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卷老师偏爱的三类好文章

2016-08-08 18:58罗小军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资江摆渡人益阳

罗小军

谈到考场作文,评卷者说过这样的妙语:“阅读考场作文,就像是在沙漠里行走,偶尔看见绿洲,便不由怦然心动,甚至一阵欢呼!”下面阐述三类易受评卷老师青睐的文章类型。

一、情景交融的好文章

借景抒情,是最为常见的的表达方法,也是历年考场满分作文最突出的亮点。笔者近三年收集近百篇优秀记叙文中,以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为题材的有12篇,占总量的10%;在叙事中出现了景物描写的有84篇,占总量的70%。这些文章里的景物描写,有的出现在开篇或结尾处,寥寥数语,却有顿然生辉的含蓄之美;有的描写泼墨如云,精雕细琢,将人物复杂的情感映衬得淋漓尽致,情感极为充沛;有的甚至以景物为线索,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让景物描写交错出现,文章呈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河北佳作《郁金香里的微笑》一文,便多次出现了对郁金香的描写,有一个片断是这样描写的:“雨过天晴,杂草被修整得格外精神。绿绿的草地上,一株郁金香带着露珠勇敢地抬起了头,面对阳光,面对蓝天,露出了甜美的微笑。”考生借教室外开放的郁金香,激励自己竞选班委,情真意切,语言优美,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二、细节出彩的好文章

“一个成功的细节,可以救活一篇作文。”这是一位特级教师在作文讲坛上多次强调过的写作技巧。从各地评卷中心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考生正是凭借精彩的细节描写,让文章迈上了高分的舞台。在收集的这些记叙文佳作里,或绘肖像,人物跃然纸上;或写动作,形象栩栩如生;或写景物,景物美如画卷。有的时候,虽然只是人物的三言两语,一番细腻刻画之后,内心却掀起了惊天波澜;有时虽然只是寻常的生活细节,然而通过远近高低、言行举止的刻画后,让人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毫不夸张地说,细节出彩,是满分作文共有的亮点。如湖北高考佳作《最美的微笑》一文里,对人物的“笑”就多次进行了传神描写,最后是这样收笔的:“车子和我终于安全到达了对岸,满心感激的我不禁仔细地看了看那微笑的脸:不算黑的皮肤,眯细的双眼掩不住真诚的目光。细碎的皱纹爬满眼角,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啊,那位40多岁的农民,多么的朴实无华!”此细节,很出彩,多次出现自然可以获得评卷老师的认可。

三、文采飞扬的好文章

没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细细推敲,没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苦追求,穿越千年之后的诗词,怎能在今天依旧如此夺目?纵观考场作文,尤其是满分议论文,用诗词添彩的写法较为普遍。那些散发着文化气息的佳作,或经诗词引出故事,或借诗词抒发情感,或用诗词展开议论,手法变化多样,文采斐然;有的以一句诗为文眼,有的用一首诗贯穿全文,有的让多句诗词相互照应,结构精巧别致,形式新意迭出。如在佳作《阅读让我美丽》一文中就有这样精彩的句子:“细细品味,你会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会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会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短短几句话,便将书中的那份闲情逸致、婉约凄楚以及大气豪放,自然且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佳作示范】

[情景交融类]

美景原来就在身旁

何皓清

“曲曲弯弯水,炎黄演绎篇;一条生命线,装订五千年!”这大气磅礴的诗篇,就是人们对资江的赞美!

她从湘桂边境的原始次森林出发,出邵阳,经娄底,穿怀化,过益阳,一泻千里,汇入洞庭,何其壮观!千里资江,流域虽广,益阳却占到了将近一半。毫不夸张地说,资江是益阳人民真正的母亲河。可从小在江边长大的我们,看惯了裴公亭的树,听惯了白鹿寺的钟,见惯了西流湾的柳,游惯了碧津渡的水,又有几人能够真正领略她震撼人心的大美呢?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无数益阳人对资江源头的梦牵魂绕,才有了一批批益阳人对长河血脉的苦苦追寻。

我也一度相信,最美的风景或许在远方。游子们的答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从源头归来的朋友告诉我,资水虽然桀骜不驯,可当她流经益阳城区的时候,悄然一拐,柳暗花明,十大景观,次第排开。脚下的水,似唇齿相依;远处的山,如形影相伴。船在江上走,宛如人在画中游,让人不禁生出“五岳归来不看山,资江归来不看水”的自豪感。万年的江,千年的城,故事似乎天天都在上演,一代代益阳人,用他们顽强的意志与惊人的胆识,成就了资水的繁荣。有人就与我说起了武汉鹦鹉洲人对益阳商人的尊重,说起了周谷城等人在龙洲书院的求学往事……大家近乎惊叹地说:“遍访千里资江,美景原来就在身旁!”

