鹤年在其奏疏中论述了修建河神庙宇的原因:“窃查河南历祀河神,省城内外均有大王专庙,而各将军多系附祀,且名位未能全列,伏念大王、将军久著灵应,近数十年来河工遇有险要无不显示化身,周历保卫,立即转危为安。己卯夏秋,黄河两岸异涨频仍,险工叠出,下南厅十七堡尤属岌岌,幸各将军随同大王化身拥护,众目共瞻,用致悍溜,外移抢办,月余卒臻底定,在工官弁民夫同深抃舞,佥议建庙省垣以彰灵。”[5]

官员为求治河工程的顺利进行,甚至对金龙四大王存有心理依赖。道光元年(1821年),开封府下南河同知王仲溎治理开封一带堤防,并重修金龙四大王庙。其《重建黑冈大王庙碑记》云:“黑冈在省西二十五里,地处上游,势若建领,设有溃溢,则城郭沦没,民生昏垫,必有不可问者。(王)仲溎时权开归道事,往来巡视,寝食不逞,凡三十余日。尚赖神灵现身示卫,是堤保获安全。回念急流澎湃之中,淫雨连绵之际,险者以夷,危者以存,藉非神之祐国保民,昭彰显应,岂能宴然若是事平之。明年复增筑堤埝,倍臻巩固,大府因议扩充庙址,捐俸建修。而仲溎时董其役,爰庇材饬工,计高于旧者三之一,广于旧者三之一,并增建殿前重轩二,钟鼓楼有二,又置官廨四楹于前,群房四楹于后,于是巍焉,顿改旧观。庙中向祀金龙四大王暨黄大王,而不及朱永宁侯,兹并祀焉。”[6]301河神信仰对明清国家的治河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汴省滨黄河数十里地方庶务,以河防为要,故庙祀河神,视他省尤虔”“凡新在任之员,先祭河神而后视事。”[7]719清人陈夔龙在其《梦蕉亭杂记》中记载:“(河南)省中有大王庙四,将军庙一,巡抚茬新,例应虔诚入庙行礼。”[8]164

河神信仰在民间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修建河神庙宇成为地方官员和民众联系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光绪八年(1882年)十月,河南巡抚李鹤年在其所作《重修开封黄大王庙记》中称:“汴之黄大王庙,建于乾隆三十五年,先是河臣白庄恪公具以王灵异事疏请于朝,增锡封号,又越二十年而庙始成……比年以来,河流遵轨,雨旸应时,田禾屡登,民以无事,咸曰非王之赐不及此。会鹤年复奉恩命镇抚是邦,命有司,即王故庙而鼎新之,鸠工庇材,凡越几月,而功告竣……汴之士民咸欢欣抃舞,谓可永休和,而疆吏宣布朝廷敬天事神之盛意,亦于是乎在焉。”[5]

四、结语

明清时期开封地区频发的黄河水患给沿岸民众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使得当地河工不断。黄河水患的严重危害以及频繁的河工使得明清时期开封地区河神信仰极为盛行,不仅庙宇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泛。河神信仰的盛行对开封地区黄河水患的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祭拜河神成为官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要手段,修建河神庙宇则成为河工告竣后酬神报功的重要举措。河神信仰的盛行与开封黄河水患密切相关,对河神的崇祀成为当地的官员和民众面对黄河水患的集体反应,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应对灾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安定人心、组织动员等方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积极意义同样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开封市黄河志编辑室.开封市黄河志(征求意见稿)[M].开封市黄河志编辑室,1988.

[3] 程子良,李清银.开封城市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4] 吴小伦.黄河水患与清代开封的衰落[J].兰台世界,2011(7):16-17.

[5] 朱寿镛.敕封大王将军纪略[M].南京图书馆藏光绪七年刻本.

[6] 开封市郊区黄河志编纂领导组.开封市郊区黄河志[M].开封市郊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93.

[7] 邹弢.三借庐赘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杨华轲)

收稿日期:2015-09-28

作者简介:胡梦飞(1985—),男,山东临沂人,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和运河文化史。

中图分类号:K9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1—0010—04

Yellow River’s Flood and River God Belief in Kaifeng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U Mengfei

(Grand Canal Research Institut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 China)

Abstract:The Alpheus religion of ancient China has a long time. It is not only extremely prevailing in the folk, but also respected by the Chinese rulers of past dynasties.The Yellow Rivers frequent flood in Kaifeng brought grave disaster to the people along the riverbank. It also caused the constant river project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ll these made Alpheus religion extremely prevailing in Kaifeng. Among the many water gods, the Great Forth Golden Dragon King majesty belief is most prevalent. Alpheus religion's prevailing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Alpheus worship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controling the Yellow River flood for the official and building the Alpheus temples became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anksgiving and repaying the god after the river projects had beencompleted.The Alpheus religion had a wide social basis in the folk. The construction of Alpheus temples became the bridge and link for the official and the public.

Key words:Ming and Qing dynasties; Kaifeng; Yellow River's flood; river projects; River God belief

①明清时期开封行政区划经历了很大变革,管辖范围日趋缩小,本文所指的开封地区特指现今开封市管辖下的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祥符区以及尉氏、兰考、杞县、通许四县,大体上包括明清时期开封府管辖下的祥符、陈留、杞县、通许、尉氏、兰阳、仪封等州县。

猜你喜欢
明清
浅谈明清徽州的刺绣工艺
浅谈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生活初探
明清如何疏解北京人口
明清皇帝如何施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