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6-08-06 09:15吴怀侠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3期
关键词:推广体系农机推广装备

吴怀侠

摘要:通过分析彰武县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开展的创新性建议,为县级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机推广;推广体系;装备;人员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3-0080-02

农机推广就是要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机推广新理念、新技术、新机械合理科学分配到现代农业中,促进农业发展机械化、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的实现需要农机推广的促进,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做好新时期农机推广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农机化发展所处阶段,创新农机推广体制机制,围绕提高效果改进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机推广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1 彰武县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

1.1 农机推广机构体系不健全

彰武县共有具级农机推广站1个,推广人员11名,乡镇没有设立专门的乡级农机推广服务站,推广工作职能被不同程度削弱。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匮乏,加之工作手段、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工作效率低,使农机推广试验项目在基层实施较为困难,不能将新技术、新机械大面积推广使用,延缓农机化发展进程。

1.2 农机推广队伍水平偏低

近年来,农机推广技术力量逐渐萎缩减弱,现有单位在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应往届农机专业毕业生很少进入农机推广机构。没有新生力量进入,推广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缺乏农机专业技术骨干,技术全面、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型技术人员更是寥寥无几。乡镇农机站没有具体负责农机推广业务的人员,致使个别乡镇的农机推广工作不能很好开展,甚至开始萎缩或重新变为空白。

1.3 基层推广装备条件不完备

县级农机推广站成立早,当时购置的试验推广机械大都毁损报废,但由于推广经费短缺不能及时购买先进、新型、适用的农机推广机械,无法为新时期的农机推广工作服务。试验示范机械大多从农机合作社租赁,试验基地也多为临时选址,增加了基层技术推广和农机科技创新研究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推广工作开展。

1.4 新技术接受能力弱

在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推广上,虽然目前免耕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但大部分是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应用此项技术,广大农民群众还处于观望、个体试验状态,推广过程缓慢。

2 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2.1 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

依托建设农业机械化技术项目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先进的新技术。以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为例,2015年,彰武县在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精品农业项目区建立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以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以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为重点,依托农机合作社重点开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深松、免耕播种、高效植保等实用、新型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真正实现农机农艺融合,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农民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

2.2 因地制宜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水利化设施基础薄弱,因此,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彰武的地理特点和种植结构等选择适用的新机械,并加以推广和应用,使农机发挥真正的效应。

在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的设施农业示范区,重点推广使用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技术,在精品农业示范区重点推广推广玉米、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通过特色产业和农机新技术、新机械的有机结合,使农业示范区建设效果更直观、效益增长更明显,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确保全县农机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需要一支素质高、懂技术、会传授、能示范的科技推广队伍。一是通过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吸纳农机大学生从事基层推广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广泛开展在职人员学历提升教育和定期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使其适应新时期农机推广工作要求,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二是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聘请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在各乡镇培育典型农机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当地的示范带头作用,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械实现共同致富。三是将农机合作社纳入农机推广队伍。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在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引领农业机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成为农机新技术、新机械推广的重要载体。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接受新事物较快,善于研究新技术、新政策,并且能够积极联合社员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买新型实用型机械,起到良好的宣传带动、推广应用作用。如沃野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万亩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为平台,推动免耕播种技术、深松整地技术在本乡镇广泛开展,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

2.4 促进农机化与信息化相融合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更新很重要,观念更新才有知识更新、政策更新,才有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农机推广信息网络,确保农机信息畅通是农机推广进展顺利的重要因素。

一是建立信息平台,让农机推广部门、农民用户、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互相融为一体,及时快速地获取各种所需信息。二是建立农机微信平台,让农机合作社、农机户、农民共享农机惠农政策、农机新技术试验推广信息、农机使用注意事项、农机生产供求信息等各类农机信息和咨询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扩大全市农机信息的宣传覆盖面,缩短农机部门与农民朋友之间的距离,扩大农机推广范围。三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农机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政策、法律、法规,使农民逐渐了解新农机,从而大力推动农机发展和应用。

2.5 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

实现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以彰武县玉米种植为例,农机、农业部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玉米品种选用和栽培管理的重要指标,组织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防病,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适应玉米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要求,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进而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能够大幅度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解放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还可最大限度地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生育条件,发挥良种、肥料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提高玉米单产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对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6 建立长效推广机制

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械需要开展长期的技术培训服务,通过引导性培训与农业技术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进村入户服务相结合、现场示范与实际操作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搞好农机推广主体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农机合作组织、农机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营服务能力,带动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把农机新技术和新机械最大限度地融合起来,发挥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助推作用。同时,加大农机作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以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农艺融合中的优势作用,让他们既用农机也搞农艺,参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推广示范一批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先进技术,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推广体系农机推广装备
港警新装备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探析
略论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之对策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加快农机推广步伐
西畴县农机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机补贴政策与农机推广的关系分析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