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6-08-06 09:15李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3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网络平台信息化

李玉

摘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粮食信息化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我国粮食流通产业信息化发展及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客观分析粮食流通产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产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粮食安全;网络平台;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3-0065-03

粮食是重要的生活资料和战略物资。粮食信息化是指参与粮食活动的各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粮食安全生产、物流、储藏等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识别、分类、挖掘、传递、跟踪与反馈等一系列处理活动的总称,其目的是实现粮食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粮食物流业务的优化整合,从而降低粮食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进而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和对粮食行业的管理水平,减少或避免粮食价格大起大落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信息技术不能生产粮食,但所产生的效益远超过粮食本身的价值,可以规避粮食行业风险,使每一粒粮食的行踪尽在掌握之中,即从收割的哪一时刻起直至到达餐桌之前。因此,发展粮食行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粮食行业信息化现状

1.1 信息技术在粮食生产环节的应用

1.1.1 粮食产量预测与估算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粮食遥感估产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从冬小麦单一作物发展到小麦、水稻、玉米等多种作物,从局部区域发展到大区域和全球尺度,监测精度不断提高,已达到实用化水平。

1.1.2 粮食价格信息采集 国家发改委、统计局、商务部等国家部门开发了相应的粮食价格信息采集系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十五期间开发完成了大宗作物价格信息采集系统;中华粮网开发了全国主要粮食市场的价格采集系统,实时搜集粮食价格信息,支持粮食价格的预测预警。

1.2 信息技术在粮食流通环节中的应用

粮食流通行业涉及粮油收购、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供应链。现代粮食物流应该是一个以安全、快捷、经济为目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设施为支撑,粮油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的流转系统。既不是某一环节的简单扩大,也不是各个环节的简单集合。

1.2.1 粮食交易信息化 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建立了粮食价格信息检测体系、粮食信息发布体系,初步实现了粮食财务核算和粮食流通统计的电子化。在粮食电子交易方面,我国在六大粮食物流通道聚集区,建成、开通了多个粮食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了粮食网上交易和电子支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网上粮食交易标准化模式,解决了粮食网上交易的安全技术问题和交易多用户规范化管理问题,保障了网上交易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作为粮食网上交易代表的中华粮网是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控股,集粮食B2B交易服务 信息服务、价格发布、企业上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行业综合性专业门户网站,其网上交易功能完善。

1.2.2 信息平台建设 粮食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为粮食物流不同方面的参与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是粮食物流最重要的信息平台之一。信息平台可分为全国公共信息平台、区域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前两种主要面向所有物流参与方,而后者主要面向粮食物流企业,兼顾满足客户等其它参与方的信息需求。

全国公共信息平台主要提供粮油市场信息服务,包括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中国粮食信息网、中华粮网等。区域公共信息平台主要是全国各省区建立的区域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比如,河南省在原有“小麦流通网”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河南省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另外还有九江米市、杭州粮网等区域平台。在企业信息平台方面,整体加入华粮物流的大连北良公司开发了一套粮食物流信息平台,能够实时显示产区库容、港口仓容、销区库容以及产区到港口的车辆运转、船舶动态,将产区与销区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效结合起来。

2 信息技术在粮食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这是信息技术在粮食宏观调控中应用的关键。但绝大部分粮食产业链的信息技术仍然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发展不平衡

预警、应急、调控、储藏、加工、物流、交易、供应等体系的信息化研究缺失;信息采集、处理、输出环节的准确性、可靠性、灵活性均有不足;粮食装备机电一体化研究较弱。例如现有的信息平台缺少粮食收购存储期间的信息,粮食收购时间、收购区域、存储期间的粮情控制作业、交易前的配置检验数据等,没有完整的引入系统,而这些信息对后续的粮食加工与粮食品质与食品安全溯源起关键作用。

2.2 存在信息孤岛

相关联的各个环节配套跟不上,偏重于数量安全,且关联的深度分析不够,与IT技术的发展有很大距离。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技术,亟需建立质量安全追溯、预测、预警机制。例如粮食交易平台积累大量的粮食、企业、交易等数据,但对这些数据价值缺少全面的评估与挖掘,而这些数据对粮食价格分析预测、国家宏观调控、产业布局、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2.3 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

一方面,存在初级管理技术多,高级智能技术少的问题。信息服务滞后;缺少核心技术;难以实现互联共享。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另一方面,个别企业信息技术比较先进,多数企业处于初步信息技术应用阶段。另外,在粮食收购环节和市场监督环节,缺乏快速的检测装备和技术。总体上,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集粮食收购、储藏管理、物流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体系。

2.4 粮食信息化滞后

现代粮食安全生产离不开信息及网络技术的支持,否则将失去独立性。2003—2004年,美国蓄意制造的“大豆危机”,使我国70%的大豆生产和加工被四大粮商控制,目的是让我国加工企业购买进口大豆,以实现对中国的稳定出口,这导致我国大豆生产逐年萎缩。然而“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的同期预测结果是:2003年中国大豆增产3.57%,美国大豆减产仅1.32%。这些信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递送到大豆加工企业手中,损失达15亿美元之巨。

3 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粮食信息化要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粮食重大产业化工程,如粮食流通通道建设、粮食储藏等建设工程,加快重大信息化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积极扶持和培育粮食行业新兴产业,特别注重信息安全。

3.1 推进数字粮库建设

粮库精准化管理与无药剂储藏。应用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信息融合技术,通过信息处理、运算、管理和分析,开展精准化管理控制,实现绿色、节能和无药剂储藏。传统的粮食储藏方式到现代粮食储藏方式转折的推动力是信息化。通过信息化使保管人员人在管理中心、眼睛视野可入仓、手触觉可到粮。要将粮食储藏方式由以治理为主变为保质为先。

用数字的方法将粮库、粮库内的活动及整个粮仓或粮堆的生态信息装入电脑中,在电脑上呈现“真实”的虚拟粮库,并实现网络上的流通,使之最大限度地为粮食安全储藏服务。人们可以快速、形象地了解粮库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

数字粮库的目标是为粮库管理者提供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化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粮食损耗与管理成本。数字粮库将大量应用虚拟现实与多媒体可视化技术,使粮库管理决策更为简便直观。同时,应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信息传输与智能化控制,可拉近时空的间隔。数字粮库也是一个高度节约的粮库,可以实现能源的因地制宜与高效利用,生态、绿色、智能储粮是数字粮库的显著特点。

3.2 智能物流与信息管理

完善“北粮南运”对接体系,建立粮食现代物流组织模式,推广散粮运输方式,建成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完善应急保障体系,促进流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运用互联网、传感器、仿真、云计算、数字模型、安全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粮食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应用的智能化。

3.3 加强技术研发

开发低成本、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多功能粮情测控技术及集成系统。研究开发具有测温、测湿、测水、测气等检测功能,并具有控制通风和储粮知识查询功能的粮情测控软件平台。发展粮食品种收购信息快速检测与采集技术,保护农民利益。针对收购环节定级定等人为影响大、缺少品质检测指标的现状,注重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下转第68页)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网络平台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