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光伏与互联网如何深度融合?

2016-08-04 08:06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陈东坡
电器工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电站运维能源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 陈东坡/

互联网+”背景下,光伏与互联网如何深度融合?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 陈东坡/

互联网企业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精神和注重用户体验的思维,能为光伏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光伏电力的利用效率,使得光伏电力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分配跟信息在互联网中一样方便快捷。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升温以及《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互联网与能源的融合恰逢其时。对此,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对光伏与互联网的融合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目前我国光伏与互联网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光伏与互联网可以从资源评估、设计角度;光伏电站的监控、运维角度;投融资、项目交易角度;电能分配和管理角度四方面进行融合。实现光伏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需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光伏企业需要找准融合入口;互联网企业要敢于拥抱光伏企业;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联盟、协会要搭建好信息交流、分享平台。

一、背景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他强调“要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2016年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意见被业界誉为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似乎也预示着2016年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元年。《意见》的发布利好分布式能源,尤其是分布式光伏。

二、互联网与光伏融合雏形初现,融合模式单一,产品雷同缺特色

(一)互联网和光伏融合侧重平台建设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在光伏领域内的渗透,互联网与光伏的融合出现了一些新模式。

——阳光动力搭建了一个光伏B2B电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上游商家可以开辟各种产品销售渠道,下游采购方可以依托里面的大数据系统,获取所需资源,实现光伏产业的产业链对接。

——华为凭借其在通讯、软件、数据采集领域的优势,推出了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智能运维云中心、智能光伏电站监控系统、智能光伏电站生产管理系统。

——淘科发布了类似淘宝网的新产品“光伏客”平台,该平台一方面提供数据,另一方面为电站安装商、运维商、电站设计、业主、电站资产、保险金融机构、评估机构提供一个全面的服务,客户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服务商。

——远景能源则建立了阿波罗光伏云平台,该平台从多个入口全方位采集数据,最终形成一套具备多样性的数据体系。

——北京木联能股份有限公司则推出了i光伏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可再生能源信息资源数据库,用户体验数字地图,运行对标服务,资源评估产品,电站交易评估、保险平台产品,主要致力于光伏领域的资源融合和产业互联,解决光伏行业资源不对称,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

——航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一个类似O2O的光全民光伏平台。该平台利用互联网共享的手段,把光伏项目资源都挖掘出来,对接给EPC和投资商。

上述企业基本上都侧重建平台,希望通过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实现能源优化配置。

(二)融合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单单仅做平台可能还不够,关键还要看有没有增值服务。对上述企业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它们成立都不久,说明我国光伏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融合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东西都“看不清”,相互融合发展的观念还不足、信心还不强,当然这也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而且这些企业平台推出的产品有很多功能、甚至操作界面都一样,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光伏与互联网还需要在相互融合方面多做有益探索,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光伏与互联网融合的全新能源生态系统。

三、光伏电站多环节跨界互联网,保障收益最大化

(一)资源评估、设计互联网化保障投资合理化、设计高效化

光伏电站建设前的资源评价和设计需要大量气象、辐射资源数据作为支撑。借助于互联网的技术,可以将一些有权威的气象数据资源信息以及全国各地的实测数据汇总在一起,并经严格的整理和筛选,然后建立大数据库。用户只要输入相应的位置关键词或者进行范围定位,便可很快获取需要的气象以及辐射资源。同时,以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基准建造相关的模型、软件,并将它们运算的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修正,不断提高精确度,便可对未来运行状况进行预测。互联网的融入,也为最优建设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节省相应的人力物力。

将资源评估、系统设计与互联网融合以后,可以为投资人、新能源主管单位等提供前期的资源评估,方便他们掌握全国各地的资源情况,找寻适合的投资区域;或者对已经锁定的投资区域资源数据进行对比,辅助收益测算,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二)监控、运维互联网化促使运维效率大幅提升