你可知道,就在资江河畔,曾经两次留下了毛泽东的足迹。1917年夏季,毛主席从长沙出发,经宁乡,过安化,到益阳,进行社会调查;1925年6月,他再次来到益阳,指导农民运动工作。这两次,主席均夜宿于资江边龟台山上的龙洲书院。当他得知这里是三国古战场,吴国甘宁垒、鲁肃城、单刀赴会等遗址犹存时,连连兴奋地问:“甘宁垒有什么遗存?‘关懒惊湍在哪个方位?”面对此情此景,主席感慨万千,他说:“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我坚信,正是这浓烈的湖湘文化,更加坚定了他改造中国的雄心。

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孕育着益阳儿女崇文尚义的精神,留下了多少鲁关豪气,送走了多少英雄豪杰。18岁的陶澍,逆流而上,拜访魏源;抗日英雄萧山令、国际义士何凤山,顺江而下,书写了多么壮美的人生故事……文艺评论家周艾若先生说过:“益阳文化,其实就是水文化;而水文化的根源,就在资江。”我们的母亲河啊,她不仅仅是一条地理江,她更是一幅绝美的画卷、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此刻,请您轻轻地闭上双眼。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恰似巨手轻掀书页。这一刻,我们所有的行者、所有的守望者,都将成为她的读者!此时此刻,我想幸福地高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资江!

[点 评]作者写资江,却又不拘泥于写江面之景,或探寻源头,巧作对比;或追溯历史,挖掘底蕴。全文笔墨灵动,风景如画,情景交融。

[细节出彩类]

洞庭湖上那叶小舟

宁 颜

家乡四面环水,是洞庭湖碧水中的一个小岛,宛如一只青螺,在悠长的岁月里被洞庭的波浪日夜奏响。岛的南北先后通桥,连接着两个小城。岛的东面与垸区隔水相望。两乡人互通往来,全靠摆渡人的一叶小舟。

听母亲说,那个摆渡人上世纪末就开始接过一双木桨,把自己大半生都寄托在这几里宽的水上了。那时的摆渡人,用年轻有力的双手摇动着厚重的双桨,立在船头,湖风灌满了他们的薄衫,船掠过的波纹荡漾到岸边。他们去接青草离离的堤上正翘首的美丽女子,去送提一篮鸡蛋携子而归的妇女。木舟上有时载着柑桔,有时载着大米;也载着朝晖和落霞,载着急风和骤雨,焕然的满天星斗,隐隐的半夜涛声……这些渡船,就像湖泊庞大身躯内的一条微小的血管,融通了两岸的乡民。我的母亲十多年前就是乘着那个摆渡人的船,怀着异常欣喜又些许畏惧地踏上这座岛的。然而这些渡船在一艘可装载十余辆汽车的轮渡出现后,就消失得所剩无几了。只有那个人依旧守着小船,在船头挂一盏电灯,在晚上轮船停渡后为滞留在对岸的人摆渡。

那天母亲带我归省,坐那个摆渡人的船过河到对岸。在船上,母亲向他询问晚上收工的时间,怕赶不上轮渡好歹能赶上他的最后一趟摆渡。可回来时在路上耽搁太久,我们赶到码头时已差不多晚上九点,湖面上半个船影也难找到。码头寂静冷清,月光冰冷地泻在芦苇丛上,夜晚的湖水冲刷着岸边的青石板,真是让人心焦。突然,我发现对面岸边亮起微弱的光,那光点愈来愈近,愈来愈亮,最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那个人被灯光照亮的脸庞。他捋了捋乱发,跳下船来声音低哑地对母亲说:“对不住啊,我刚躺在床上就想起白天有个客可能没赶回来……”母亲激动得差点掉泪,紧紧握着他的手连声说:“师傅,真感谢你!”

