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天禾:“粤”执着 越精彩

2016-08-02 08:41通讯员杨丽郭加文
中国农资 2016年33期
关键词:农资广东服务

□通讯员杨丽郭加文

广东天禾:“粤”执着 越精彩

□通讯员杨丽郭加文

在中国最传统的农资流通企业中,一家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传统农资企业正在演绎、诠释、弘扬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专注、坚守、创新、卓越”,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农资领域恪守本分、心无旁骛做精做强,持续积累和创新,为农资行业释放出强大正能量。

为农服务 不忘初心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是“中国金柚之乡”,金柚种植面积近45万亩。松口大黄农业服务超市农技服务站(大黄农技站)是广东天禾在梅县当地依托核心门店专门设立的第一个金柚技术服务站,专门为农户提供金柚生产全过程的栽培、植保及营养解决方案。

2016年7月3日上午,如往常一样,种植近2000株金柚的大户张三在自家果园忙完后,习惯地走去了离家不到500米的大黄农技站,驻足在“7月农事工作”宣传栏前,了解金柚在七月进入膨果期后的农事工作。每个月的3号左右,广东天禾的金柚作物专家就会结合上月的温度、光照、水份等自然条件,把当月种植金柚的栽培方案、植保方案和施肥营养方案公布在农技站,实时、准确地指导柚农科学种植。陆陆续续,20多个柚农和张三一样,来到农技站仔细看7月农事工作上的内容,有的相互讨论,有的向农技店的店员咨询,有的拿起手机联系上面写的天禾金柚作物专家的电话,邀请他到果园去为金柚“坐诊把脉”。

梅州“天禾好金柚”农技服务品牌是广东天禾加快构建“以作物为导向”的服务体系的一个代表。从2015年起,专注农资主业60多年的广东天禾加快从农资销售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确立了“以农户为中心,以作物为导向”新的战略核心。一是通过建立种植示范基地,围绕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在全省建立28个涵盖金柚、果蔗等11种作物的“天禾好作物”种植示范基地,编制40多种作物的1000多套解决方案,构建“农技-化肥-农药”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技服务模式。二是强化科研合作。广东天禾成功并购整合省农科院科农种业公司和大丰植保公司,强化对农业源头技术的掌控,加快打造种业研发经营平台和农药研发生产平台。三是加快产业整合,广东天禾全资收购珠海瑞农植保公司,拥有第一个农药制剂定点企业,力推首款自主研发农药新产品——“瑞农稻瑞”。四是延伸服务领域。广东天禾加快拓展延伸农业生产综合服务领域,启动实施云浮柑橘无毒苗繁育基地、云南建水葡萄示范基地等项目,探索标准化、高品质的农业综合服务模式。五是深入田间开展农技服务。广东天禾组建了400多人的农技服务专业队伍,每年开展田间技术指导和种植试验示范1万多次、举行各类技术培训会3000多场次,实现了助农增收。

未来农资市场的发展方向是多样的,但为农户和作物提供更直接、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一直是广东天禾追求的目标。坚守农业生产的本质,坚守为农服务的本质,广东天禾在为农服务的征途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深耕广东走向全国

2016年3月16日,粤桂两省区农资流通业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在南宁市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广东天禾与广西供销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定合作经营广西省级农资经营服务平台合同书,双方投资组建注册资本1亿元的广西供销农资公司,目标在广西地区全面复制广东天禾商业模式,在广西再造一个“广东天禾”,逐步形成粤桂两省区相互贯通、一体运营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率先探索省级农资企业跨层级、跨地区整合经营服务网络的范例。

在农资行业变革热潮中,广东天禾以直面困难的乐观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改革创新,走上企业发展的快车道。自2009年股份改制成立以来,广东天禾建立了以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为先导、配送体系为支撑的经营模式,推动农资配送网络终端化建设。目前已在全国建立区域配送中心65家,对接终端门店及用户30000家,在广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山东、河南、云南、陕西、四川、浙江、新疆等多个省区均设有分支机构,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实现“深耕广东、覆盖华南、走向全国”的战略发展布局。

