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认知研究

2016-08-01 22:11曾亚尹铂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4期

曾亚 尹铂淳

项目课题:本文是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名词性网络新词的认知语义研究(CX2014B215)”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基础为相关概念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模式;其语义演变机制为挪用机制和拓展机制,且语义演变机制为挪用机制的形式单位数量远少于拓展机制的;其语义演变的结果为变化和转换,且语义演变结果为变化的形式单位数量远少于转换的。

关键词: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概念的知识结构

作者简介:曾亚(1981-),男,湖南株洲人,硕士,湖南信息学院公共课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尹铂淳(1989-),男,湖南邵阳人,硕士,湖南信息学院公共课部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2

一、引言

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总面积20829平方公里,以汉族为主,有苗、瑶、回等少数民族。有2500余年历史,但城市吸引力有限,外来务工人员少,语言“纯净度”高,方言具有代表性。

有学者对其方言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鲍厚星研究了邵阳方言的音系[1]196;李小军分别对邵阳方言的“吗呢”问句[2]556和语气词“咱”“啊”的鼻化别义进行了深入探究。[3]100但未有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研究,即未关注基于语言的经验基础和关于其表征概念的知识结构。本文拟于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尝试揭示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基础、机制和结果。

形式单位①承载概念、展现当地人的民俗、知识结构和认知操作。本研究筛选出410条邵阳方言形式单位作为研究语料,来源以当地人口述为主,拥有对应的普通话形式单位。语料收集自8人,4男4女,年龄在25到60岁间,2人具有高中学历,3人具有本科学历,3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二、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基础

(一)概念的知识结构

是指关于某个概念的百科知识网络,是人类通过与客观世界持续互动的产物,是一个有组织、有层级、有逻辑的系统。

如坐直升飞机,初始义成功引申至“职务或身份等升得很高很快”得益于我们拥有关于概念“坐直升飞机”的知识结构,即知晓直升机上升迅速等。

(二)文化模式

指文化的知识结构。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对不同民族语言的发展起制约作用。[4]77

如讲一个人不识大体,说不懂经。“经”,指儒家经典或作为思想、道德、行为标准的书,体现了邵阳人对儒家经典的重视与尊崇。

三、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机制

汉语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机制有挪用机制、拓展机制、形式单位赋义机制和事物赋义机制。

(一)挪用机制

挪用机制指主体“挪用”其他概念域/框架中与其表征概念有相似性的某一概念并投射至形式单位,使其成为该形式单位的新义项。

如邵阳方言形式单位黄眼狗的初始义为“黄眼睛的狗”,基于知识结构,事物概念“不知感恩图报,不懂孝道的人”与其位于不同范畴,但有着系统的相似性:令人反感、相貌丑陋(有眼疾)等。主体获取事物概念“不知感恩图报,不懂孝道的人”投射至黄眼狗,最后使其拥有新义项,和普通话中的“白眼狼”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如:放大炮(发出猛烈抨击)、牵牛(偷摩托车)、坐直升机(职务或身份等升得很高)、癞皮狗(道德上令人反感或憎恶的人)等。

(二)拓展机制

拓展指形式单位的语义在同范畴中的延伸。具体过程:主体利用同一概念域/框架中与其表征概念具有相关性或邻近性的某一概念投射至形式单位,使其成为该形式单位的新义项,可视为原义项的“拓展”。

如邵阳方言形式单位吃粉笔灰的初始义为“吃粉笔灰”,其激活了行为事件框架“教师教学”,其中施事为“教师”,行为为“教学”,受事为“学生”,结果为“吃粉笔灰”,故“吃粉笔灰”和“教师教学”具有邻近性即二者位于同一行为事件框架,主体获得概念教师教学,并将其投至吃粉笔灰,致使其拥有新义项。

另如:荷叶锅(很大的锅)、海碗(大碗)、闭眼睛(死亡)等。

(三)小结

挪用机制和拓展机制是由内部义项引申所致词义推演,发生于同一范畴。

形式单位赋义机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于概念层面、形式层面或语音层面相互联系的形式单位吸引彼此的义项,使一个形式单位的义项得以进入另一形式单位中,成为新义项。事物赋义机制指形式单位沿用旧的形式,被外界事物赋予全新语义。形式单位赋义机制和事物赋义机制是由非内部义项引申导致的语义变化。

语料收集中(见表1),不存在形式单位赋义机制和事物赋义机制,且语义演变机制为挪用机制的形式单位数量远少于拓展机制的。这符合认知的经济性原则,是指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关于一实体最大量的信息[5]261。拓展机制涉及两个义项位于同一范畴,具体语境下,义项在同框架的拓展比不同框架的挪用更省力,故拓展机制的形式单位更多。

四、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结果

形式单位意义的变化或转换。

(一)变化

形式单位意义的变化指意义在同一范畴内从类到属、从部分到整体或从具体到一般,从属到类,从整体到部分或从一般到具体,或从一成员到另一成员的变化,其本质属性不变 [6]10。

如按风俗,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邵阳需将过世的亲人从另一世界接回来吃住几天,称为接老客。初始表征了一个行为事件概念框架“接老客”,最终表征为行为事件概念框架“接过世的亲人”,二者虽有出入,但概念中心成分一致,皆是“接”,故“接老客”意义变化为“接过世的亲人”。

另如荷叶锅(很大的锅)、菜辣椒(炒菜的辣椒)、哈宝口水(傻子流出的口水)等,语义演变的结果为变化。

(二)转换

形式单位意义的转换指意义从一范畴到另一范畴,包括从一类具体或抽象事物到另一类具体或抽象事物、从事件到事物,从抽象事物到具体事物或从具体到抽象事物 [6]10。

邵阳方言形式单位长尾巴,初始表征行为概念“长尾巴”,于行为事件概念知识结构“小孩过生日”中,位于逻辑结构第一层级的行为为“过生日”,位于第二层级的行为民俗称呼为“长尾巴”,依靠知识结构,突显元素“过生日”,隐略“长尾巴”,突显方式以“长尾巴”代“过生日”,即转喻。长尾巴初始义“长尾巴”,引申义“过生日”,二者隶属于不同的范畴,故“长尾巴”意义转换为“过生日”。

如坐直升机、吃粉笔灰、牵牛等,语义演变结果皆为转换。

(三)小结

从意义建构视角来看,初始义参与新意义的建构,获得建构义。从语义引申视角来看,初始义向建构义引申的结果可以是变化也可以是转换。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结果为变化的形式单位总数为129,占31.4%,转换的形式单位总数为281,占68.6%。语义演变结果为变化的形式单位数量远少于转换的,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理解较不易。

五、结语

1. 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基础为概念知识结构和文化模式;

2. 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机制为挪用机制和拓展机制,且语义演变机制为挪用机制的形式单位数量远少于拓展机制的;

3. 邵阳方言形式单位语义演变的结果为变化和转换,且语义演变结果为变化的形式单位数量远少于转换的,理解较不易。

注释:

①形式单位一般包括词、成语、自由短语、熟语、句子等,文中用粗体且斜体标记。

参考文献:

[1]鲍厚星. 湖南邵阳方言音系[J]. 方言,1989,03:196-207.

[2]李小军. 邵阳方言的“吗呢”问句[J]. 中国语文,2009,06:556-557.

[3]李小军. 邵阳方言语气词“咱”“啊”的鼻化别义[J]. 语言研究,2012,04:99-101.

[4]吴平. 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

[5]Evans, V. & Greens. M.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2006.

[6]廖光蓉. 语义的变化转换研究——词概念框架视角[M].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