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认真又天真的男子

2016-08-02 05:10孔明珠
妇女之友 2016年1期
关键词:结婚照出版社爷爷

孔明珠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属于非虚构写作,平如为了给后辈留下点家史,在2008年爱妻去世之后于寂寞无聊中铺开宣纸,先铅笔勾线,再上彩色颜料,随后用毛笔墨汁写标题,在画中空隙处,密密麻麻插入图片说明。平如考据史实,还原细节,仿佛早就在百度云上做了备份,眼睛一眨一张照片就飘到他眼前:父亲当年饭碗上图案是蓝色梅花,母亲为红色桃子;初见美棠那天偷瞥到她在窗前光亮处抹唇膏;旧社会最后一个中秋节,平如与美棠滞留在安顺,两个人横躺在旅馆床上,一边吃月饼一边望窗外的月光。三扇窗,两双鞋,一个热水瓶两个玻璃杯他都如数画在纸上,明黄与粉红双拼的底色或许是他记忆最深处的浪漫。

“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微细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地就在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

平如画画并无整体策划,他说年纪愈大记性越好,老早经历的事情清晰得不得了。于是按印象画了8岁发蒙仪式厅堂张挂、烛台、文房四宝;大家庭12个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谁坐谁边上;抗日战争结束他回家乡找到未婚妻,与美棠一家人去小饭店,曾吃到一碗特大碗米粉,上面满满腾腾铺着鸽子蛋大小的肉丸子,那是未来丈人巧遇过去认识的烧饭大师傅;婚后逃难竟也有闲适时光,一次与美棠去跳舞,临走时美棠的背包失而复得,因为里面藏有半斤多救命用的金饰,两人后怕,一言不发,在路边摊买了两只硕大的生梨,路灯下一人一只站着啃掉了。平如叹那梨又嫩又甜,从此再没有吃到过。

平如先生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八期,去国民党军队当炮兵当到连长,历经枪林弹雨而幸存。抗战结束他不愿面对内战,借机请假回乡娶亲。他花了很多笔墨来画与美棠的婚礼,画了婚礼现场的俯瞰全景,还画大厅入口处拍的结婚照,描写十分仔细。当90后老爷爷出名后,被请到山东卫视做节目,主持人问他,饶爷爷此生有什么遗憾?平如答,我遗憾的是与美棠的结婚照没有保留下来。话音刚落,舞台上,就在平如身背后,“哗”的一声从天而降落下巨幅画框,里面的黑白老照片上就是1948年8月在南昌江西大旅社门厅拍的平如美棠结婚照。

这是电视台为给老人惊喜,特地请了两位年轻人到原江西大旅社现场去拍摄的,完了用平如、美棠的头像PS上去,放大印出来带来现场赠送,以了却他的心愿。现在巨幅复古结婚照就挂在平如家客厅沙发上方,不说哪会知道。

其实2013年5月书刚出版时,我就得到了先生的签名本,那是因为平如的孙女小饶曾经在我杂志社当过几年兼职编辑,我关注这件令人既感伤又感动的事,一直想去见饶爷爷。拖延症真可怕,很快两年过去,一天小饶在微信中透露说,我爷爷认识你爸爸!这让我跳起来,啥啥?平如是科技出版社的,我爸爸是文化出版社,这两个人在1957年上半年,同时被评到社里的先进生产者,竟然一起去过杭州,同吃同住同游览了一周!

国庆长假见到了一身灰色西装,白衬衫,银发银眉的饶爷爷,好帅,腰板挺直瘦高个,黑框眼镜,笑意盈盈。寒暄几句,平如急忙拿出那著名的二十本照相与彩绘画剪贴本中1957年那本,翻到7位五十年代知识分子站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印刷职工杭州休养所”招牌铁门下那张合影,老照片发黄模糊,我认了半天,指出右一者疑似我爸爸孔另境,平如说右二是他,左二是秦瘦鸥。

原来,新中国成立后平如到上海,进了舅舅杨元吉的大德出版社,在《妇婴卫生》杂志一人身兼会计、编务、校对、文字与美术编辑5职。1956年公私合营,平如随大德出版社并入科技出版社,第二年即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而自我有记忆,爸爸便是大小政治运动的“运动员”,竟然在1957年上半年那个平如口中短暂的“最好时代”也被光荣地评为文化出版社的先进生产者,送到杭州公费休养。回忆起近60年前那7天杭州休养,平如啧啧有味:天天吃酒席,灵隐寺、三潭印月、西湖、九溪十八涧都去玩过,虽然住的是7人统房间,但是好开心。你爸神气,谈兴浓……

然“一九五七年,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我赴安徽劳教,自此开始了与家人二十二年的分别。”平如离沪后,美棠这位优渥中长大的大小姐不得不独自抚养5个孩子。书后附录有美棠给平如三十几封书信。

平如透露他正在写画《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续集。94岁高龄的平如始终相信《圣经》里说的那句话:只有儿童的心才会上天堂。

编辑/周六

猜你喜欢
结婚照出版社爷爷
我等待……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结婚照
俄罗斯流行搞怪婚纱照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