近年,广东天禾加快从农资流通向现代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商转型,着力构建上下贯通、高效运营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一是跨省区整合重组供销社农资业务。按照两广供销社战略合作部署,对接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社下属投资平台。二是有效对接市县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根据广东省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要求,广东天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市场化运作带动基层,通过产权、业务等方式,全面对接40个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三是优化产权结构。根据市场成熟程度,天禾公司优化调整了肇庆、江门等地市级配送公司的产权和组织结构,以经济区域为主组建大区配送公司,提升区域一体化运营水平。四是整合农化网络。对全省农药经营机构进行整合优化,重组湛江、江门、梅州、清远等4个农业科技公司,完善营销推广、资金结算、人员机构、薪酬考核等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五是多样化对接基层。对暂未具备产权合作条件的试点单位,天禾公司采取业务对接、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重点对接试点单位的基层供销社农资门店、专业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带动试点单位恢复巩固基层经营服务阵地。

当今时代追求“短、平、快”,但广东天禾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专注于终端网络建设,拓展精细化分销渠道,把服务“三农”的触角延伸到中国大地。直至今天,广东天禾踏实的步伐依然继续前进。

探路互联网重塑“生态圈”

2015年,“互联网+”概念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热点,在农资这样一个传统行业里,很多企业也已经开始抬头看天,希望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广东天禾经过对“互联网+”深刻的思考,提出用互联网思维重塑农资生态圈。

在”互联网+“的战略转型实践中,广东天禾主要坚定以农户为中心、以作物为导向的战略核心;打造农资经营服务的O2O平台;应用“互联网+”培育核心门店。基于以上目标,广东天禾与用友软件合作,基于用友NC6实现对整个营销活动的总结、分析和跟进,提升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与用友合作实实施全渠道营销系统上线。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ERP、营销、零售、农技服务、作物圈、社群一体化的农资行业领先的O2O综合信息化平台,使公司信息化水平在同行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广东天禾和用友合作开发了三个重点产品,即天禾宝、天禾联盟和门店通。在整个系统中,前台营销系统与中台无缝对接,以保证管理层实时获取费销比数据,以让营销决策有据可依。三个重点产品已经在今年6月成功上线,其中零售系统已在10个门店推广试用,计划年底发展到100个门店;会员系统已发展种植户会员1200多人,计划年底达到2万人。

同时,广东天禾正在组建电商平台。公司按照全省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工作部署,牵头建立省级电子商务平台,并投资1000万元成立天禾嘉网电商公司,作为电商平台运营主体,目标打造基于农资互联网营销,上接总社“供销e家”、下联市县供销社的电商平台。

独具匠心,不惧追逐。在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传统的行业,广东天禾勇敢探索实践农资领域的“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重塑农资生态圈。

天禾文化力量源泉

广东天禾农化服务人员扎根基层,走进田间。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与灵魂。沉淀了六十多年的广东天禾企业文化源远流长,并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与时俱进,传承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天禾人。

在“勇担责任”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广东天禾企业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广东天禾英雄谱评选,评选表彰在营销与服务岗位最优秀的员工和集体、感动天禾人物等。二是创新文化宣传方式,以制作视频、易企秀、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宣传的广度和力度。

企业的发展成就员工的成长,员工的成长促进企业的发展。广东天禾从2009年改制之初的不到400名员工,发展到今天近1600名员工,员工队伍扩张速度之快在业内罕见。广东天禾以“团结协作、文化认同、选贤用能,成就员工”为人才理念,给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一是设计管理、专业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广东天禾建立管理类(M序列)和专业类(P序列)岗位体系,员工可以沿职级由低到高纵向晋升、横向跨通道(序列)发展,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职业晋升通道。二是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广东天禾成立了“天禾学院”,每年组织各类培训约600多人次,针对不同岗位搭建了储备干部“导师制”培养机制、卓越人才培训班、新员工训练营、天禾农资班等系列课程体系,并建立了内训师体系,挖掘内部资源,同时尝试探索建立知识管理平台等等。三是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着力点,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广东天禾实现全员劳动合同制,依法依规缴纳社保、公积金,并为员工购买商业意外险,充分保险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业热情。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只有在企业深处形成文化和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才能真正把“工匠精神”注入到企业的灵魂中。60多年来,“工匠精神”不仅已成为广东天禾的历史积淀和和文化底蕴,更成为天禾人特有的DNA。它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内生动力,推动广东天禾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农资广东服务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广东舆情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