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0例疗效分析

2016-07-31 19:59韩兵刘菲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角眼压青光眼

韩兵 刘菲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0例疗效分析

韩兵 刘菲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放血组30例和综合治疗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球后,太阳,太冲,风池穴进行治疗;放血组采用耳尖放血疗法进行治疗;综合治疗组结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法,清晨就诊首先进行放血疗法,休息片刻后进行针刺疗法。以上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眼压变化。在治疗期间记录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眼压和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法治疗后的眼压与针刺组和放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放血组的眼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放血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优于针刺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放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在长期控制眼压和短期降低眼压,缓解症状方面都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和放血治疗。

综合疗法;针刺;放血疗法;开角型青光眼;眼压

近年来,青光眼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失明率也不断提升。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加剧,这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由于眼压升高所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为特征的一种眼病。西方医学界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仍未阐述明了,因此将其称为原发性,病理结果显示为小梁网组织的胶原化变性及物质的沉积而导致的房水流出不畅[2]。目前对它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因长期使用药物产生的耐药性,和因手术而产生的手术瘘道粘连都造成了其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加重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共180眼,均为双眼发病。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0~55岁,平均(37±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21±2.56)年;平均视力为(4.73±0.39);平均眼压为(25.45±3.93)mmHg(1 mmHg=0.133 kPa)。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和放血组各30例(60眼)。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视力及眼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眼压:三次压平眼压测量。②具有青光眼性视盘损害和/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③具有青光眼性视野缺损。④眼压高时房角为开角,具有以上4项或具有第①,④项与第②,③项其中之一者才能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排除引起上述变化的其他疾病。

1.3 方法放血组清晨进行耳尖放血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医者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经碘伏消毒后,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持三菱针对准穴位刺入1~2 mm,随即出针,每穴点刺2~3针,轻压针孔周围,使其自然出血,两侧穴位交替放血,耳尖穴出血大约1~2 mL,然后用消毒棉球擦去,后用干棉球按压止血。针刺组患者取坐位,取球后,太阳,太冲,风池穴。其中针刺球后穴,选用30号以上毫针,直径为0.30 mm。用押手将眼球推向上方,针尖沿眶下缘从外下方向内上方针刺,针身成弧形刺向视神经方向0.5~1.0寸,刺入后不可捻转可轻微提插。风池穴朝鼻尖方向刺入,其余腧穴采用直径为0.35 mm的毫针进行提插捻转泻法。起针时球后穴宜用消毒棉球固定眼球缓慢出针,出针后按压穴位5 min,以防止出血而发生血肿。以上腧穴留针30 min。综合治疗组:清晨就诊时首先进行耳尖放血治疗,放血后取舒适体位休息;休息30 min后进行以上针刺治疗。以上治疗均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 结果(表1~2)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眼压和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眼压与针刺组和放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放血组的眼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放血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放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s,mmHg)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s,mmHg)

注:1 mmHg=0.133 kPa

?

表2 三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表2 三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

3 讨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属祖国医学“青风内障”病范畴[3]。古人以风命名,说明其发生发展与风邪和肝胆密切相关。针刺治疗本病取局部腧穴球后,太阳,疏通局部精气。风池属足少阳胆经腧穴,与眼络相通,又祛风,取之可熄风通络。太冲乃肝经原穴,疏调眼部气机,降低眼压。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治疗急重疾病属于实证的常用方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散淤的特点。针刺耳尖穴可疏通经络,开郁导滞,使眼内水淤得以疏导,从而起到降低眼压的作用。青光眼的患者往往清晨眼压最高,所以放血疗法择清晨施治,可急降眼压。综合治疗组则先进行放血疗法治疗,降低眼压缓解晨起眼部肿胀和不适感后再进行针刺治疗。这种结合不但可以增强针刺疗效,降低眼压,也缓解了进针时由于押手推按眼球所产生的不适感,使患者对针刺的耐受性更强。

从表1可以看出三组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P<0.05),组间对比表明综合治疗组的眼压改善显著优于针刺组和放血组(P<0.05),说明将两种疗法相结合,互补之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针刺组与放血组的眼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此两种疗法在长期治疗来看疗效相差不大,无论是针刺还是放血都是促进了房水的循环和生成[4-5]。

从表2可以看出放血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针刺组(P<0.05),说明放血疗法擅长急降眼压,缓解由于高眼压造成的眼胀眼痛等不良症状,这和放血疗法治疗急症、实证的理论基础相一致。由此放血法不但可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在一些眼压很高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中,也可以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在进行手术治疗前,有效控制眼压,对于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5]。综合疗法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放血组,差异由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综合疗法不但在远期改善眼压方面疗效显著,在短期改善眼压和症状方面针刺和放血疗法也可相互补充。

综上,中医综合治疗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在长期控制眼压和短期降低眼压,缓解症状方面都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和放血治疗。

[1]霍双,董尚朴.青光眼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9):1157-1160.

[2]刘建慧.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开角型青光眼[J].中外医疗,2010,29(1):64.

[3]李建良,李景恒,王蓉.针刺对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1,42(2):36-38.

[4]刘志丹,杨森,朱蓓菁.针刺治疗青光眼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5,30(1):149-151.

[5]甘利民.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12):36-37.

2015-09-01)

1005-619X(2016)04-0367-03

10.13517/j.cnki.ccm.2016.04.015

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眼科

刘菲

猜你喜欢
开角眼压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研究强化护理影响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针灸配合明目汤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