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多层次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口管理
——对话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局长曹泽沛

2016-08-08 08:43蔡晓梅向燕妮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6年2期
关键词:渝中区服务站服务中心

文/本刊记者 蔡晓梅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畅谈多层次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口管理
——对话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局长曹泽沛

文/本刊记者 蔡晓梅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

曹泽沛,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渝中区党代表,全国民政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者,渝中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撰写多篇民政理论文章在全国、重庆市民政论坛活动中获等级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政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民政是民生之政、为民之政,民政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是我国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工作领域比较宽泛、业务多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养老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曹泽沛同志以勤勉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率领渝中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使渝中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等荣誉称号,渝中区民政工作连续四年在全市民政工作目标考核中获优秀奖。2016年3月,本刊记者就渝中区养老的相关问题对渝中区民政局局长曹泽沛进行了专访。

本刊记者:民政工作涉及社会救助、婚姻、养老、殡葬等诸多方面,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养老问题始终是百姓最关心的,能谈谈渝中区目前的养老现状吗?

曹泽沛:首先,我介绍一下渝中区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渝中区是重庆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区,在“十二五”期间,全区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约在4%左右。2015年底,全区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5.6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9.53%,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达3.74万人、高龄化率23.86%。而人口学界公认的深度老龄化的特征之一即为5个年轻人养活一个老年人。渝中区实际上早已从2010年起就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从长远看,对缓解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积极作用,能逐渐降低“421”家庭比率,城区中家庭养老的功能会逐步得到回升,但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渝中区将会一直处于深度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及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时期。我们面临的老龄化压力很大,渝中区委区政府多年来也把发展渝中区的养老事业作为重要的课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渝中区老龄人口的需求与全国全市的基本需求是基本上一致的,也就是“9073”需求。90%选择居家养老,7%选择社区养老,3%选择机构养老,绝大数老人在家里养老。

为积极应对深度老龄化这一特殊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十三五”期间,我区将通过落实规划、完善政策、抓准重点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本刊记者:目前渝中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曹泽沛:渝中区机构养老有1700张床位,这1700张床位离国家千人拥有养老床位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为渝中区是一个老城区,没有那么多土地来建养老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也使得区委区政府、民政部门必须把解决渝中区的养老问题放在发展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上面,既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也符合渝中区的实际情况。渝中区有11个街道,每一个街道将建立“三合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我们的主要思路是力争建成11个街道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本刊记者:请您谈谈渝中区“三合一”社区养老服务的具体情况?

曹泽沛:“三合一”就是具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功能,每一个街道都要建立街道级的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层面建立一定数量的社区养老服务站。这样就形成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网络,在“十二五”期间就这个思路已经有了起步,在“十三五”期间要全力以赴的去实施。

在居委会的层面,根据老年人的分布,社区的历史条件以及居委会组织用房的情况,还要建若干个坐落在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养老站。这就是中心和站结合起来,在“十三五”期间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数量将达到48个。

其中居家和社区养老结合得比较紧密,街道级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做成“三合一”,主要是考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每一个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都有一个相当数量的床位,可以让老年人24小时都在里面居住,称为全托。一处养老服务站设施几十个床位是为全托老年人服务的,那么它就有了基本收入的支撑,就能够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本刊记者:为什么提出这种思路?以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职能是什么?

曹泽沛:过去的实践之中,我们建立一些养老服务站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最后都会夭折。如果街道级中心有了三四十个床位,就有了三四十份稳定的收入,才能提供比较长期的日间照料的功能。这是街道级中心的第一个功能。街道级中心的第二个功能就是解决社区老年人的日托,日间照料提出的就是老年人可以白天在中心活动,同时解决他的餐饮、娱乐问题,晚上就回家。街道级中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派出服务,就是到居民家里面去上门服务,因为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老年人有需求的时候,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就可以把家政人员、护理人员以及心理疏导人员派到老年人家里面去上门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这就是街道级的养老服务中心的三个基本职能。

本刊记者:渝中区如何抓准建设重点,有效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曹泽沛:一是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医疗单位创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满足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整合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一直是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也是各地应对深度老龄化的普遍方式。我区将通过进一步引导社区及养老服务单位运用社会工作方法,针对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实际服务需求,形成定时、定项、定价的服务项目清单,实现居家养老“精准服务”。同时,通过已建立的渝中区虚拟养老院,积极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为广大社会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行、助医等服务。

本刊记者:渝中区采取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了虚拟养老院,请曹局长谈谈虚拟养老院的基本情况?