月光如水,从船舱里溢出。母亲搭话道:“师傅这么晚还出来摆渡,家里人怕是很担心吧!”摆渡人突然爽快地大笑:“年轻时候姑娘们嫌我穷,如今早就单身惯了,一年到头都在跟船过日子,怕是有妻小都会跟我离吧!”母亲被他的玩笑话惹笑,抬头望着那一轮圆月感慨道:“要是有座桥,也不至于这么辛苦。”那人长吁一声,双手握桨交叉在胸前,说:“二十多年,我总是梦见湖上通天桥,两边的男女老幼都在桥上快乐地走着,笑着……”母亲问:“那师傅不得下岗了吗?”摆渡人突然缄口了,双手把桨一推,木桨拨开湖水,水中的圆月碎成乱玉。他才轻微一笑,“反正都老了,船也撑不动了……”那夜我才知道,那条小船竟还载着一个如此沉重的梦,被一个摆渡人珍藏心底,夜夜随潮水在他的小船板上摇晃。

之后第二年,桥终于坐落在了湖面上。大桥连通着两条新修的公路,并没有从旧码头附近通过。那个以一对桨在湖面上书写了几十载的摆渡人,也许就是那时,为他的孤独,他的守望,欣慰地画上了一个句号。一日,我在大桥的捐资碑记的一隅看见了他的名字,那上面刻着:陈谷水,三千零一元……我凝视了许久,心想,这大概是他多年的积蓄了。我眺望远处的岸边,一只老旧的木船悠悠晃着,我仿佛看见了摆渡人缓缓登上岸,他孑然的背影渐渐消逝于沿岸杂生的野草中。

[点 评]这篇回忆曾与母亲渡河经历的散文,凭借几个精彩细节,将洞庭湖上摆渡人生活之艰辛与情感之美好展示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不禁动容。

[文采飞扬类]

不会褪色的青春

杨云逸

乐观的人,永葆青春。

——拜伦

熟话讲,花难百日红,青春不长久。正因如此,从古至今,骚人墨客给后世留下诸多感伤春天、怜惜青春的动人诗文。昔日,晋代王右军兰亭上书“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来感叹青春生命的易逝;苏东坡在赤壁之下则以“渺沧海之一粟”,来感叹生命之渺小。可我更倾情那句,“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诚如是,窃以为,青春之美,在于内在的青春,在于青春价值的实现,而非表面的年华。无论是谁,在这世上只要走过,都逃不过时光的摧残,外在的容颜终究会逝去。然而古今之人,求医问药,妄想多驻几年容颜者,不胜枚举。昔有秦王赢政听信道士之言,大兴炼丹之术,欲求永生不老;今有明星打肉毒杆菌,妄得一夕美貌,留住一朝青春。只可叹,当初那拥有倾国之貌的四大美人,如今也已变成一杯尘土。我们渺小如尘埃,又怎能长青不老?

你定是读过孟郊的这首诗:“万事须已远,他得百我闲。青春须早为,岂能常少年。”青春虽美,还需我们去作为。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那些满含血泪的历史,仍历历在目。铡刀下不弯腰的刘胡兰,为国捐躯时年仅15岁;历尽酷刑却不招供,只为保全家国名节的江姐,就义时也只有29岁。他们为了国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青春谱写出人生的乐章。尽管她们的青春年华来去匆匆,但青春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褪色!

谁也没有想到,在《中国达人秀》上,残疾人刘伟竟然一举夺得总冠军;更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还是刘德华演唱会的特约嘉宾。命运对刘伟而言,是残酷的。十岁时,他因触电失去双臂,他经受了同龄人都不该经受的苦难,但他却没有被生活击倒。几度寒暑几度秋,他用汗水与坚持,走上了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书写了生命的绚烂乐章。他不再年轻,但他却实现了青春的价值,成就了自己,他的青春令我们仰慕与惊叹!

不久前,国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日本宫崎县84岁老人黑木敏幸家的一片私家花园,已经成了著名旅游景点。数千株粉红色的芝樱同时绽放时,不大的庭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吸引了海内外的众多游客前来赏花。不过让游客没有想到的是,这是老人给失明多年的妻子的一份独特礼物。老人说:“一片花海,让夫妻时时享受到青春时那般的浪漫气息。”是啊,只要你有这种乐观的心态,青春就不会褪色!

塞厄尔曼说:“青春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一种精神状态,他无法用任何事物而衡量。青春的可贵之处,不只在于他一生只有一次弥足珍贵,更在于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

谁说青春老去?纵使青春光阴必逝,记忆里它却是那么光彩依旧!

[点 评]写青春的文章不少,能够立意于“不会褪色的青春”这一角度的却不多。为了让所论之观点有理有据,作者思接千载,纵论古今,用大量的经典素材作了有力的论证。尤其是相关名言的贴切运用,让文章收到了文采斐然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桃花仑西路]

猜你喜欢
资江摆渡人益阳
刘杨作品
冷水江段资江水体中阿特拉津残留分析
刘杨作品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范姜锋 从“追梦人”到“摆渡人”
美丽的资江
贺优328在益阳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资江流域径流量演变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