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①

2016-08-03 07:20秦迎春于海江徐玉华于海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3期

秦迎春,于海江,徐玉华,于海莲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手法复位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①

秦迎春,于海江,徐玉华,于海莲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强力定眩片口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5-05耳鼻咽喉科门诊治疗的80例HC-BPPV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40 例应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HC-BPPV, 治疗组40 例在手法复位基础上应用抗眩晕药物强力定眩片口服治疗HC-BPPV,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于2 周, 对40例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并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口服强力定眩片药物治疗HC-BPPV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法治疗HC-BPPB,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法复位法; 强力定眩片;HC-BPPV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benign paroxysmal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疾病, 又称耳石症。是由于头位改变而引起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并伴有特征性眼震,其发病机制围绕两种学说,管结石症学说和嵴帽结石学说被临床广泛认可。临床根据受累的部位分为后半规管(PC-BPPV)、水平半规管(HC-BPPV)、上半规管(AC-BPPV) 及混合型 BPPV四类,而HC-BPPV是耳石脱落至水平管而引起的剧烈眩晕,多数伴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由于HC-BPPV眼震复杂,病人症状较重、恢复慢。在临床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方法是各种耳石复位疗法[1],本文随机选取2014-05~2015-05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治疗的80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观察对象。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 HC-BPPV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05~2015-05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80例HC—BPPV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40 例应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HC-BPPV,治疗组40例在手法复位基础上应用抗眩晕药物强力定眩片口服治疗HC-BPPV,其中男28例, 女52例; 年龄19~72岁,平均(51.3±5.3)岁。病程1d~10 年。所有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头部转动时出现眩晕及特征性眼震,伴恶心75例,伴呕吐44例。特发性耳石症51例,继发性耳石症39例,既往史:高血压28例,脑梗塞23例,头外伤3例,突发性耳聋10例,颈椎病12例,糖尿病9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所制定的良性阵发性 位置眩晕的诊断标准[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查方法

滚转试验[3]:是用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检查,戴视频眼罩,将患者仰卧位头部抬高30°,迅速将头向一侧转动并保持头位不变1min,询问患者有无眩晕,观察有无眼震,然后将头转回中位,保持头位不变1min,再快速向对侧转头,保持头位不变1min,观察眼震情况。眼震特点为水平方向变化的眼震。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单纯手法复位(Barbecue 翻滚法)[4]。治疗组应用手法复位(Barbecue 翻滚法)联合药物强力定眩片治疗。HC-BPPV应用(Barbecue 翻滚法)手法复位:扶病人由坐位转变成平卧位,头太高30°,将头向健侧旋转90°;将身体由平卧转到俯卧,然后将头向健侧继续旋转90°;将头部向健侧继续旋转90°;扶病人坐起。每个头位保持1 min至眼震和眩晕消失。重复上述步骤反复进行,直至任一头位均无眼震及眩晕。 再循环操作3次结束治疗。治疗组在手法复位的同时给予强力定眩片口服, 每日3次, 每次6片,两周一疗程。两组患者均随访两周。

1.4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年发布的耳石症疗效评估标准提出的来评定,治愈: 眩晕及眼震等均完全消失;有效:位置性眼震及眩晕减轻;无效:眩晕及眼震未见消失,甚至加剧或转为其他半规管位置性眩晕。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采用例数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两周后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40)

2.2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两周,治疗组在治疗两周内无患者复发。对照组在两周内有1例复发,有1例伴有头昏、头疼症状。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由1921年Barany[5]首次提出, 由Di x 、Hallpi ke 1952年命名, BPPV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病。根据解剖特点,可分为后半规管BPPV(PC-BPPV),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上半规管BPPV(AC-BPPV)。由于后半规管离椭圆囊最近,临床上比较多见,水平管次之,而上半规管最少见。

