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技术探讨

2016-08-06 09:15杨晓东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3期
关键词:杂草作物栽培

杨晓东

摘要:地膜覆盖技术是通过创造不同于露地栽培的农田土壤环境,达到增温保墒、蓄水防旱、抑制杂草、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改善作物品质等目的。简述地膜覆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其促进作物增产的机理,介绍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技术要点,供农业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地膜覆盖;技术;薄膜;增温;应用

中图分类号:S6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3-0049-03

地膜覆盖技术是用透明的塑料薄膜把适播农田从地面上封盖起来,造成不同于露地栽培的农田土壤环境,通过增温、保墒、蓄水、防旱及保持土壤疏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生长、压碱、促进作物根系发育,从而促进作物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进而提高种植效益。

1 地膜覆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地膜覆盖技术作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具有增温、保水、保肥、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等特点。该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当时,随着农用塑料薄膜的出现,日本于1948年最早尝试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进行作物生产。1955年将该技术应用于草莓生产并取得较好效果。1965年正式开展地膜覆盖技术方面的研究。1977年,在日本120万hm2旱田作物中,地膜覆盖面积占16%,其中,保护地的地膜覆盖面积达到93%。法国于1961年开始在东南部地区用塑料薄膜覆盖瓜类作物;意大利于1965年对蔬菜、草莓等作物进行地面覆盖栽培;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用黑色薄膜覆盖栽培棉花;前苏联主要在低温干旱季节进行地膜覆盖栽培。

我国地膜覆盖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是利用废旧薄膜进行小面积尝试,针对的作物主要是蔬菜和棉花。1979年开始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进行试验示范及推广。目前,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不仅用于蔬菜、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还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及林业生产,尤其在我国北方旱区应用更为普遍。

2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效果

实践证明,农作物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后,可获得早熟、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例如,可使蔬菜提早成熟5~20 d,增加产量30%~50%,增加产值40%~50%;花卉开花期提前,花朵颜色鲜艳等。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作物增产的原因在于:

1) 增温保湿,利于养分吸收。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会明显提高土壤温度。据测试,阳光照射可使0~10 cm深土层温度提高1~6 ℃。塑料地膜气密性强,可明显抑制水分蒸发,让土壤保持相对湿润。北方旱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播种,在干旱情况下,0~25 cm深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50%以上。另外,通过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湿作用,可以创建利于土壤微生物增殖、加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封闭空间环境,促进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试验表明: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使速效氮增加30%以上、速效钾增加10%以上、速效磷增加20%以上。

2) 减少养分损失,避免土壤板结。地膜覆盖后,作物生长前期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后期会有所减少,此时需要后期追肥。另外,地膜覆盖能够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带来的土壤板结,减轻盐渍危害,防止返碱现象,形成肥、水、气、热相互协调的土壤条件。通常情况下,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增加土壤总孔隙度1%~10%,降低容重0.02~0.30g/cm2,增加稳性团粒1.5%,提高养分利用率。地膜覆盖还可减少中耕作业环节,节约劳动力成本。

3) 增加近地面光照,利于植株光合作用。在地膜覆盖环境下,由于热气的蒸腾作用,会在透光薄膜下表面形成一层细微的水滴膜。由于这层水滴膜可以反射太阳光,因此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经试验测定,中午日照充足时,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可以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有利于树干中部的果实着色,也会使花卉的花朵更鲜艳。在番茄上的试验表明,地膜覆盖会使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13.5%~46.8%,叶绿素含量增加5%左右。

4) 改变生态条件,减轻某些病虫草害。在地膜覆盖环境下,晴天高温会使地膜与地表之间形成50 ℃左右的封闭环境,这种高温环境足以让草芽及杂草枯死,而作物可以在敞开的环境中没有竞争的生长,植株生长健壮,抗病性增强。覆盖地膜前后配施除草剂可有效防止杂草,减少除草用工成本。覆盖不同的地膜可以产出不同的效果,例如:覆盖银灰色反光膜具有避蚜的作用;覆盖绿色膜会阻断植株生长所必需的蓝紫光和红橙光,从而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黑色膜本身就是一种除草膜,杂草发芽后由于不能见光,必然自生自灭,效果很好。如果覆膜质量差或不施除草剂,地膜覆盖也容易产生草荒。

3 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3.1 季节选择

根据当地实际,选择适宜的季节铺设地膜至关重要。地膜覆盖的目的是增温保墒,无论选用哪种地膜,其膜下地温都会升高,只是升高的幅度略有差异而已。南方地区蔬菜地膜覆盖宜在早春、晚秋、秋冬及冬春进行,夏季不宜采用。秋菜和秋冬菜地膜覆盖栽培时,由于前期温度高、后期温度低,可在地膜覆盖前期选用黑白双面膜、黑膜或灰黑双面膜。

