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创新领先处爆发临界点机器人产业

2016-08-04 08:06肖吉德
电器工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机器人人工智能

/肖吉德/

人工智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创新领先处爆发临界点机器人产业

/肖吉德/

全球机器人行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19年行业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而2015年机器人行业规模为710亿美元。目前机器人行业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机器人的功能不断丰富,对机器人研发的投入不断扩大,在加速行业竞争的同时也降低了机器人自身成本。

在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上,4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学者深入探讨正在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影响及挑战,指出2016年将成为发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年份。

人类早在1956年就提出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而机器人产业会成为这场变革的领导产业,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机器人将占领众多工作岗位。国际数据公司(IDC)在2月24日的《全球商用机器人消费指南》上发布预测报告称,机器人行业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全球机器人行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19年行业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人领域正汇集了全球最聪明的人和最具创新力的企业。《机器人商业评论》近日公布的第五届全球机器人50强名单(RBR50)分布在11个国家,美国以24家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中国有3家进入。

人工智能带头推动技术跨界融合改造一切行业形成就业挑战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在1月20日的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开幕致辞中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颠覆几乎所有国家的所有行业,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其蕴含的希望和潜在的危险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即将迎来的这场技术革命将彻底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的方式。无论从其规模、影响范围还是复杂性来看,这场转型都将和人类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截然不同。

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论坛上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发展不再是以线性速度,而是呈几何级增长,它不仅将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还会改变人类本身。

按照施瓦布的定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各项技术的融合,以移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新能源、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并将日益消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从智能机器人到无人机,从3D打印机到无人驾驶汽车,从虚拟现实技术到物联网,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以及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的应用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些技术汇集在一起,将会打开一个全新的时代。

新技术革命也会带来相应的众多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将导致就业市场日渐分化,出现“低技能、低收入”和“高技能、高收入”两个极端,进而加剧社会关系的紧张。

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职业的未来》报告指出,到2020年,科技发展将导致15个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净损失逾700万个工作岗位,女性受到的影响将会更大。其中受最大影响的可能是对那些原本自认为不会受到影响的中等技术人群,例如客户服务等,他们将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有专家估计,美国约45%的就业岗位将受到自动化技术的影响。新技术革命也会创造210万个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更为专业的领域,例如计算机、数学、建筑以及工程等。

高水平的自动化和互联功能将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制造新的财富差距。瑞银集团在此次论坛上发布的白皮书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可能削弱新兴市场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展中经济体将面临更大挑战,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政策,这次工业革命将加剧不平等。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一份最新报告预测,机器人取代时薪低于20美元以下岗位的几率为83%,取代时薪介于20~40美元之间岗位的几率为31%,取代时薪超过40美元岗位的几率仅为4%。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安迪·霍尔丹预测机器人可能在美国和英国分别取代8000万和1500万个工作岗位。

机器人市场4年倍增至1350亿美元

2月24日,市场研究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C)在《全球商用机器人消费指南》上发布预测报告称全球机器人行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19年行业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而2015年机器人行业规模为710亿美元。目前机器人行业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机器人的功能不断丰富,对机器人研发的投入不断扩大,在加速行业竞争的同时也降低了机器人自身成本。

新兴的机器人消费市场囊括了机器人系统采购、系统硬件支持、软件支持,机器人相关服务以及后期硬件维护等13个关键行业和52个细分市场。

机器人是未来制造业创新的核心技术之一。相比于此前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今后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电子、零售、医疗、物流、服务、教育以及政府部门等诸多行业。而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熟练劳动力相对短缺、机器人系统成本下降和可靠性提升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是驱动机器人普及的重要推手。

配件制造以及流程制造行业是推动机器人行业消费的主要动力。2015年配件制造的市场规模占据市场总量的33.2%,流程制造行业占比30.2%。未来三年内,资源开发,医疗健康以及交通运输将占据机器人消费的主导地位。而流程制造以及医疗健康行业将是使用机器人增长最快的行业,IDC预计2019年两行业机器人消费规模将翻番。