HC-BPPV病人多于左右转头时发生短暂性眩晕,在Dix- Hallpike 试验检查时敏感性差,可能与水平半规管在解剖部位有关。水平管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采用滚转试验,此检查能有效激发HC-BPPV的眼震及眩晕状态。HC-BPPV眼震复杂、持续时间长、潜伏期短、不疲劳感,并且眩晕症状剧烈。HC-BPPV眼震有两种:一种是水平向地型眼震,一种是水平离地性眼震。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当头位改变时出现的眩晕、恶心、呕吐及特征性眼震,HC-BPPV我们采用 Barbecue 翻转法复位,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能有效迅速缓解眩晕症状。BPPV手法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的主要方法,不需要特别的仪器并且在几分钟内即完成治疗,安全可靠,医疗费用低,可在短时间内起到非常显著效果,特别适合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强力定眩片是一款心脑血管类药物,主要成份为天麻、杜仲、野菊花、杜仲叶、川芎。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管阻力、抗炎等功效,具有定眩、降压、降脂作用,能迅速缓解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失眠等症状。临床上经过十年的证明,强力定眩片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高血压、高血脂、梅尼埃症有着确切的疗效,同时强力定眩片可用于防治小中风、中风后遗症以及改善心脑血管供血等方面的临床治疗,在心内科、神内科、骨科、五官科、中医科等科室得到广泛应用。由于HC-BPPV病人多数为中老年患者,眩晕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症状,单纯手法复位往往不能快速缓解这一系列剧烈眩晕症状。本文在治疗组实施的Barbecue 翻转法复位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HC-BPPV能快速缓解眩晕症状,随访两周治疗组40例,痊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40例,痊愈2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比较治疗组在治疗两周内无患者复发。对照组在两周内有1例复发,有1例伴有头昏,头疼症状。手法复位联合强力定眩片口服成功复位明显高于单纯手法复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本文通过两组HC-BPPV患者的治疗, 在治疗前,健康宣教也很重要[7]可采用口头宣教图片展示视频讲座以及与患者互动的座谈形式,用老年人易于接受理解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加深印象,并指导其在实际中应用。耐心讲解BPPV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病人在复位过程中会出现短暂眩晕属于正常现象,嘱病人放松,及时说出此时的感受,注意头部不能随意改变,以免耳石误入其它半规管。行手法复位时, 注意动作要轻柔, 以防并发症发生, 建议病人手法复位治疗后2d尽量健侧卧位入睡, 不要猛的转头、低头及颈部操等诱发动作。本文中两组病人中均有手法复位无效者, 可能复位手法不当或因半规管解剖的变异导致脱落的耳石复位不顺利, 或耳石在向前庭移动时, 被膜性半规管粘住致狭窄,使耳石不利于复位[8]。

本组BPPV病人多见于中老年人,病人多伴有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脑梗、腔梗、高血脂、糖尿病等。王辰报道[9]北方地区城市患者冠心病的比例较农村要高, 农村脑梗塞患者人群的高血压病高于城市。病人往往存在迷路缺血障碍,眩晕发作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可使微血管痉挛,缺血症状加重,使病人的病程延长。在临床上,强力定眩片有降压、降脂、定眩的作用。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以及上述诸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失眠等症。强力定眩片能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并使其高密度脂蛋白有增加的趋势。表明产品有降血脂的作用。此外,强力定眩片有缓和的降压作用,且无耐受性。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联合强力定眩片口服,可快速缓解HC-BPPV剧烈的眩晕症状,复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法复位且复发率低,有效的缩短病程,操作简单、安全,医疗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建民,李慧.位置性眩晕的几种手法复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5):60-62

[2]吴建新,盛莉莉 ,娄丹宁,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分 析[J].山东医药,2013,53(17):83-85

[3]秦迎春,徐丽萍,徐玉华.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35(6):108

[4]邢光前,陈智斌,卜行宽.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 36(1): 28-30

[5]Barany R. Diagnose vonKrankheitserscheinungen im bereiche deso-tolithenapparates[J].ActaOtolaryngol, 1921, 2:434-437

[6]秦迎春,张爱华,徐玉华,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58 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2):75-76

[7]彭红梅,陈春红,陈俊雄. 健康教育对伴糖尿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4):45

[8]Poll ak L . Awar eness of beni gn par oxys mal verti go i n cent r alIsr ael [J ] .BMC Neur ol ogy,2009,9:1

[9]王辰,关雪莲,侯丽淳,等.佳木斯市城乡居民脑梗塞危险因素调查[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2):22-23

作者简介:①秦迎春(196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学士,副主任护师。 通讯作者:于海莲(196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学士,副主任护师。E-mail: yhl464071@126.com。

中图分类号:R4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3-0045-02

(收稿日期: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