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F-α和sICAM-1在颅内动脉瘤的表达①

2016-08-03 07:20杨福义赵梓涵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分级

杨福义,高 涵,赵梓涵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TNF-α和sICAM-1在颅内动脉瘤的表达①

杨福义,高涵,赵梓涵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摘要: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破裂动脉瘤患者中血清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连续收治的27例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患者入院根据Fisher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对临床预后评分。72h内抽取血液样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和sICAM-1浓度。结果:在动脉瘤患者中初始血清TNF-α浓度较低,并且不与影像学评分和临床相关。血清sICAM-1水平与Fisher量表呈正相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没有TNF-α介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水平越高,患者预后就越差。

关键词:TNF-α;sICAM-1;动脉瘤破裂

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循环中产生由促炎细胞因子TNF-α介导的炎性反应。通过细胞因子的刺激,炎症过程可以促进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的发展,这对SAH后病人的结局产生不利的影响[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是ICAM在细胞外的存在形式,是白细胞通过血脑屏障的关键。临床证据表明,sICAM-1可能参与血管痉挛过程,血清sICAM-1水平升高,可能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晚期预后不良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术后并发症,引起病人的不良预后。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动脉瘤破裂后早期TNF-α和sICAM-1血清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02~2014-02收治的2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33~77岁,平均55岁。动脉瘤破裂后存活22例,死亡5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11分1例,13分4例,14分1例,15分18例,其余临床评估指标见表1。SAH患者入院时,进行Fishe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法进行临床分级,其中3例临床评估前死亡。患者临床预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估。

表1 入院患者临床评估数据[n(%)]

注:n为患者数量。

1.2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72h内静脉抽取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sICAM-1浓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计算基于检测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影像学、临床与血清TNF-α和sICAM-1浓度进行假设检验相关性。5%的概率水平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液血清TNF-α和sICAM-1浓度比较

见表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血清TNF-α和sICAM-1浓度比较

血清TNF-α不与影像学评分和临床相关(P>0.05)。sICAM-1浓度与Fisher分级呈正相关(r=0.439)与GOS评分呈负相关(r=-0.423),见表3。

表3 血清sICAM-1浓度与Fisher分级、GOS评分相关性

血清sICAM-1浓度与Fisher分级和GOS评分有关。逐渐增加的sICAM-1浓度与Fisher分级进行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等级为4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提高,见图1。sICAM-1浓度与GOS评分呈负相关:GOS得分4分和5分的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水平较低,GOS得分在1分或3分的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并显著高于GOS得分5的患者水平,见图2。

图1 sICAM-1浓度与Fisher分级

图2 sICAM-1浓度与GOS评分

3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产生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重症[2],早期病死率可达50%,大脑动脉破裂导致血液外渗,诱导细胞因子刺激免疫反应,促进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的发展。在出血后的几天里,全身炎症反应[3]开始发展,TNF-α是炎症反应的主要启动因子。在SAH后4~10d,脑脊液中TNF-α水平显著提高。在本文中,对早期TNF-α水平进行了研究,患者在入院72h内抽取血液样本,数据结果显示动脉瘤患者的TNF-α水平与对照组水平相似。TNF-α与影像学和临床评分不相关。在许多病理情况下,TNF-α刺激炎症反应,入院3d内血清TNF-α处于低水平,是由于出血后的早期没有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内皮细胞表面上的黏附分子能够促进白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蛛网膜下腔。黏附分子在细胞外以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形式存在于脑脊液和血液。一些研究表明[4],动脉瘤破裂后,血清sICAM-1水平增加。Mack等人[5]发现,在出血后的早期sICAM-1水平升高,晚期高sICAM-1水平可以对临床预后进行预测[6]。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血清sICAM-1水平与SAH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血清sICAM-1水平与Fisher分级和GOS评分的相关性。前者表明血清sICAM-1浓度与出血强度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同时,高水平sICAM-1浓度有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GOS得分低的患者sICAM-1浓度显著升高。这项研究表明,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没有TNF-α介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水平越高,患者预后就越差。

参考文献:

[1]杨福义,郭庆章,杨军. 亚低温对实验性脑血管痉挛大鼠脑组织水电解质含量及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 29(6):64-65

[2]杨军,杨福义,廉晓宇,等.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5):119

[3]Dhar R, Diringer MN. The burden of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predicts vasospasm and outcome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Neurocritical care,2008,8(3): 404-412

[4]Frijns CJ, Fijnheer R, Algra A, et al. Early circulating levels of endothelial cell activation markers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associations with cerebral ischaemic events and outcome[J].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2006,77(1): 77-83

[5]Mack WJ, Mocco J, Hoh DJ, et al. Outcome prediction with serum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levels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02,96(1): 71-75

[6]Mocco J, Mack WJ, Kim GH, et al. Rise in 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levels with vasospasm following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02,97(3): 537-541

作者简介:①杨福义(1964~)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通讯作者:赵梓涵(1986~)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医师。E-mail:emailkey@163.com。

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3-0053-02

(收稿日期:2015-03-18)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分级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