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①

2016-08-03 07:20莫亚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转换率聚乙二醇干扰素

莫亚艳

(云南个旧市传染病医院,云南 个旧 66100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①

莫亚艳

(云南个旧市传染病医院,云南 个旧 66100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干扰素治疗,治疗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0例(35.7%),治疗组出现12例(42.9%),对比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能够提高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促进ALT指标恢复,实现持久免疫应答,是治疗慢乙肝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转阴率;不良反应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全球性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已经成为一项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进一步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6~65岁,平均(48.5±1.7)岁。治疗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4~68岁,平均(47.3±2.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

(1)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2],患者HBV DNA和HBeAg均为阳性,ALT指标明显升高。(2)排除免疫疾病患者,血液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等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治疗(商品名:安达芬,生产厂家: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00万IU/支,批号:国药准字S20000012),用药方法为皮下注射,每次500万IU,隔日1次。

1.3.2治疗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生产厂家:上海罗氏制药公司,规格:180μg/0.5mL/支,批号:国药准字J20070055),用药方法为皮下注射,每次180μg,每周1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8周,用药后观察对比疗效。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24周、48周后的HBV DNA转阴、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情况。(2)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其中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和χ2检验。P<0.05说明对比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比较由数据结果可知,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的比较(n=28,%)

2.2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发热、皮疹、乏力、脱发、血常规异常上共计出现10例,发生率为35.7%;治疗组共计出现12例,发生率为42.9%。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比较(n=28,%)

3讨论

研究数据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15%以上在5年内会发展成为肝硬化,且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0倍[3]。HBV DNA反映HBV的复制情况,ALT指标则反映肝脏炎症活动和病情的进展情况,临床上如何抗病毒治疗、抑制HBV的复制及持续稳定肝功能是进一步延缓病情进展恶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两大类药物,随着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认识和要求不断提高,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处理已成为目前临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核苷(酸)类似物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快,但长期服药有耐药风险,复发率高,停药困难,而干扰素除了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实现持久应答方面更具优势。普通干扰素半衰期短,隔日给药导致患者的血药浓度变化大,容易形成峰谷效应,因此影响临床疗效;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半衰期长,每周用药1次能够使患者的血药浓度处于稳定水平,保证了药物活性,最终提高治疗效果[4]。

本文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结果显示,28例治疗组患者治疗24周后,HBV DNA转阴率为60.7%,ALT复常率为67.9%,高于对照组的17.9%、39.3%;治疗48周后,HBV DNA转阴率为82.1%,HBeAg血清转换率达到35.7%,高于对照组的50.0%、10.7%。对比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和叶欣等人的研究数据相接近[5]。尽管患者用药过程中会有发热、皮疹、乏力、脱发、血常规异常等不良现象发生,但症状相对较轻,且调整药物剂量不良反应可自行消除,因此不会影响治疗。

综上所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提高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促进ALT指标恢复,实现持久应答,最终达到更高的持久免疫控制。

参考文献:

[1]朱月永,吴银莲.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72周疗程的疗效优于常规疗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10):737-741

[2]贾继东,李兰娟.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04(1):113-128

[3]纪永健,李菲菲.HBeAg早期下降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5):335-339

[4]敖飞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单用及联合应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4):214-217

[5]叶欣,石彦.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例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5):326-327

作者简介:①莫亚艳(1972~)女,彝族,云南建水人,学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诊疗工作。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3-0118-01

(收稿日期:2015-11-01)

猜你喜欢
转换率聚乙二醇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
太阳能硅片表面损伤层与转换率的研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