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保守主义思想

2016-08-01 23:02封月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4期
关键词:保守主义周作人传统文化

摘 要:如今随着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被重新认识和评价。复古思潮使保守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其对传统文化的阐释得到正视。周作人作为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思想也应该被重新分析和研究。论文以周作人为例,论述了他的保守主义思想倾向产生的背景、原因及特点。论文根据保守主义思想的原则对周作人的理论主张进行简要分析,同时指出其在“五四”时期的特定价值与意义。并结合中国当下之国情分析反思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倾向在今天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周作人;保守主义;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封月(1992-),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2

一、转向选择的必然

“五四”时期留学归来的爱国知识分子们群情激奋地发起了一场以“打倒孔家店”和“重新估价一切”为口号的全面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爱国心切的知识分子在时代气氛的感染下急迫而激进,缺乏冷静的思考。即使是周作人与胡适等性格温和的学者们也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激进的行为和主张。

然而出生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的知识分子们,他们的生活方式、个人气质、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情感心理都是与传统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反叛带着理智上认同和情感上屈辱的矛盾心理。失去精神归宿后的迷茫与寻找和重建精神家园的执着,成为周作人其后建立文艺思想的起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的思想倾向由激进转向保守的必然。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态度和接受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主义,主张以革命形式彻底反对传统,全面吸收西方文化。而以周作人,胡适为代表的另一类知识分子则选择由激进转向保守。他们的保守并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以改革形式剔除腐朽的封建文化,肯定传统文化中应该继承的部分,吸收西方先进现代文明,从而达到中西文化的融合。

周作人转向保守是具有其必然性的。首先是他因为接受西方文化的切入点,与受到尼采超人哲学及俄国社会革命影响的鲁迅不同,周作人所推崇的是英国性心理学家和文化评论家蔼理斯。蔼理斯关于自由与节制均衡的新道德文化观,与周作人所欣赏的日本文化中的礼节观念,古希腊文化中的中和之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相迎合。周作人从中找到了自己文艺思想的立足点,并以调和、均衡,有节制的自由为其保守主义的根本精神,以中西文化的融合为其目的。

其次,周作人童年时代,青年时代都曾接受浓厚的传统文化熏陶和培养。在他开始读书时,他所接受就是中国的正统文化教育,学习《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学经典,使他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同时他也热衷于各种古典杂学著作、古典小说、神话传说等,从而对于传统文学有了更为广泛和全面的了解。周作人能够更系统地把握传统文化,这也影响他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地理性思考。

再次,周作人最终转向保守也与其个人气质有很大的关系。对辛亥革命后一切照旧的失望,对人民革命本能的恐惧,对暴力的厌恶,加之自身缺少狂热的气质,这都使得周作人在五四落潮后开始反思自己和革命的意义。而周作人的命运观念中本身就带有着宿命论的悲观色彩,而中和、平淡的思想心态也是他的主要性格,这些都使他与激进主义格格不入。因此,仅从个人气质角度看,转向为温和的保守主义也是一种必然。

二、保守主义原则的坚守

保守主义者认为只有坚持尊重个人自由的原则与尊重传统的原则,并认为自由原则高于传统原则的人才是真正的保守主义。在周作人看来思想自由是每个主体存在的前提。他渴望建立一个思想自由,高度宽容,保障人民自由的社会。在文艺方面周作人也有自己的一套自由论和文艺的宽容论。他认为艺术是独立的,是作家个性的表现,既不能远离“人生”,也不能隔绝“艺术”。无论是“为人生”还是“为艺术”,周作人认为最重要的在于作者自由真实地表达情感。他希望文艺能够保持其自身的多样性原则,无论是贵族的还是平民的都不能一家独占文坛,压制其他文艺形式的存在。

在坚持自由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周作人提出传统主义原则。周作人作为 “中国最后一代传统的知识分子”,在感受传统文化逐渐走向没落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周作人始终有着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迷恋,中国饮食文化中对于吃食的讲究是精致而细腻的,茶文化与酒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老礼仪与温和、文明的气质使他深深被吸引。但周作人并不是守旧派,他并不主张对传统的全盘肯定,在他看来,传统文化可以选择性地继承,并使其成为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他认为以中国原始儒家文化中的节制、礼仪、调和与中庸为基础的中国新文化建设,可以避免西方现代文明过分强调自由和放纵造成的精神文明沦丧,控制资本金钱与权力欲望的膨胀给人类道德带来的严重损害。

