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策略探讨

2016-08-06 09:15智红涛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3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农产品

智红涛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针对辽宁省各地农产品质量监管难题,从行业角度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策略和建议,为提高辽宁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策略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3-0074-02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辽宁自20世纪末开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来,在规章制度、质量检测、标准化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彻底解决各地农产品质量监管难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现仅从行业角度提出建议,力求创造让消费者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

1 提高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积极性

既要关注农产品质量提升带来的生态效益,又要创造有利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增收环境。在生产、认证、流通等环节降低成本,通过优质优价获得效益,进而提高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积极性。

1) 发展农业不仅要追求效益最大化,还要追求和关注生态效益最大化。只有好的生态环境,才能生产出健康的产品。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以满足绿色消费为目标,以环保、健康、信誉为基础,以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为前提,以先进的后处理和完备的储运系统为保证,建立一体化质量保证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产品生产已完全市场化,没有效益自然就会失去生产原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农产品生产者增收有2个途径:一是开源,这是对生产者的自身要求。产品得到权威认证,获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实现优质优价。二是节流。依靠科技降低人工成本,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免费认证,建立安全农产品进入公路、农贸市场、超市的绿色通道,减少进入超市费用。这需要从政策层面予以支持。

2 运用先进监管服务理念

政府部门要借鉴先进国家农产品安全管理理念,适当提高市场调节比重,在监管服务上做文章、下功夫。以新西兰为例,其出口的农产品大都集中于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进口国对进口农产品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加上欧美等国对世界农业出口市场的争夺,对新西兰农业发展提出越来越大挑战。为应对挑战,新西兰进行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其基本方向是面向市场、减少干预、优化服务。市场能运作好的都交给市场,市场运作不好的政府做好。在新西兰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中,管理者、生产者和第三方除依照法律和标准履行各自责任外,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力约束彼此。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三方关系彼此协调、相互促进;反之,违背者就会付出代价。生产者一旦背离标准,就会被市场抛弃或承受重大损失;第三方若违规操作,就会被信誉更好的检测机构取代;管理者如果不作为,会受到消费者投诉。这种基于市场化的约束机制,不易产生腐败土壤,确保彼此独立与公正。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管以政府为主导,直接面对生产者,尽管建立各级监管机构,但面对人数庞大、地域分散、素质偏低、追求利益的生产者时,依然感到力不从心。这就需要现有农产品安全管理部门切实转变监管方式:一是圈定服务对象,实施重点监管;二是选定独立的第三方并监督其公正性,同时建立能进能出的淘汰机制;三是确保相关标准有效执行,逐步实现农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四是建设服务性政府,在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让生产者从生产优质农产品中受益,引导生产者主动提高农产品质量。

3 加大对生产经营者处罚力度

建立健全农药、化肥等农用投入品登记备案制度,明确违禁品种类,增强快速检测能力,逐步实现可追溯目标,并对生产经营者加大处罚力度。

在我国,生产者为获得较高产量,往往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农用化学品。若使用不当或滥用,就会导致食品污染事件发生。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农药、化肥等关键农用投入品监管力度:一是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农用投入品登记备案制度和信息网络,率先在农药、化肥方面施行,逐步实现实名制购买,实现可追溯。二是尽量细化农用违禁品种类,并加大宣传力度和监督检查频次。三是对制造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者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处罚力度,增加其失信成本。四是向用户推荐高效、安全的农药和化肥替代品,并给予政策上扶持,把高毒、高残留农药挤出市场。

4 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联合科研力量攻克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难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

近年来,我国出现许多食物中毒事件及农产品出口受阻事件,均与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有关。食品污染源头在农产品种养殖过程中,需要监管部门联合有关科研力量,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及外源污染物的监控与治理技术研究,进行农业投入品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技术及替代技术研究,以及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研究,为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提供科技支撑,这也是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大势所趋。此外,需要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提高检测效率,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辽宁虽已建立起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但技术、设备、手段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检测机构公信力不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谨慎认定第三方检测机构,确保公正、独立。二是运用先进检测设备,扩大检测面,提高检测效率。三是开发配备便携式检测设备,实现快速、机动、高效检测。

5 强化基地及品牌建设

建设高标准农产品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及基地监管,支持农产品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建基地、创品牌、进市场,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差异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应擅于识“宝”和创新,充分挖掘特色农产品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社会财富。一是重点选择有生产安全农产品动力、市场意识强、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支持其开展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在建基地、创品牌、进市场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其通过差异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选择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高标准生产建立可追溯体系,并在先期提供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先行试点再行铺开,提高示范基地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三是加大引导服务力度,加强对出口企业及其基地监管,提供标准、认证和检测等支持,帮助企业突破国外非关税壁垒,增强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6 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农业深度开发及农民进城就业,主要取决于农民自身素质或技能。而农民的良好素质归结于国家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目前而言,在农产品生产一线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素质偏低、技术缺乏,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认识不足。生产安全农产品不能依靠强制推行,更多的是依赖人的自觉与自控,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一是加大技术培训,让生产者掌握安全农产品生产技能与标准;二是加大检查培训,提高检测人员能力;三是加大业务培训,提高监管水平和标准执行力;四是加大重点培训,突出对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监管对象的培训,提高监管效率;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农产品生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逐步建立让诚信者受益、让失信者受罚的公正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农产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