对光伏系统的监控,可以精确监测逆变器的每一路组串电流、电压。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给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从而实现精细化运维、预防性运维。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全国不同位置的多个电站当作本地逻辑电站进行管理,汇总多个电站生产数据,深入分析,形成一整套电站的KPI指标,用该指标评估电站运行健康状态,快速找出短板、给出优化建议,辅助集团领导决策分析。采用无人机技术,实现大范围快速巡检,提升运维效率。除了监控运营情况外,还可以采用光伏终端及专用APP辅助资产快速准确录入,对每一块组件、每一个节点都做到可管理、可回溯。

将监控、运维与互联网融合以后,可以实时地将突发状况和发电的不理想情况直观、及时地展现给运维人员,前瞻性和及时性都能得到大幅提升。如果将监控到的运行数据与天气数据、气象数据、电网数据、电力市场数据进行整合,则能为大型电厂和小型家用太阳能设备提供最优的能源利用方案。

(三)投融资、项目交易互联网化保障供需信息对称、交易评估客观公正

光伏与互联网融合后,企业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建立光伏发电项目池,并对项目池中的项目进行分类整理,为投资人推荐优质项目,介绍合作伙伴,促成光伏发电项目与投融资对接。也可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众筹模式和投资基金,推广适合我国光伏发电应用的投融资产品,以满足光伏发电项目融资需求,提升投融资行业服务水平和对接效率,消除资金偿还风险。

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光伏电站交易的技术评估和财务评估服务。技术评估部分以电站资产的优劣评价为目标,通过对运行数据的深度分析和现场的运行诊断帮助交易双方客观公正地评估电站的优良程度。财务评估部分则是通过大数据支撑更加准确地对电站财务指标给出合理的评估。这两方面的评估可使得银行和保险公司能够对于光伏电站进行必要的资产评估,让电站作为资产价值充分在市场上展现,实现资金交易。

(四)电能分配、管理互联网化保障电力调配合理化、用户利益最大化

将分布式光伏与互联网进行融合,用户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把需求、线路状况等信息及时发送到决策计算中心,为优化电力调度和配电策略设计提供支撑,从根本上实现电网调度部门对分布式光伏电力的管理和控制;用户还能根据能源价格和自身能源需求,建立恰当的供需模型,安排其消费、并网和存储策略,实现利益最大化。互联网则可以搜集不同用户的能源使用数据,从中计算出相应的能源使用规律,制定合理的能源使用策略,作为一个最佳使用策略反馈给用户,供用户选择;还有利于不同供需子网之间实现能源供给协同,实时、高效的监控和调配,从而降低能源使用成本。

四、多方齐发力,助力光伏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一)光伏企业需要找准融合入口

光伏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可以从资源评估、设计角度;光伏电站的监控、运维角度;投融资、项目交易角度;电能分配和管理角度四方面进行融合。光伏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时必须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自身定位选择好合适的融合路径、入口,在此基础上光伏企业还需要在自己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研发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都以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为出发点进行重构。在重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互联网当做一个工具,仅仅希望通过互联网提高组织效率、改善服务水平,以此来获得更大利润,而应该冲破原来的思维阻碍,将共享与众包两种模式融入进来,才算真正重构成功。

(二)互联网企业敢于拥抱光伏企业

互联网企业则要充分发挥自身很强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实力,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优势,大胆去拥抱光伏企业。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创造以前没有的产业结构和模式。此外,互联网企业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精神和注重用户体验的思维,能为光伏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光伏电力的利用效率,使得光伏电力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分配跟信息在互联网中一样方便快捷。

(三)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国家相关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光伏与互联网融合的企业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允许各类资本、企业、技术进入,允许一些行业协会、民间组织、联盟牵头定期举办一些能源互联网会议,使业界详细了解政府政策,还可以使政府听到市场的声音,以便更好地推进光伏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同时针对光伏与互联网融合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实施科技专项,组织相关企业、科研单位积极申报相关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并促进相关技术产业化。

(四)联盟、协会要搭建好信息交流、分享的平台

作为行业协会、联盟,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打造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搭建相关领域之间信息分享和交流的桥梁。同时,紧密跟踪新技术和新应用,充分发挥互联网行业优势,加强光伏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推动光伏巨头跨界互联网,实现行业间的相互融合,让互联网成为人类的新福祉。

猜你喜欢
电站运维能源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