保守主义的基本信条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社会连续性原则”。保守主义者应当尊重历史的经验,不能彻底否定所有传统的价值,应当尊重并承认社会的连续性。周作人曾说他不相信社会“急速而且完全的进步。”他承认历史连续性,相信缓慢地渐进地改革方式。激进主义经常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现存政权,期望迅速改变社会现状,这是保守主义者所不能接受的,他们反对暴力革命,甚至认为历史是循环的,以暴力推翻政权再建立起的新政府其实与旧政权是无异的。在周作人带有宿命论色彩的人生观中,历史就是不断地轮回,因而他十分排斥暴力革命。“五四”时期,周作人曾信奉“新村主义”——一种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生活方式。但其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想在中国建立一个“新村”,而是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能够避免暴力革命的方式。后来“新村”理想破灭,但周作人反对暴力革命的主张却从未改变。

周作人还是典型的精神贵族,他虽在市民中间却始终与他们保持着距离。他对于民众革命所带来的大众权力的膨胀有着深深的恐惧。在周作人看来暴力形式的革命完全暴露了人性的残忍,狂热和毫无节制,于民族与国家的发展毫无益处。对民众革命的失望情绪使周作人失去了启蒙救国的狂热劲头,逐渐由启蒙的先驱者退回到自我启蒙的状态。周作人退回到自己的园地开始闭户读书,他从更高、更远、更深刻的方向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政治。这是一个智者在乱世中最无奈也最清醒的选择。周作人对于保守主义原则的坚守,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于内心精神园地与精英意识的坚守。

三、对峙中的多元发展

“五四”时期,坚守保守主义的周作人与当时的运动热潮格格不入,那么他的坚持在当时是逆时代潮流无用的反抗,还是狂热中冷静的智者?“五四”启蒙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启蒙者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束缚人性、缺乏理性与科学的,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彻底打破传统才是启蒙者救国运动的首要目标。启蒙运动的号召者认为科学与理性能够拯救国民,达到救国的目的。而保守主义者却认为,理性主义是人的理性能力的毫无节制的膨胀,会导致对理性的过度崇拜从而使人在激进与狂热中逐渐暴露人性的弱点和阴暗。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对峙是这一时期文坛的鲜明特色,激烈而精彩的论争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这是“五四”时期文学繁荣健康发展局面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正是保守主义者的坚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白话文运动的过程中,随着白话逐渐代替古文,甚至有人曾提出学习西方以字母文字代替汉字,在保守主义者的一片反对声中没能实现。他们认为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象征,保护中国古老的文字,也是对民族之根的保护。保守主义者所坚守的对传统文化中精髓部分的保护和继承正应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

然而保守主义者力量薄弱,又无法克服自身的悲观与矛盾,最终必然在与激进主义者的论争中处于劣势。在急剧变革的时代,社会既需要狂热的激进主义战士,也需要冷静的保守主义智者,二者必须互相制约,才能推动社会健康而多元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社会意识形态上也始终保持着激进主义的劲头。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渐看到,社会在激进地向前迈进行时失去了太多文化传统。因而近年来国学逐渐兴起,传统工艺、节日、民俗风情逐渐得到重视,这是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在文化复古潮流中的又一次复兴。预示着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古老民族文化传统的国家,在精神文化层面开始逐步走向对传统的复归,这也是当今社会环境下对文化发展的做出的一种矫正。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周作人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

[2]刘军宁.保守主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周作人.雨天的书[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4]周作人.自己的园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5]赵京华.寻找精神家园——周作人文化思想与审美追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周作人.周作人散文精选[M].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7]胡辉杰.周作人中庸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8]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约翰·凯克斯.为保守主义辩护[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0]徐从辉.周作人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保守主义周作人传统文化
乾荣子对周作人创作之影响考察
柏克的法律思想探究——保守主义者的节制与审慎
现象保守主义与塞拉斯两难——显像的规范化解读
周作人之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周作人住在后面
周作人、鲁迅与李慈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