3.2 地块选择

地膜覆盖必须因地制宜,符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要求,才能真正实现作物的早熟高产。旱沙地不宜采用该技术,否则会造成减产。贫瘠土地覆盖地膜后不便追肥,如果播种时施用基肥不足,也会减产。重粘质土地土块大、坷垃多,即使整地也难以达到细碎的程度,铺设地膜后与地面贴不紧,地膜容易被大风吹破刮跑。

3.3 作物选择

理论上讲,地膜覆盖栽培适用于所有的蔬菜,但从栽培的效益看,以经济效益较高的茄果、瓜、豆类为宜,例如甘蓝、花菜、芥蓝、西洋芹、生菜等。选用大、中、小棚加地膜的覆盖栽培模式,可提高地膜覆盖的栽培效果和效益。沙地及盐碱地适于应用推广该技术。

3.4 地膜选择

地膜包括无色透明地膜、有色膜和特种膜,这3种地膜各具特点:

1) 无色透明地膜有着良好的透光性,增温保墒效果也很好,早春时节铺设无色透明地膜可使耕层土壤地温增加2~4℃,高温时期膜下地表温度可达60 ℃以上,适于东北、华北、西北、等低温干旱地区,其缺点是透光地膜下易生杂草,铺膜前或铺膜同时需喷洒除草剂。

2) 有色地膜是在地膜的原料中添加不同颜色染料制成的,每种颜色对太阳光谱的反射与吸收规律各不相同,对作物、害虫、杂草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黑色膜与无色透明地膜相反,其透光性很差,太阳光大部分被黑色膜吸收,膜下杂草因缺光而黄化、死亡,可有效防止杂草丛生。缺点是土壤增温效果不如透明膜,一般可使土温升高1~3 ℃,且自身容易老化,适于夏季覆盖,在蔬菜、棉花、甜菜、西瓜、花生等作物上均可应用。银灰色条带膜顾名思义,就是透明地膜或黑色地膜上印有银灰色条带,这种地膜不仅具有一般地膜的性能,还具有避蚜、防病的功能。黑白条带膜的中间是白色,两侧为黑色,白色利于土壤增温,黑色利于抑制杂草。黑白双面膜的乳白色面向上,可反光降温,黑色面朝下,可抑制杂草,主要用于夏秋蔬菜抗热栽培。

3) 特种地膜还可分为除草膜、光解膜和有孔膜。除草膜是在薄膜的制作过程中掺入除草剂,覆盖地表后单面可析出除草剂70%~80%,膜下水滴溶解这些除草剂后滴入土壤或杂草触及地膜时除灭杂草。光解膜是在吹塑过程中混入一定量的“促老化材料”而制成,这种地膜经过一定时间(40、60、80 d)后可自行老化降解成小块后,进一步降解成粉末掺混于土壤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土壤结构亦无不良影响。有孔膜是在地膜吹塑成型后经圆刀切割打孔而成,孔径及孔数排列根据栽培作物株行距要求而定,以增加地膜透气性,防止膜下土壤二氧化碳含量过高。

3.5 防止汽化热伤苗

地膜覆盖栽培时,由于地膜的造光增温作用,会使膜下表面形成水珠。定植穴裸露时,这些膜下高温水汽从穴中逸出后有时会灼伤幼苗,导致蔬菜根颈部或基部叶片因“热害”而缺苗断垄。为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在幼苗定植后应立即用细土将定植穴封牢,并经常观察直播后覆膜蔬菜的出苗情况。一旦出苗及时切膜,扶苗出土。

3.6 科学施肥

地膜覆盖后,随着地温的升高,有机质分解会加快,肥水利用率会提高,此时,如果不补充肥料养分,土地肥力就会下降,因此,必须增施(下转第53页)(上接第50页)肥料。对于生长期长、多次采收的蔬菜,一般采用60%的全肥量用作基肥,并以有机肥为主,分层配施速效氮磷钾复合肥。植株生长的中期和后期应及时分期追施速效肥,原则是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当然,地膜覆盖栽培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如地膜清除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农业环境污染难题。由于缺乏功能完善的地膜清理机械,导致地膜污染加重。因此,在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尽量使用抗老化、耐久性好的地膜,并及时清理、回收、处理,将其残留量降至最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降解地膜,减少农业环境污染。

猜你喜欢
杂草作物栽培
拔杂草
为什么要多元
杂草
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挖掘这些基因,让作物抗各种病(2020.3.27 科技日报)
拔掉心中的杂草
草莓的立体栽培
地下作物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