曹泽沛:虚拟养老院是一个呼叫平台,我们和中国电信合作,依托一个呼叫平台,就是街道级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把本街道的老人基本信息收集起来,进入数据库,老年人也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在他们有需求的时候给虚拟养老院呼叫平台打电话,呼叫平台的电脑里面就可以把老年人整个基本情况直接反映出来,我们也就知道这个老年人居住在哪一个街道,这个平台就可以把老年人的需求传递到老年人所在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或者社区养老服务站,让街道和社区可以就近提供服务。目前渝中区虚拟养老院登记的老年人数量已经有4万人。我们要结合信息化的手段让老同志在家里面打个电话就能享受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

本刊记者:社区的养老服务站,面积比较小,不一定具有全托的功能,那么它具备的功能是什么?

曹泽沛:一个功能是引导老年人到站来享受服务,每一个养老服务站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里面有老年人活动的设施,有食堂、娱乐室,可以提供一个老年人交际的空间。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上门服务,这是渝中区抓居家养老的主要做法。渝中区还是要创造条件建立一些养老机构。比如在“十三五”期间,要新规划建立一些养老机构,要吸引社会力量来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也有相应的一些政策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我们养老机构的建设,做大养老产业。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不可能有更多的资源来修养老院,重点还是抓社区养老、居家养老。

本刊记者:渝中区的“养老关怀”有哪些?

曹泽沛:2015年全区有47335人次享受“养老关怀”,投入资金1182.87万元。2014年全区有45549人次享受“养老关怀”,投入资金1152.69万元,发放标准:1、“百岁寿星礼包”:300元慰问金、百岁寿星牌匾、百岁祝福卡;2、长寿补贴:300-3600元;3、助养补贴:200-1000元;4、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每月每户100-260元的养老服务。

本刊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发展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曹泽沛:第一个困难就是选址难,一个街道级的养老服务中心比较理想的面积应该有2000—3000平方米,而在现在渝中区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就社区养老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够、有效供给不足。以居家养老为例,目前在养老的产业发展过程之中,不能完全靠政府,人民群众的养老政府主要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服务;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还需要老年人的家庭有所投入,比如亲情关怀、心理慰藉,因为目前财力、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政府能把老年人的需求全部满足的程度,所以老年人自己还得掏钱来购买服务,来改善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

特别在当前这个阶段,70-80岁的老年人都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并且他们的养老金平均水平也不高,真正很多收费的上门的养老服务项目实施得比较少。老年人不愿意花钱,宁愿自己克服,特别是独居的老年人,家庭环境都比较差,但是他们不愿意让专业的家政服务中心来提供服务。这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有关系,比如上医院看病,我们有一些养老服务站也可以提供陪护的服务,但是只要一听到收钱,他们就不愿意。所以现在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这就是有效的需求不够。还有一个是有效的供给不足,有一些养老服务商,要做批量的业务,比如一上午做五个家政,或者做五个上门服务。但是社区老年人的需求是分散的,也就使得一些养老服务的提供商运行成本比较高。

曹泽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联合执法检查怡园养老服务场所

这对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不是很好,现在政府也在逐渐的投入,并且需要不断加大对社区养老的投入。特别在当前,在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起步阶段,必须要靠政府强力的推进、强力的投入才能起好步。如果光靠市场化的方式,有效需求不够、有效供给也不足,这个时候政府不加大力度来培育这个市场,启动这个市场,最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是很困难的。

所幸这些问题和困难得到了重庆市渝中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并将下大力气予以解决。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渝中区养老事业发展会迎来新的飞跃!

渝中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会

猜你喜欢
渝中区服务站服务中心
青海:首个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站成立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重庆市渝中区噪声污染现状、问题及防治对策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以党建统揽全局 用服务助推发展——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积极争创“重庆第一街”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