从技术角度分析,包括电子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以及服务机器人在内的全球机器人系统消费将于2019年增长至320亿美元。而机器人相关服务行业,包括程序管理、教育培训、硬件安装、系统集成和服务咨询在内的诸多市场规模将于2019年超过320亿美元,其将超过机器人系统本身成为未来增长最快的行业。与此同时,机器人系统软硬件支持(服务器、存储器、控制系统、网络架构以及机器人应用程序)的市场规模也将获得同速增长。

从地域角度统计,亚太地区将占据全球机器人市场消费的65%以上。欧洲、中东以及非洲地区(EMEA)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2015年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美洲地区的机器人市场以97亿美元位列第三。IDC预计2015年至2019年亚洲地区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加一倍,成为行业增长最快的地区。美洲将位列其次。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201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为22.5万台,中国销量约占四分之一。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智能制造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指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推动下,我国资金、资源向智能制造领域加速汇聚,未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是长期大主题。

全球机器人50强分布11个国家美日领先中德英加后追

机器人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新公司的不断涌现让人应接不暇。美国《机器人商业评论》(RBR)近日公布了第五个年度“RBR50名单”:2016年《机器人商业评论》认为最值得关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50家机器人行业名单。

在2016年度RBR50的最终结果中,除了大型企业集团,其中有23%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2016年度RBR50共有11个国家的机器人企业入围,美国以24家居首,日本有9家,中国、德国、英国、加拿大各有3家企业进入,另外丹麦、印度、以色列、韩国、瑞士各有1家进入。

2015年度的RBR50名单同样分布在11个国家,美国有19家,日本9家,德国8家,瑞士、英国、加拿大各3家,中国丹麦、法国、韩国、荷兰各1家。

相对于2015年,2016年美国新上榜5家公司,德国5家公司落榜,瑞士只存留1家公司,法国和荷兰则完全落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面孔,以色列、印度和中国。

美国在机器人产业处于领先的地位。谷歌专注于研发医疗、辅助、仿人、工业、机械手、移动机器人,在业界处于领导者地位。Intuitive Surgical是一家生产用于医疗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公司,它衍生出两家新公司,Google/ Ethicon's Verb 和Titan Medical。身处美国的土耳其青年们大规模地投身于物流行业,由此许多针对物流市场的新兴机器人公司就应运而生了,比如Fetch Robotics、Locus Robotics、IAM Robotics;像Aethon或Vecna这样保守的医疗物流供应商也不断拓展其运输业务空间;而巨头亚马逊机器人公司则致力于实现仓库工厂各方面的自动化。Seegrid公司在经过彻底改造后推出了新的视觉引导机器人车(VGV),同时也致力研发三维导航的应用软件;ULC Robotics公司则以地下管道机器人开拓了回收基础设施这一新技术;Jibo公司凭借其家庭机器人上榜,主打成为互动型伴侣和家庭助手的家庭机器人项目投资了5000万美元,而Jibo的目标是世界上每一户家庭都有这款机器人的身影。

日本仍保持着2015年9家上榜公司的成绩,但这其中仍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一成绩虽然重申了日本在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领先地位,但在安倍晋三政府推行所谓的“机器人革命”后,该国机器人产业陷入了因循守旧的泥潭;而努力适应下滑经济的韩国的高科技王牌三星,在装配用机器人和机器人零件方面则占有一席之地。

欧洲的机器人产业大有严重下滑的趋势,亟需重振;印度的GreyOrange公司赶上了物流运输业迅猛发展的大势,其主打的移动机器人将在亚洲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英国的Delphi、Soil Machine Dynamics、Open Bionics三家公司上榜,令人惊讶的是,Open Bionics这家小公司已经连续两年登榜了;加拿大继续凭借着Clearpath、Robotiq和新Titan Medical三家公司保持着实力。

中国入围的3家分别是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这个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将有更多的机器人创新企业涌现,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的参与者。

《机器人商业评论》选择这些机器人行业远见者的标准,是基于一些公认的原则,以及考量了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突破性应用、商业上的成果和潜力等方面,并且这些企业代表了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的不同水平和不同方面。是否具备创新且具有突破性的应用软件、是否取得商业成功或具有商业潜力是《机器人商业评论》编辑团队在编制RBR50时的主要评定因素。其中有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有小型实验室,还有一些虽然规模尚小,但已取得一定成功的公司。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机器人人工智能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工业革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工业革命的扩展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